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後,就安祥徐步地到處去尋師訪道。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見到許多人修苦行,有的披著草衣,有的身穿樹皮,有的躺在泥土裡,有的臥在荊棘上,就問道:「你們修這些幹什麼?」跋渠仙人答道:「欲求升天。」太子說:「升天雖然快樂,天福享盡,還要墮落呀。」他和眾仙人反覆問答了很久,發現他們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脫的辦法,住了一夜,即便辭去。再繼續前進,到彌樓山麓,訪問當時著名的阿蘭迦蘭和郁頭藍弗二位仙人,他們所修的四禪四空禪定,成功之後,也只能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天人壽命雖然比我們人間長得很多,到了天福享盡的時刻,依舊要墮落下來,隨自己過去所做的業因,而感受苦惱的果報。就像古代很多劫數以前,有一位郁頭藍弗仙人一樣的,他們苦修世間最高的非想非非想的禪定,到了功成以後,就生到最高一層天,名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待天上福報享盡的時候,依舊又墮落到世界上做畜生道裡的狐狸,以及大海里的水獺,受諸苦惱。

這位仙人他為什麼升天以後,天福享盡,又受到狐狸和水獺的惡報?因為這位仙人,在過去修行的時候,為了厭煩趨靜,就到深山中修道。山裡是一片綠樹成蔭,有很多飛鳥在樹枝上頭棲息,或在空中飛翔,唧唧喳喳地鳴叫著,他經常聽到鳥叫,心裡感到厭煩就起了一念恨心,發了惡願說:「最好有一隻飛狸,就是飛的狐狸,把這些鳥雀都吃掉,以免妨礙我的用功。」這位仙人被鳥叫聲干擾得心煩意亂,又跑到海邊入定用功,不巧的很,海邊又有許多魚類在水裡游來游去,跳躍作樂,這樣又妨礙他的用功修行,心生煩惱,又發了一個惡誓說:「最好有一個水獺,把這些魚類統統吃光。」郁頭藍弗大仙他在用功修行時發了罪惡誓願,誠則靈。寧動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因為道人心,言重如山,有感必應,所以當他天福享盡的時候,雖然經過多劫,依舊要依因感果,墮落做狐狸與水獺的惡報。《金剛經頌》說:「縱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說明了世間禪定不是究竟解脫之法。

悉達多太子,經過五年參訪,尋師訪道,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到尼連河西岸,優樓頻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維。觀察到眾生的根基和機緣,還需要等到六年之後,方才成熟,可以得度。因此就在這裡來勤修苦練,入定修行。精進行道,心身不動。用自己的智慧光明,照徹一心本源。每天除了只吃一粒麻與一粒麥來充飢以外,主要的就是以禪悅為食,所以才得到法喜充滿。他就這樣度過了六年之久的漫長歲月,在這段時間裡,還有一些麻雀,在他頭頂做窩。有許多蘆茅和樹藤纏繞了他的雙腿。這就是佛經裡所載的「五載參訪,六年苦行,雀巢築頂,蘆茅穿膝」的歷史故事。再說馬伕車匿,受了太子的囑託,把太子的珠寶衣服等物帶回王宮,又把太子所囑咐的口信,告訴了淨飯王和耶輸陀羅。他們聽了以後,心裡非常難過。淨飯王當時就悲傷地說:「阿私陀仙人的話講得對呀。」但是他還不甘心太子出家,馬上就派出親族中五位大臣有 陳如、阿鞞、跋堤、十力迦葉、摩訶男趕到雪山去尋找太子。淨飯王對他們說:「如果太子找不回來,您們五人就不要回來見我。」因此這五個大臣,費盡心力,東奔西找,終於在跋迦仙人的苦行林裡,找到了太子。但是悉達多太子決心出家修道,並且發了誓願說:「不成佛道,不回本國。」這五位大臣也不能回宮向大王交差,只好跟隨太子一起去修行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