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而今交通發達,修行人參訪叢林極為便利。如何親近淨業知識才能獲得法益?印光大師在文鈔中給予了極為詳盡的指導。

親近淨業知識

「汝於淨土雖有微信,然不明淨土理致,又僻處於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誠恐日與俗人酬酢,久而久之,與之俱化。近墨者黑,近火者焦,勢所難免。當時時努力。若能念念在道,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於父母之邦,隨緣常住。若不能如是,當往他方淨業道場,及親近淨業知識,方不負前來所說種種大幸,及聞淨土法門莫大之幸也。」(《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融明大師書》)

修行人當如何選擇居處?印祖特別警示,近墨者黑,若日日與俗人相處,則恐受到影響,必須時時努力,提起正念。如果真能念佛,語默動靜能執持一句佛號,無論對境好壞,能生信發願求生西方,則可住於父母所在之地。但如果念佛功夫未到,易被境所轉,則需往詣他方淨業道場,親近淨業知識,才能獲得聽聞淨土法門的大利。

從前有居士請教印祖到哪裡參學好,印祖都會大力推薦諦閑老和尚。《復馬契西居士書四》有言:「諦法師處,宜多請教,餘則非光所知也。」試想民國的佛教界有多少有名的禪師、講師和律師,印祖為何只向念佛人推薦諦閑法師?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融明大師書》)

在這一段,印光大師評述諦閑法師的德行甚高,專修淨業,至心撐持道場。念佛又懇切之極,恐已獲得念佛三昧。印祖給後人提供的擇師標準值得淨業行人至心體會。勿盲目追隨名氣大的法師,勿人云亦云擇師,而應依止有正知正見和真實修持的明師。

覓一真實辦道之處

「座下發菩提心,備十八種物,欲行頭陀行,實為行所難行。然光竊不以為然。以時局危險,各處災荒,冒難遊行,《梵網》不許。是宜覓一真實辦道之處,死心蹋地,修持淨業。較比日日遊行,奔跋勞碌為有益也。吾國風俗,不比佛在世時。因時制宜,方為通人。」(《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復應脫大師書二》)

印祖給應脫大師回信說,年紀尚輕,當先參學,今時不比佛在世時,不宜行頭陀苦行。安住在一處真實辦道之地,死心塌地,修持淨業,比日日在外奔波勞碌更為有益。

到處跑道場,是今之念佛人一大忌。印光大師提出的「覓一真實辦道之處」值得後人反覆思量。

在一個經濟時代,衡量一個道場的好壞,應以道風是否純正為標準。真實辦道之處,不是旅遊景點,而應是弘法的道場,有道心的僧團不會借佛斂財,而是以度眾生為己任。

當然人間亦不可能有真正的淨土。在娑婆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十全十美的。末法時代應如何評價一個道場?宜觀其主流和宗旨,總體的道風如何,僧團的道心如何,是否遵循佛言祖語,嚴持戒律,宣說正知正見。

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誠如印光大師所教導:「三者(戒定慧)之中,唯戒最要。以能持戒,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其行與佛近,其心必不至與佛相遠也。」輕慢詆毀佛戒之師應遠離!

印祖引用《楞嚴經》教導後人如何分辨正邪:「自古高僧,或古佛再來,或菩薩示現。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斷無說我是佛,是菩薩者。故《楞嚴經》云,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妄說感應神通之師應遠離!

縱欲廣游,宜以神不須以身

「至正月初七得接手教,方知去歲仍復游杭,皖等省,欲至北京,以天寒身病而返,居士誠可謂為法忘軀者也。然以光愚見,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縱欲廣游,宜以神不須以身。《彌陀三經》,《華嚴》一部,當作遊訪路程。宴坐七寶池中,遍游華藏世界。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其寂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萬德本具足,寂照圓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現於當念。無邊剎海,攝歸自心。較彼披星戴月,冒雨沖風,臨深淵而戰兢,履危岩而驚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復高鶴年居士書八》)

高鶴年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居士,艱苦參訪,跋山涉水,天寒染病,誠為不易。印祖評述此乃「為法忘軀」,然大師認為「縱欲廣游,宜以神不須以身。」當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經》和《華嚴經》為修學的指南,依此而行,則比行腳參訪之艱辛更為可取。

寺院是弘法的主要道場。修學佛法若能一心專修,更有益於成辦淨業,但如果是盲目地去跑山、跑廟,則對修行非但無益,反而會帶來障礙。

所以印光大師總結道:「遍參知識之念,改作一心念佛,則利益大矣。否則徒成一個勞碌奔跋而已。」(《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復馬契西居士書四》)

有的居士今天跑這個道場,明天跑那個道場。今天聽到這種說法,明天又聽到另一種說法,最後把自己搞得一頭霧水,不但沒有獲得法益,反而對佛法增加了懷疑和煩惱。

《楞嚴經》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因此修學佛法一定要以古為師,長時間熏習《淨土五經一論》和中國淨土宗祖師的思想著述,才能走在光明保險的道路上。

研窮經教,參訪明師,非女人所宜傚法也

「至於研窮經教,參訪明師,乃決烈男子分內之事,非女人所宜傚法也。女人但當篤修淨業,專持佛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自然現生親證念佛三昧,臨終往生上品。縱未能親證三昧,亦得以高預海會,長侍彌陀。」(《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女身多障,體力有限,出門多有不便。印祖在這裡慈悲教誡,研究教理,參訪明師,不是女子所能去傚彷的。女人只要篤定修習淨業,一心持佛名號,如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現生之中就能證到念佛三昧,上品上生。即使未能證得念佛三昧,只要往生西方,就能在蓮池海會覲見阿彌陀佛。

念佛最貴真心

「汝家不充裕,兼有老親,何得雲欲覓清淨處所,而一心辦道乎。且汝在電局,若看經參禪,人事繁劇,則誠難用功。若云念佛,但恐汝不發真心。若真發了生死心,則人多也不至有妨。以念佛只一句,縱然打差(音岔)亦打不掉。倘汝心不討厭,則固無甚障礙。汝心若生厭,則便一刻難過矣。」(《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李慧實居士書一》)

印祖開導說,念佛最重要的不是所處之地,而是自己是否發了真心。若真發欲了生脫死的懇切之心,就是人多也不至有所妨礙。因為念佛只有一句,縱然有人打岔,也打不掉。

許多學佛人都希望找一個清淨的道場專一修行。如果身無牽掛,有因緣自然可往詣道場修學。若家中諸事需要照料,無法脫身,只要自己信願真切,居家學佛也可成辦道業。有的居士上有老,下有小,也不顧家裡的情況,天天只想往寺院跑,實在有些不切實際。殊不知無論在哪裡,最重要的是要念佛。

「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唯有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願諸淨業行人奮發大志,至心念佛,此生成辦往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