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為父,菩提心為母,善法為知識,能救護眾生。

《大集會正法經》

一、大悲心為父

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經云:「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慈悲是諸善生起的根本,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但是究其功用而言,拔苦而後予樂,方能究竟,猶如開墾荒地,必先耘除草穢,再廣植嘉苗,才能開花結果。所以經云「大悲為上首」、「大悲為根本」、「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在世間上,父為資形之始,有教誡養育之功,大悲心能滋養善德,所以說「大悲心為父」。《華嚴經》中舉出菩薩生起大悲的十種緣由,分別為:1、觀眾生之所依怙、2、觀眾生根性不調順、3、觀眾生缺乏善根、4、觀眾生是夜昏眠、5、觀眾生行諸不善法、6、觀眾生為欲所縛、7、觀眾生沈沒於生死海中、8、觀眾生是嬰疾苦、9、觀眾生不欲行善法、10、觀眾生失諸佛法,值得我們深思傚法。

二、菩提心為母

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念。發心行善,若為求人天福報,福盡仍會墮落,即使一時受勝妙樂,總在輪迴之中;若為求自了生死,一旦結斷根敗,永不複利,即使聽聞佛法,也無法興發無上道意,所以,《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什麼是菩提心呢?簡而言之,菩提心以中道實相為體,以四弘誓願為相,以自利利他的菩薩行為用。菩提心有如母親一般,孕育我們的慧命,所以說「菩提心為母」。

三、善法為知識

知識是朋友的異稱。善法指順理益世之法,佛法能使眾生離苦得樂,乃世間至善之法,例如:了解四聖諦、三法印能洞徹世間實相,奉行四攝、六度能廣結善緣,遵守五戒、十善能遠離罪垢,勤行三十七道品能深入佛慧……,凡此像善友一樣,指引我們如法修持,圓滿我們的菩提道業,所以說:「善法為知識。」

四、能救護眾生

從緣起性而言,無始劫來,眾生共生於世,彼此之間息息相關,所以利他等同自利;從平等性來說,一切眾生法性一如,都能成佛,因此,大乘菩薩道最終的目的在「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經云:「佛法在眾生中求。」我們惟有抱持無量的大悲心,發起崇高的菩提心,廣行善法,才能救護眾生,成就無上佛道。

在世俗上,父母養育我們的色身,善友助成我們的事業,是我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條件;同樣地,在佛道上,我們以大悲心和菩提心長養慧命,大悲心和菩提心就如同我們的法身父母;我們以善法來增上我們的道業,善法就好比我們的菩提法侶;我們以弘法為已任,弘法是我們的家務;我們以利生為抱負,利生是我們的事業。所以學佛不須離世避俗,只要我們懂得運用佛法,世間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