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他用這兩句話來表達他的心態。「舜若多」就是虛空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說,即使虛空是可以消滅……當然,我們知道虛空是不會消滅的。你蓋一個房子,地震,這房子破壞了,但我們沒有說哪一個人把虛空破壞了,不可能。

他的意思就是說,即使你可以把虛空破壞,我的這一念心(這個「爍迦羅」就是金剛),我像金剛的心是永遠不會退轉的,遇到任何的人事、任何的時空,我的心是永遠不會退轉。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不是安住在相。一個人的心安住在外相,那就很危險,因為那個相是變化的。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所以他就不退轉。

這一段,等於是佛陀講完三卷以後,阿難尊者開悟所發出的誓願。當然,他所開悟的,我們講就是「明心見性」。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這個明心見性的重要。

在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要舉辦一個國家的慶典。他有一個很好的鐘,慶典的時候把這個鐘撞起來,聲音非常嘹亮。但這個鐘少一個架子,所以他就請一個木匠,希望把這個架子做起來,好把這個鐘掛上去。這個木匠經過三七二十一日以後,把這個架子做出來。

這個鐘一掛上去啊,哎呀,不得了,天衣無縫。不管是造型,不管是它的比例,那個鐘撞起來那個聲音實在可以說是非常的圓滿殊勝。

法會結束以後,大家看到這個鐘架做這麼好,就打聽這是誰做的,就找到這個木匠,說:「你這個鐘架實在做得太好了,沒話講!你是怎麼做的?」

木匠說:「在做之前,我要齋戒沐浴七天,我要息諸緣務。」他說:「我整天這樣齋戒沐浴,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已經忘了我做這個鐘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做了別人會讚歎、會譭謗,國王會賞我多少錢,這樣的利養的心完全忘掉。三天而忘利。

但是我覺得不行,再齋戒,五天而忘身。到第五天的時候,我的身體忘掉了,身體的變化,感到熱、感到冷,這個身體的變化也忘掉了。這個不行,繼續齋戒,七天而忘我。到了七天的時候,我那個自我意識也忘掉了,沒有人我的對立了。

三天而忘利,五天而忘身,七天而忘我。到第七天的時候,我的內心一片平靜,我已經忘了我在為誰做事情,我只知道心中只有一個影像,就是架子。這個時候我很平靜地拿起我的斧頭,跑到山中去,我很自然就看到哪一棵樹適合做這個鐘架,把它砍下來。砍下來以後很自然地就做成這個架子。我所做的事情無非是以天合天,以天然的心去尋求一個天然的價值。」

當然,這當中就包括了三個重點:忘利、忘身、忘我。其實,在打佛七的時候你會發覺,我們佛號念得最好的那一支香就是:第一個,我忘掉我為什麼打佛七,忘掉得失利益;第二個,你那個色身,這一塊肉,六七十公斤這個色身也要忘掉;第三,最後,誰在打佛七也忘掉。這個時候你這個的心跟佛才打成一片,就是這樣子。

你說:「我們為什麼佛號念不好?」心有千千結嘛。我們就是在這個五陰身心裡面到處惹塵埃,把自己的能量都耗損在這個地方。

所以,那個木匠的意思就是說,我不是有什麼樣好的技術,我是調整我的心態而已。很多人說,哇!你是跟誰學什麼技術?不是。心態決定你的狀態。就是我在做這個鐘架之前,我善調其心!做了這個工作。

當然,到這個地方為止,佛陀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菩薩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修學會比較圓滿,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