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31頁)

聖嚴法師:奉獻工作也是菩薩精神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人沒有錢不能生活,工作所得的薪水可以維持生活所需,而工作本身因此就有了意義。仔細想...

山鼠與狸貓

佛陀住世時,帶領為數眾多的比丘共同學法修行。某天早上,許多比丘聚在一起,談論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這位比丘說...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個時候,佛在一村落裡,那個村落的東莊與南莊隔著一條河,東莊約有五百戶人家,莊內的眾生常造諸惡業,沒機會...

愛喝酒的年輕人

有一位年輕人很愛喝酒,經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後,又會感到很後悔。一年當中,他因喝酒、鬧事而被拘留的次數...

大臣鑄銅鐘

戰國時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宮奢鑄造一座大銅鐘。好的銅鐘必定要用七寶合成,敲起來聲音才會悠遠宏亮。製作銅鐘的成...

失望的牧牛人

佛經中,有這樣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擁有二百五十頭牛。他每天都會到一個水草豐足的曠野放牛,讓牛群悠哉游...

證嚴法師:為無緣、有怨者祝福

佛陀告訴我們,人要做到完全平等待人的程度,實在是很難;連孔夫子都難以做到了,更何況是凡夫的我們。甚至,佛陀...

氣柔心細不戰而勝

周朝時代有一位專門養鬥雞的人叫做紀渻子。鬥雞,顧名思義,那種雞是好鬥成性的;兩隻雞對立時,一隻稍微一動,另...

天人瞋罵夜叉

一則佛典故事教導,瞋怒詈罵只會造成對立、衝突,應該用智慧、用愛對待眾生;遭遇、見證人間苦難,更要增長智能。...

證嚴法師:普天三無

明理者要有寬大的度量,來容納世間的人事,不可得理不饒人! 人人皆有佛性,也有相異的習性。此乃眾生之習氣染濁...

買智慧

有一個國家很富有,擁有全天下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國王卻仍然感到不快樂,因為他想要的東西都已經得到了,生活中沒...

窮書生的傳家寶

佛經裡有一段故事:有位書生以教書維生,但是家鄉環境貧困,教書所得很微薄,他只好遠離家鄉到遙遠的都市教書。二...

比丘與毒蛇

佛陀在世時,有一段時間住在竹蘭園精舍,比丘們則散居在山洞或樹下,各自用功修行。 有一天,一位拘那羅那先比丘...

真假故鄉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後,常常惦念著自己出生的地方,想要落葉歸根。剛好有位朋友...

泥土的比喻

佛陀有一段時間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他用指甲挖了一些土,然後問弟子說:「我指甲上的土多,還是大...

小鳥與阿育王

某個安適的午後,人們正在樹下乘涼、聊天時,突然聽到一隻小鳥奮力鼓動翅膀的聲音,以及哀淒無奈的叫聲。 仔細一...

掛著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們在外看到人家在辦喪事,為了祭拜亡者,殺了許多生靈,因此個個表情悲慼。佛陀知道後,悲憫地...

墜入啼哭地獄的婆提老者

佛陀在世時,有一則公案:一天黃昏,波斯匿王來到佛陀講經說法的祇樹給孤獨園拜訪佛陀。佛陀看到波斯匿王灰頭垢臉...

啞和尚悲心掘井除乾旱

安徽省有一個地方做採石磯(位在當塗縣西北),得名的來源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 。 傳說採石磯曾經有好長的一段時...

拘那羅王子的眼睛

佛滅度後,在印度有一位國王叫烏斯迦,這位國王心地善良,對百姓施以仁政。他有一個兒子,眼睛非常美麗,幾可媲美...

渡河

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在河的對岸講法。有許多比丘想渡河去聆聽,但是,河邊只有一條船。船主告訴比丘們:「我的船已...

證嚴法師:清靜心創造清潔淨土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麼說:人生有二種形態永遠形影相隨,一項是貧窮,一項是垃圾。 貧窮跟隨著垃圾,垃圾也離不開...

染布的譬喻

佛世時,曾以一則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們來到王舍城托缽。城裡有一條十分熱鬧的街道,販賣著各...

鞋匠變國王

有位國王每天聽取大臣們報告政務,處理各項國事,忙碌的日子過久了,心裡有點煩悶,很想輕鬆一下。 有一天國王心...

對「攀緣」意義的誤解

有一回,佛陀對弟子說:「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攀緣;心若不斷攀緣,煩惱就難斷;以至於輪迴六道,苦不堪言!...

「不幸」的故事

改運、消災、改名,自古以來這種迷信就已深印於人們心中。 在佛世時,有一位從小和給孤獨長者一起長大的青年。給...

貪心失金鵝

一位婦人在先生往生後,帶著三個女兒到富有人家裡當奴僕,母女四人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 有一天,一隻全身長滿金...

榮辱不驚的老子

過去的聖人多生於亂世,所以,他們會成為聖人。比如老子,在古聖先賢之中,他也是一位大哲學家,他的哲學是從混亂...

兩個錢的啟示

有對貧窮夫妻,住屋簡陋破舊,家無隔夜糧,每日必須辛勤做工才能餬口,由於夫妻倆身體健康、做事勤快,生活倒也平...

迷路的窮人

無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裡林木茂密,是許多飛禽走獸的聚居之所。其中有一隻母象懷胎了,不久之後,生了...

證嚴法師:療治心病的良方

人生在世,真正過不去的是自己,最惡毒的敵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反觀自性,不要讓惡念浮上心頭。世間沒...

幼虎與羊

在日常生活中,環境是培養心性的重要條件,所以,每個人都要審慎地選擇良好的環境去學習。凡事也要能「隨遇而安」...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嘹亮而悅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氣,這就是它們的本分、本事。...

守空鍋的老夫婦

佛經中有一則小故事 ,有對老夫妻沒有子女、親戚,住在一個山城小鎮外,沒有什麼鄰居,只有兩老相依為命,雖然生...

賽月童子

人生如夢,而人就在無常的人生中不斷地追求、幻想,所以經常生活在煩惱、束縛之中。 佛經裡有段「賽月童子」的故...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緣

每個人與生俱來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會分辨不清善惡是非,因而招來很多障礙自己的緣。在佛經裡有...

深山中的道場

很久以前,在深山中有一個道場,有位弟子一直想到外面參訪,就向師父請假。師父問他:「我們的道場四面環山,你要...

證嚴法師:四念處

前言 釋迦牟尼佛為了救濟眾生而示現人間。世間的宗教有些是有組織性、有教育性的,例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

證嚴法師:三好合一調伏法

人要先從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調整好,才會快樂自在。佛陀暢演八萬四千法,就是教導我們清淨身、口、意三業,方法...

證嚴法師: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 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善解與包容之心

有一則簡單的故事:在某鄉村,有一戶老人家的隔壁有一間大豬舍,豬舍裡有一隻剛出生不久的豬。老人每次經過豬舍,...

證嚴法師:靜思懺悔

△ 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墜落;自我批判的認錯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課,是人格昇華的階梯。 △ 人都是在...

證嚴法師:棄嬰

做人本來就很苦,一出生就遭人遺棄,更是痛苦。 有一天,我到慈濟醫院探望病患,抵達醫院時,他們向我報告說:「...

證嚴法師:智慧與煩惱

智慧與煩惱就如天平的兩端煩惱多一點,智慧就少一點;煩惱若輕一點,就能增加智慧。倘若能敞開心胸,多去關懷社會...

超越的情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團三五成群,正在討論城裡發生的一件事──前幾天,一群人在森林裡遇到三個強盜,在他們合力...

證嚴法師:散播愛心聚福業

佛陀說:人生無常,國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災、人禍,真是令人憂心忡忡。 現今年齡六十歲以上的人,對於二次世界...

證嚴法師:心不爭,自圓滿

修行學佛前應先學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再去照顧別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圓滿的道路。我常說:...

證嚴法師:學佛要體會佛心

大地眾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們聽聽大地之音──有鳥叫、雞啼、蟲鳴雞有司晨的功能;鳥兒在芳香的草木之...

證嚴法師:憍慢是必除的雜草

昨天,有一群作家來訪,他們說∶現在的社會中,要找甘於平凡、平常的人,已經很難了,因為現代人一個比一個能幹(...

證嚴法師:信仰雖異愛心皆同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時,難免有彼此知見的差異。佛教徒會排斥佛教以外的宗教信仰者;認為佛陀的聖教超越一切,...

證嚴法師:不說是非難

在日常生活中,有兩種表達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聲」與「色」。「聲」是指言語聲音,「色」是表現於外的舉動形...

把牛奶存在牛肚裡

有一位養牛的人,他養的牛,乳汁特別多,他覺得自己養牛的技術比別人好,因此很驕傲,逢人便說:我養的母牛能出很...

證嚴法師:時時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份很清淨的本性,這也是佛陀所說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過被社會不良環境所污...

證嚴法師:生活,淡泊簡單就好

△ 有的人不僅圖享受,還追逐時尚流行、虛榮、奢侈,這種人生無不就是為了一個貪字。可知道,無明煩惱往往就在日...

證嚴法師:在生命的白紙上

△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 有眾生相即有眾生見。 △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

證嚴法師:沒有分別的愛

凡夫心有如野馬、猿猴,因為沒有任何依靠、目標,所以容易有妄想雜念;有了妄想雜念,行動往往會有錯誤,有時一念...

隨處皆妙藥

當今社會風氣浮動不安,問題皆出在「人心」,「身病好治療,心病難醫治」。古代的聖人賢哲殫精竭慮,就是想要找出...

證嚴法師《淨因三要》

淨因第一要 一.孝養父母 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 世間之孝與出世之孝 道在尋常日用中 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 修學...

證嚴法師:做大地的園丁,環保地球

1、心理環保 剛才手語隊表演一個呼吸的地球和大地的園丁兩首歌曲,是關於大地環保及心靈環保。 人心一旦被污染...

證嚴法師:福報的來源

有錢時不必得意,沒錢時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財至,福消財散。 今天我們能居住在平安富足的土地上,應慶幸我們有...

證嚴法師:心中那朵清淨的蓮花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啟發出來,則福慧果報無量! △ 佛陀在人間,...

小女孩的白日夢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認清周圍的境界。 很多人都嚮往著未來,常想:如果我能改善環境...

老先生與小偷

學佛要學習自度、度人,「自度」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若言行不當或有過失,則必須鞭策自己更用心。...

證嚴法師:情愛

有位少女問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師言:要專,要規規矩矩。 又問:專情、私情有何不同?師言:私情是佔有,專情...

證嚴法師: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愛

△ 什麼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呢?就是愛。把犧牲當作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 ...

證嚴法師:心田不長無明草

△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 人心應該都是一樣,都是與如來有同等的愛心存在...

聖嚴法師:頓悟與漸悟

頓漸的問題,許多人都要誤解,總以為頓教的法門與漸教的法門,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修行法,許多貪圖便宜的人,也都偏...

聖嚴法師:空性與孤獨

心與物質真實存在嗎?如果仔細去分析它們,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存在只是暫時的現象。難道這就表示心與物質在實際上...

聖嚴法師:四眾佛子共勉語

這二十句共勉語,並沒有前後一定的連貫關係與次第,不過,開頭二句: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與最後二句:處...

聖嚴法師:如何種植福田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向一位農夫托缽,農夫卻對佛陀說:「我耕田種穀,所以有飯吃;你不耕田種穀,何以要飯吃?」 佛...

靜波法師: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應該說在佛光寺舉辦的第三屆佛教常識培訓班是非常殊勝的一件佛事.那麼在這樣一個培訓班中作為...

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幼年時就聰慧好學,而且家學淵源,少年出家後更是勤奮用功,十三歲就能登座於大眾前覆講經論。在博覽各家...

聖嚴法師:時時心有法喜

《法華經》中把凡夫世界形容為火宅,把佛法形容為出離火宅的交通工具。我們在信仰佛教、聽聞佛法以前,常常被煩惱...

法聞法師:授三皈依大意

一 禮佛(三拜,舉香讚) 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三 誦《心經》(一遍)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三稱) ...

聖嚴法師:不要只是抱怨,要處理抱怨

抱怨是從家庭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現象,也是正常現象。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會互相抱怨,雖然父...

星雲大師:佛教對「人生命運」的看法

「世間上,不論是富商巨賈,或是販夫走卒,每個人對自我都有一些期許和信仰。一般人除了信仰宗教以外,有的人相信...

星雲大師: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雲大師在香港一年一度的佛學講座於紅磡體育館連續舉行三天。講座圓滿後,大師又應香...

星雲大師: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經典,都是座談會的紀錄!雖然在三藏十二部經裡有一部無問自說,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問法,而自行開示的...

聖嚴法師:行善的人快樂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時時處處感到最幸福。 看到別人因為你的幫助而解決了困難,...

婆媳之間

媳婦對師父說:我對婆婆已經夠好了,但是她仍對我不好。 師言:婆婆對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對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

達摩大師皮囊歌

這皮囊,多窒礙,與我靈台為患害。隨行逐步作機謀,左右教吾不自在。 筋一團,肉一塊,係綴百骸成四大。有饑有渴...

星雲大師: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達,豐厚的物質生活為現代人類帶來某些層面的福址,但盡管時代再進步,科技再發達,卻始終無...

聖嚴法師:佈施的人有福

為了保障未來的安全幸福,我們不能沒有儲蓄的習慣。凡是懂得儲蓄的人,便會考慮哪一家銀行的哪一種辦法,才是信用...

聖嚴法師:業力與潛意識

面對人類行為與情緒的失控,根據佛教的說法,這和個人業力有密切的關係。業力這個觀念是指我們在過去無量世(也可...

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承蒙慧雄大和尚的盛情邀請,來到新加坡毗盧寺跟大家交流、探討《維摩詰經》中的入不二法門...

靜波法師:佛教的佈施觀

一、佈施的意義與種類 佈施,梵語dāna,意即佈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給予他人福祉與利益之事。《維摩經》中說:...

靜波法師:齋天法會開示

各位功德主: 極樂寺今天早晨搞了次齋天法會,《華嚴經》說身為佛子,當做佛事,所有的佛教徒都應該是佛子,為什...

靜波法師:蒙山法會開示

一,蒙山法會的緣起 感恩佛陀,大家辛苦。今天是我們哈爾濱極樂寺第二次來做蒙山,這個蒙山的因緣其實是來自焰口...

靜波法師:千佛懺法會開示

第一常懷感恩之心 大家辛苦了,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裡大家來拜懺,首先我們感謝佛陀,我們都是三寶弟子,我們不能忘...

靜波法師:修心訣

靜波法師講《修心訣》語錄筆記 1.業障是什麼?習慣。足夠的智慧。足夠的定力。 2.修行就是改變心,回歸心。...

靜波法師於百年婦女節座談會上的開示

尊敬的市宗教局的領導、市婦女聯合會的領導、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女居士: 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一百週年的紀念日...

靜波法師:弘揚佛法--僧人永恆的使命

站在世紀之交的分界線上,與大家一同暢談佛教在二十一世紀的神聖使命,心中自然而然生起一種責任與壓力之感。要知...

靜波法師:慾望少一點,快樂就多一點

前語 釋靜波: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極樂寺住持。1963年生,1986年到...

採訪極樂寺靜波大和尚

您對南華禪寺舉辦禪悅行夏令營活動是怎麼看待的? 我覺得作為六祖道場的南華禪寺,應該擔起這樣的責任。因為他是...

靜波法師:透視方向,感受佛法真諦

學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也是一件艱難的事。當我們從佛的字面意義上去理解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佛是由人和弗組成...

聖嚴法師:哪怕任怨任勞

任又可稱為忍,就是負責、擔任、忍辱負重。 對待別人好,對方不一定會感謝你,得到的回饋很可能是恩將仇報,但是...

靜波法師:佛教的悟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同學: 能夠再一次和大家結緣,我感到非常高興。我所講的佛教中的悟,只能是一種知...

靜波法師:創造人間淨土,即是往生佛國淨土

感謝上淨下慧大和尚,感謝柏林寺常住,給了我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和大家結一次法緣。《華嚴經》講:生為佛子,當...

靜波法師:學佛與思維觀念的轉變

非常感謝淨慧大和尚給了我這個機會與大家結法緣。實際上,學佛有趙州禪師說的喫茶去一句話就夠了,喫茶以後就行腳...

靜波法師:對構建和諧世界的思考

中國政府所倡導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應該是構建和諧世界的基礎。這是客觀理性的選擇,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