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

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縱粗念暫息,細念猶存,便謂相應,錯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絕慮忘緣,何不即緣慮而作修進。故以念還攻於念,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也。——《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這裡,蓮池大師是從念佛功夫上來討論的,都是非常精要的開示。一般修行,想要對治當下這一念狂妄心時,才發現心中充滿著妄想雜念。

我們平時不修行可能還不了解,一修行,返照一下自己內心的念頭,那是波翻浪卷。這些妄念就是我們妙明真性(如來藏性)顯現的障礙。

很多修行人看到了這點,自然地就想要把這個念頭打掉,想怎麼把它消滅,要向這個妄想雜念開戰,這就是「勉強遏捺」。「遏」就是阻止,「捺」就是按壓。想馬上讓它空寂,內心清淨,一般人都會有這麼一個想法、目標。

但是,大家要知道啊,妄想雜念可不是你想去除就能輕易除得掉的,無量劫以來,它都伴隨著我們。

而且,這個塵勞(形容這些妄想雜念的煩惱像灰塵那樣多)啊,如果你有把它止住,歸到寂靜狀態的想法,就會越努力越事與願違。你越想把這個妄念止住,誒,這個妄念還動得越快。我想大家如果有一點修行經歷,都會體驗到這一點。

對待妄念,不要理睬

那怎麼辦呢?實際上,你不要跟妄念去產生對峙的關係。你一跟它對峙,就在注意這個妄念,它的力量就更大。這個妄念的力量大是由於你注意它了,是你加持的,就叫「給力」啊。現在有個概念叫「給力」,你給妄念以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一個——不理睬!「不理睬」是對待妄念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

這裡引用一下我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美麗心靈》。這是一部講述美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傳記片。他有一種幻覺,在生活中有一個給他下達任務的特工、一個室友,還有一個小女孩。雖然這三個人都是他的幻覺,但是在幻覺狀態當中,非常地真實,能跟他對話,很有情節,很符合世間的一切。

他開始不了解,以為這三人都是真實存在的,當他跟這些幻覺中的人物進行交流,甚至辯論的時候,在其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你為何在這裡亂喊亂叫?因為明明就只有他一個人啊!在別人看來只有他一個人,但他認為自己面對著一個對手,所以就顯得是精神不正常,被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很好的妻子,幫助他一步步地從幻覺當中擺脫出來,告訴他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幻覺。最後他很痛苦地意識到,原來那三個人竟真的是他幻覺。於是就想擺脫,但那三個人就是纏著他,不讓他擺脫。

他後來恢復正常,就是因為最終下定決心,堅決地用一個方法——不理睬!不管那幻覺的人物如何逗引他,如何跟他發脾氣,如何手舞足蹈,他就是不理睬。

不被理睬,那三個人也就很沒意思嘛。但並沒有消失,甚至到他晚年,得了諾貝爾獎的時候,他從獎台上走下來回家的時候,回頭一看,那三個人還在那個地方,但是離得很遠,看著他。並且這麼多年過去了,小女孩還是小孩子的樣子,說明這三個人真的只是他的幻覺。

警覺幻相,知幻即離

這部電影還真是挺有意思的,這都是思想很有深度的人才出現的境界。在修行過程當中,有些人或許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這是多生多劫業力種子現前的境界,但它現前的時候,對當事人來說非常真實。

我們有時候念佛念得比較清淨時,忽然有個妄念出來,它會顯現一個境界。在這個境界當中顯現的人物可以跟你對話,你會認為他很真實。忽然你會警覺,「哦,這是一個假相、幻相!」

意識到它是幻相,你警覺了,它自然會消失。有時候它可能不消失,但只要你不理睬就沒有關係;你一旦理睬它,甚至有把它趕走之類的想法,那整個局面就會非常糟糕。所以修行時,面對這個念頭啊,真是險象環生啊!

前塵影事 細念猶存

我們作為凡夫,雖然好像也有點功夫,使粗的念頭暫時止息了一點,但細的念頭還存在。我們的色、受、想、行、識,特別是行蘊裡那微細的念頭,像急流水。

禪宗也說,去除妄念的過程,就像脫衣服似的,脫了一層、兩層、三層……脫到貼身的那個背心時是最難脫的,最後的妄念更難去除。

「細念猶存」,就是《楞嚴經》講的,一個人的心好像已經比較 「清淨」了,但還是有前世法塵分別留下的影事,那種生滅的東西還存在,就是「命根未斷」啊!說明修行還是不到家的,不是得到了自性清淨法身的境界的。

如果只是粗念沒有了,但細的那種前塵影事還存在,你就認為「我到家了,我跟我的真如本覺相應了」,這就是大的錯誤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們現在是業力凡夫啊,是很難做到把心意識的分別執著給截斷的。

既然我們都是在生滅法裡面,那就用這個意識心,這種攀緣、思慮的心來轉換一種對境,就是以念佛來作為我們就路還家、修菩薩道的一個工具!

持一佛名,抵萬念妄

這就是以前講的「用兵止兵」「以毒攻毒」。古人也說,擅於用兵法的人,如果要去剿賊,不一定要開一個部隊過去,他就用這一邊的賊對付那一邊的賊,用這一派的盜對付那一派的盜,善巧運用賊盜的力量來瓦解對方,這就是「就路還家」的意思。

要知道「就路還家」就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都不離開念頭。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到無念,那麼就用「念」來對治「念」。

原來的念頭都是念五欲六塵,現在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用念一個名號這一念,來轉換原來念五欲六塵的百千萬億的妄想雜念,這就是「以一念抵萬念」!

善巧轉換

這種轉換就是善巧方便了。原來我們不念佛之前的那個「念」就是妄想雜念,是由於對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而生起來的。心本來無,是由境而生起來的。由這個境生起我們的妄念,中間產生六識,那麼念念都攀緣這個五欲六塵的境界,是不會停的。

為什麼我們活得這麼憔悴,活得這麼疲勞?因為我們念念都是在想外面的五欲六塵:怎麼賺錢哪,怎麼當官哪,誰對我怎麼樣呀,我怎麼去買輛好車呀,怎麼使這個房子更大一點哪,就是這些東西嘛,我們離不開這些東西。

如果想炒個股票,那就更緊張了:啊!現在是熊市還是牛市啊?怎麼怎麼樣啊?他念念攀緣,這些都是染污的心,都是違背真如自性的念頭。

但是念佛的念頭呢,雖然從真如自性的本體來說它也是妄,但是這個念佛的「念」是從我們對阿彌陀佛功德的信心而產生的,而且它不是那麼散,制心一處,就念一尊佛的名號。所以,這個念頭跟念五欲六塵的那個散亂、染著的念頭有本質的不同。

蜜果換苦瓜

念佛的「念」是趨近於真如自性的「念」,跟我們原來那種違背真如自性的妄想的「念」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古德說,這種轉換就好像用一個蜜果來換你原來的苦瓜,是這麼一個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