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遇到一個真正歡喜快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彷彿有很大的壓力,忙得不太能夠享受內心的寧靜、歡喜。還有人一閑下來就感覺很無聊,或者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倒楣,周圍的人都對不起我,或者覺得自己實在很好,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卻太差了,所以忿忿不平。像這樣過一生實在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以有個突破轉變呢?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體會,便會發現有一些人雖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實際上卻具有很深的智慧。他們的言行舉止流露出和佛菩薩非常相應的慈悲喜捨。大家都知道佛法有慈悲為懷、佈施放下的特色,但是比較少人知道佛法還有歡喜的特色。佛教導我們修行要開發四種無量的心懷,就是慈、悲、喜、捨四種無量的心。第三種喜無量心,也就是無限歡喜的心,心中常有無限的歡喜。
現在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聽過阿彌陀佛,可能比較少人注意到阿彌陀佛的別號當中,有一個別號叫做「歡喜光佛」。佛所放射的光明是無量無限的,其中含有歡喜的光明。真正的念佛人會感受到佛的歡喜光,應該是內心常常清淨歡喜的。無量壽經上說:「應常念佛而生喜」,應該常常念佛而生起歡喜的心。
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老師,以實際行動向我展示了歡喜無量的真實內涵,我們都尊稱她為「歡喜菩薩」。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大家都親切地稱她阿花,五十多歲,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很勤勞又很快樂地勞動著。以前逢收割季節,全憑人力,因家裡勞力少,她每天都要拖一萬多斤的稻子。天晴時拖出去曬,遇到下雨天,就得趕緊拖到蔽雨的地方,常常跑得氣喘吁吁,渾身上下濕淋淋的,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辛苦自不必言。可是既便這種時候,她臉上也會滿帶著自然而可愛的笑,她說:「我邊做邊念阿彌陀佛,愈做愈歡喜,感覺很甜蜜,一點都不辛苦。」令人聽了肅然起敬!
甜蜜和辛苦,這是何等不同的味道啊!而這兩種心境的轉化,真的是靠念佛來實現的,辛苦變為甜蜜,煩惱轉為菩提,束縛而為解脫。她還告訴我:「自從念佛以後,種田越來越輕鬆,一鋤下去,高唱一聲佛號,勞作變簡單了,心情更歡喜了,收成還提高了……」聽她講話,最常出現的詞彙除了「阿彌陀佛」,就是「真歡喜、真簡單」,這已成為她生活的信條,因為她做什麼都很歡喜,所以任何困難都會變得很簡單。
她種的菜常常是村里長得最好的,而且可說是對大家完全開放。豆子熟了,她就告訴鄰居們:「阿花田裡的豆子熟了,要采的人,快來采哦!」無論誰去採,她都是笑咪咪的,歡喜送人。
說實在的,以前讀佛經讀到應「不住相佈施」、「三輪體空」時,只能稍微領略一點名相概念的皮毛而已,聽到、看到阿花的言行之後,才讓我在感動中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有一次政府要開馬路,預計會徵用到她的田。一般人假如自己所有的田地要被切掉一大塊去開路,大都會很懊惱,少不了要上書陳情一番,希望能免掉。然而當負責此事的人來和她商談的時候,她竟然笑嘻嘻的像一個天真快樂的孩子:「真是太歡喜了,我可真有福報,拜託你們開大一點,讓大家開車能安全順利。」她是這樣的真誠,能夠不假思索地歡喜佈施,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佛經甚深的教義。有一句話她常掛在嘴邊:「我什麼都不會,只會歡喜。」還有什麼語言能比這更加平凡,又有什麼語言比這更充滿了智慧呢?別人高興不起來的事,她可以很自在地歡喜,沒有一點刻意雕琢的痕跡,這是多少修道人夢寐以求的心地功夫啊。
曾經有一個人侵佔她家的田已兩年多了,他們夫婦都很禮讓。有一次村裡請土地測量委員會來劃分地界,測量時要在土地上插記號,被侵佔的地是要劃歸原主的。那個人(被村民們形容為惡霸)向土地測量員說:「你們誰敢過來插記號,我就把他打倒黏在地上!」村民們看不過去,紛紛打抱不平,於是就爭執起來,連派出所的警員也來了。但是那個人還在耍賴:「你們去法院告我好了。」一副流氓無賴架勢。眼看就要打起來了,歡喜菩薩口裡念著阿彌陀佛,遠遠地跑到人群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家有緣在一個村裡,就是要很歡喜的,千萬不要傷了鄰里和氣。」
又轉向那個人說:「阿伯,這個田如果要還給我們,不知道您歡喜或是不歡喜啊?」那人氣呼呼地回答:「當然不歡喜啊!」「哦,若是這樣,您就不用還我們了。論年齡您就像我的父母,我是應該要孝順您的。今天只是要做個記號標明一下,讓各家知道自己的地界,以免下一代有爭執而已。今後,我們的田還是照樣給您種啊!」她又轉向自己的先生,用手很和順地在他胸膛上撫慰了幾下:「我們要給阿伯歡喜,你也要歡喜哦!」說完,向大家揮揮手:「再見,我要回去了。」一路唱著「阿彌陀佛」就離開了。忽然那個人喊著她的名字追了過來,流著眼淚說:「我要把田還給你們。」村民們看到這個戲劇性的改變,都面面相覷:「咦?怎麼這麼簡單啊?三句話就解決了!」哦,歡喜當中,事情原來會變得如此簡單。
佛在所制菩薩戒中講到:「菩薩應該生起佛性孝順心、慈悲心,令一切眾生,生福生樂。」這位歡喜菩薩,可以說一直在踐履著諸佛的言教。她一向不為自己爭什麼,都是以眾生的歡喜作為自己的歡喜。她以佛性的孝順心真誠待人,每當對方感受到那一份誠懇、歡喜的心,自自然然就會引發佛性中本來有的慈悲,放下不應該有的貪心。
我發現,她的歡喜之光,真的有照亮人心的力量。就像印光大師說的:「一念之誠,賊寇可以變為赤子。」那次公共地界劃好之後,歡喜菩薩夫婦,又自動把田埂路完全做在自己田裡,給相鄰的人帶去了歡喜。有一段路,本該大家一起出錢鋪的,她先生主動說:「鋪路的十萬元由我家出就好了,我還能工作沒關係的。」可是你知道嗎?他們的錢財,也是一分一分用血汗辛苦賺來的。她先生做建築工,每天天不亮,就開著推土車上路去了,晚上歸來時一身的泥水,還要兼照地裡的活計。即使是這樣辛苦的工作,並沒有使他們失去寬廣的心胸。他們一家人待人慷慨寬厚,自己卻簡朴、節約,非常知足,過著和樂融融的生活。從他們家會常常傳出一陣陣開朗歡喜的笑聲,生活中任何的小插曲,都是他們歡喜的泉源。歡喜菩薩說:「大家一起笑起來,好像一起開一朵很大的蓮花!」
每當想起他們這種禮讓的義行,都深深的敬佩。這種被侵佔時的禮讓及歡喜佈施,比單純捐錢給慈善機構更難得。因為他們的心沒有被是非人我所污染。雖然被侵佔了也沒有被憤怒的情緒所污染。佛家常常提到「功德無量」。「功德」這兩個字境界其實是很高的,「功」是要「利他無我」,就是要完全的利益他人,沒有絲毫自私之心;「德」則要「心地無非」,心中沒有分別你錯我對,你壞我好,沒有污染感才算有德。真正的功德實在不容易修啊!能夠實行得非常自然的人,心中早就有了對「一切眾生本來一體」的體認,所以不必爭,也不想爭,就好像手替腳穿襪子一樣。歡喜菩薩真是暗合道妙啊!
有一天她在路上掉了伍仟塊錢,她發現錢丟掉了,第一句話就告訴我說:「這樣撿到的人也可以用,這樣真歡喜耶!」她隨時都歡喜的佈施,根本沒去找那伍仟元是在哪裡丟的。她的作風和一般人都相反,相反得很可愛,一般人都喜歡為我來爭,要別人給自己歡喜,而她,專門給別人歡喜,大家歡喜,她就歡喜,結果世界上她最歡喜!
有一回,村子裡受到偷車集團的騷擾,有好多人的摩托車都丟了。當她的大公子首先發現她車子丟掉的時候,就向她說:「媽,恭喜您要騎新車了啊,因為舊車被偷走了。」她竟然回答說:「阿彌陀佛,我剛剛花了壹仟多塊,把它修理好,連後面的箱子也換新的,這樣騎去的人也可以騎得很安全哦!」那種安慰又歡喜的表情,彷彿是為自己的孩子去修車子一樣。她真的是歡喜平等的佈施,不管佈施給好人或壞人,她都一樣歡喜。
一位居士告訴我,她第一次和歡喜菩薩同車回家,只聽她念一聲佛號,就感觸良深。她懺悔說:「為什麼歡喜菩薩的阿彌陀佛念得那麼柔軟,好像心在笑。我的佛號,為什麼念得那麼剛硬、急躁。我還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這種個性,要求我擔當那麼多事,撐這個家,整天奔忙事業,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裡知道,原來歡喜菩薩的家業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嚴,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鍛煉得那麼柔和又快捷。並沒有被環境塑造成剛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環境,家庭負擔,一直在怕長輩對我批評。原來我根本沒有真的用心去修,沒有把佛念到心裡,只是嘴巴一直在「趕件」。我聽了她的懺悔,很尊敬歡喜菩薩,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號,便能感動人心,更尊敬這位居士,聽到一句柔軟的佛號,便懂得迴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懺悔調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農村,還沒有人用牛奶餵嬰兒,大家都是餵母奶。當她的孩子還需要餵奶時,同時鄰居也有幾個年齡相似的孩子。每當她由田裡回來的時候,只要看到哪個孩子哭,就餵那個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後,人家笑她說:「自從長眼睛,沒看過像你這麼傻的媽媽,萬一別人的孩子餵完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奶吃,那怎麼辦啊!」她只是很天真開朗地笑著,回答說:「不會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個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認為只要是孩子餓哭了,就很可憐,就應該要去餵他。不論是誰的孩子都一樣。這種清淨、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應的。
她從來不用刻意去掛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歡跟她學佛念佛,阿彌陀佛的歡喜光充滿在她臉上,這就是最好的招牌。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不斷地教導他們:「手要做好事,腳要走好路,嘴要說好話、要念佛,心要想阿彌陀佛。」連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這個做人的總原則。有一位小女孩回去考問自己的媽媽:「嘴要做什麼呢?」「嘴巴就是要吃飯啊」「媽媽您說錯了哦!阿婆說嘴要說好話,要念佛。」這位媽媽聽了,也恍然反省自己。
有一次他家先生騎車不小心,把一隻小狗撞的腿骨折了。他們趕緊把小狗送醫院,拜託醫生給它打保護腦部的針劑,趕快開刀把骨頭接好,以免小狗以後跛腳。手術時,小狗痛得流下眼淚,歡喜菩薩就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旁邊安慰它,向它道歉懺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說:「唉呀,不就是一隻狗嗎,不必這麼費心醫治了。」他們夫婦說:「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它醫好,不然小狗以後跛腳,不能走路,多可憐呀。」社會上有些人開車撞傷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而他們能夠這樣慈悲平等的對待一隻狗,真是可愛,可愛到連獸醫師都受感動,自動把醫藥費減半。
歡喜菩薩的小女兒告訴我一件趣事:她幼時曾和媽媽手牽手去參觀一個商展,人潮洶湧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媽媽失散了。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媽媽呢?這聰明又心靜的小女兒,既沒有哭鬧,也沒有驚嚷。她了解媽媽,知道怎樣在人潮中找到媽媽,那就是歡喜的笑聲。於是小小的孩子就靜靜佇立在擁擠喧嘩的人海中,凝神諦聽:「哪兒有媽媽的笑聲?」終於她聽見了,「聞」到了歡喜的笑聲,循著笑聲,就真的找到了媽媽,見到了快樂的慈顏。這就如念佛聞佛名號的感應道交。
小女兒的這段故事給了我很深的啟示:一個媽媽有著美好的笑聲,一個孩子對媽媽的美質特色也有深刻的體認、傳承,所以在塵世喧囂中,在千百雜音中,能凝神靜心,獨獨專注聽聞那親切歡喜的慈母之音,我們念佛名號何嘗不是如此?《無量壽經》裡,釋迦佛問弟子:「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佈一切世界,化眾生否?」阿彌陀佛慈悲歡喜的法音,隨時遍佈在宇宙虛空中度化眾生,然而我們聽聞了嗎?我們能循著音聲找到佛嗎?塵世千萬種雜音,是否阻隔了佛的大音宣佈呢?是我們的心,被種種雜音吸引、誘惑了,以致於聽不見佛的慈音吧!是我們忙著聽無聊的雜音,以致於無暇安享佛音吧!
但願有緣聽到歡喜菩薩故事的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和她一樣,慈悲、歡喜、念佛。也但願有緣聽到他們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夠夫婦和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處和樂,同生極樂。從現在乃至永久的未來,都永遠慈悲歡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