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講這個緣起門裡邊的第三個因緣,叫做顯現他的果地功德。也就是說阿彌陀佛設的極樂世界淨土法門,度化眾生,好像是從開始到圓滿,然後成就,才能夠兌現。實際上當體這一切的過程,我們所認知的因也罷,果也罷,果也罷,因也罷,都是他現前的本具的功德,就叫顯果德。
聽起來很澀,那我們給大家析講一下。在《華嚴經》裡邊我們讀《行願品》都知道,說諸佛如來,比如說阿彌陀佛,為了眾生而起大悲,起了度化眾生的悲心。那麼由於大悲生了這個菩提心,生了菩提心為了度化眾生,所以他才要成正等正覺,這是一系列的發心和修持和成就。
那麼,他比如說譬如曠野,就是這種沙石之中呀,有一個大樹,這個大樹如果根有水,那麼它的枝葉就很繁茂。就如同阿彌陀佛這棵大樹,很多眾生太苦了,所以他的這個極樂淨土法門,就極其殊勝,就是枝葉華果繁茂。
那我們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也就是眾生流浪,不知回頭,彌陀設局,早日歸家,這一切也是這麼一個關係。由於用這個大慈悲心的水,來度化了眾生,那麼才成就了阿彌陀佛,叫做彌陀佛大願王。它一定是相輔相成的,這就叫他的果地功德。
那麼果地功德,一定要立足於他這個本具的層面來看。你看我們剛才一路的講解中,實際上就是說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之所以成佛,實際上就是因為有眾生。如果沒有眾生,他也沒必要成佛,這個法是要甚深難悟的。
就比如說一個大王,大王之所以成為大王,是因為他為了救老百姓,為了救老百姓于兵荒馬亂中,所以他要去南征北戰。南征北戰成功了以後呢,他身為大王,可以登座做皇帝。登座做皇帝為什麼,為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如果沒有百姓,那這個大王去南征北戰,乃至登基做皇帝,這一程子事兒從何談起呢?
以此類推,由於我們眾生流浪,所以阿彌陀佛才發願,因為發願,才累劫辛苦,累劫辛苦才成就淨土,成就淨土才能攝受眾生。那麼所謂的從始至終這樣的一德行,一個事件,一個利益,一個名號,如果沒有眾生,什麼都不成就。
所以說人我平等,依正無礙,法爾是這樣的一個關係,天然關係,這就叫自然的果德。不是向外求的說真的有從因到果,怎麼怎麼樣,那是我們凡夫的視野。
在阿彌陀佛的果德中,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一種呈現而已。所以依眾生即有佛,依佛度眾生。眾生即佛,佛即眾生,就相互交融中,這就叫本具的果地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