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心是智慧種,一般人誤會,認為多讀誦可以生智慧,其實錯誤。佛說,多讀誦是禪定障,有禪定障的人,不開智慧,所謂定能生慧嘛!散亂心不生慧。所以《般若經》上說:「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淨到一念不生的時候,般若生,般若就是智慧。

生智慧有三種緣,障智慧也有三種緣。生智慧的三種緣,第一個是持戒,第二個修定,第三個發慧。佛說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如果能夠持戒,修定,自然發慧。修戒定慧,一定可以了生死。如果不持戒能有定的,無有是處;沒有定能夠發慧的,也無有是處;沒有戒定慧能夠了生死的,也無有是處。如果有戒定慧功德,此人雖弱必強,雖愚必智。

清淨心是智慧種,一念不生般若生,以戒定的功德生智慧。佛說過,生死煩惱要以戒捉,以定縛,以慧殺,這樣才能了生死。

還有三種緣,障智慧,第一個就是不持戒,第二個喜攀緣,如果人的攀緣心重,不發智慧。什麼原因呢?散亂心不生智慧嘛!第三個好憤鬧,這也是智慧障。發智慧,一定居空閑處,空閑處,外無憤鬧,內無五欲五蓋。

總說起來,持戒律,就可息你的攀緣心;持戒律,就可息你的五欲五蓋。沒有智慧,而可了生死的,無有是處。淨土法門大慈大悲,要是至誠懇切求阿彌陀佛,也可往生西方。如果這三種障障得你念佛心都不真誠,往生也是無望,所以大家應該提高警覺,智慧是以清淨心為種。

清淨心怎麼得到呢?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香嚴禪師修禪不開悟,天天善思惟,飯吃不下,覺睡不著,逐漸達到一心不亂的地步。有一天鋤土,往外一丟,有塊石頭打到竹子上,啪啦一響,他開悟了!這不是你多讀誦得來的,這是不思議法。真要到你開智慧的時候,睡夢中可以開智慧,靜坐中可以開智慧,工作中可以開智慧,甚而言之,走路的時候也可開智慧。

我們都是漸根人,不是頓根人。佛法踏踏實實,真真確確。我們漸漸地修,必可漸漸地開智慧。如何增進智慧?很多人認為?讀誦是增進智慧的方法。

智慧生長,是有因有緣。有因有緣,智慧才生。什麼是因?清淨心。清淨心的緣是什麼?廣學多聞。清淨心為體,廣學多聞為緣。廣學多聞依附於清淨心,否則,背道而馳。好比世間人父母生子,子之所生,依母為因,依父為緣。母是其體,父是其緣。父緣可改變,母體不變,生子絕對不能離開母體。

如果有人只重讀誦,不知清淨心,沒有母體,怎能生子?那是愚癡人的想法。

所以要記著,清淨心為因,廣學多聞為緣,如此,智慧才生。如果沒有清淨心,佛說多讀誦是禪定障,障乎禪定,如果一障禪定,叫狂慧,不了生死,不得解脫。

什麼原因呢?所謂解脫,勉強說起來,解脫就是清淨心。失清淨心,怎會得解脫?所以廣學多聞、讀誦時,要注意清淨心,狂亂心不入。

所以古德讀經,先燒一爐檀香,好像對佛菩薩一樣,不敢絲毫大意,心不狂馳,然後讀經。不但是道人如此,世間人也如此,世間人有一句話叫「焚香夜讀」。現在人不同,不知道這個道理,看著電視讀書,那是白讀。

所以知道這個道理,始終保持清淨心。最好看經時,先合掌默念佛號,心確實清靜下來以後再看。看不懂,合起經本來,念佛淨心,或者一天兩天,不一定,上午下午也不一定,心一清淨自然發智慧。如果看到頭昏腦脹,還是死逼著看,沒用的。就算得到一點智慧,那是狂慧。

還有一點要注意,看經,看一遍,是一遍的層次;看十遍,是十遍的層次。因為經文裡有教有義,義理要深入。如今天看的經文,和三年前、十年前所看的不同,今天看經則深入了,好像知道其真實義了,以前是懵懵懂懂。如果愈深的經文,必須要一遍一遍地看,清淨心以後,再看,這是定慧等持。

因為什麼原因呢?廣學多聞是能熏;阿賴耶識是所薰。它不是一次薰進去的,如讀《心經》,一遍背不下來,十遍、百遍,一定背得過來。

所以,眾生皆不究竟,就算你懂了以後,不過是皮皮毛毛,還需要進步,究竟者唯有一人,就是佛。叫無上正等覺。大家不信,你看一遍情形,和再看就不同,今年的水準比去年提高。因為等覺以後還都要進步,何況眾生?

有因有緣智慧生。清淨心是因,廣學多聞是緣。若顛倒執著,不得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