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21頁)

【推薦】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三關相比,是最起...

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

其實眾生跟世界會相續,主要的是因為有業力的相續,才有這個所謂的果報的相續。業果...

修懺悔應該兼具事理並行

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事懺有三種懺法:責心懺、作法...

我們這個世界人的來歷

這個娑婆世界,我們依賴生存的物質世界,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房屋,車水馬...

略說四諦--苦集滅道

苦諦 即三界六道之苦報。此苦報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處,即有情世間、器世間。苦以逼...

聽經只能聽一位法師的嗎

問: 您三年連續到秦皇島講法,我都親臨來聽,可是心中還有疑惑。當年某法師拜師學...

灌浴如來淨自心

為了紀念本師的誕生,在四月初八這一天,佛教寺院會舉行隆重的浴佛法會,供奉太子佛...

不買點供品,佛菩薩就不加持你了嗎

諸佛菩薩加持力,那得你自己發心,還有你得求他。有人這樣問我,他說:若是念經、拜...

要平息憤怒,必須捨去對他人的懷恨

常常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應該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

略說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 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

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併稱。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報。十善亦為五戒...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心上迷惑了,貪著、攀...

不屬自己的東西絲毫不可強求

作為一個學佛的人,應該知道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為眾生的共業所招感,才是苦的...

如何懺悔重大的罪業

子三,明業果相續。這個地方講到的果報,是指的眾生跟世界兩種的果報。果報為什麼相...

很多大菩薩為何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呢

問: 法師,經典裡面講,有很多都已經是大菩薩了,他們為什麼還要去求生極樂世界呢...

為什麼五地叫極難勝地

己五、極難勝地 分二:庚一、問;庚二、答 庚一、問 何故五地名極難勝? 庚二、...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天女飄逸而來,向聽眾散下鮮花...

學佛人為什麼要恭敬三寶

《諸經要集》引用《寶性論》說: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 我們為什麼要尊敬三寶?希...

各宗要略——華嚴宗

宗義及學統 華嚴宗是依《華嚴經》而成立。釋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於其自心證得而...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相狀。 佛滅後九百年頃,彌...

印度佛學略史

結集三藏 佛應世時,親聞佛說,佛示寂後,依佛遺教。佛之遺教,由諸聖弟子所聞持結...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會比賽,辦種種活動...

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三善十一者: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對於三寶、四諦、...

功課必須定量定時,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我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

念佛必須要明理,千萬不可忽視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盲修瞎練。一定要懂理,否則不能成就...

四土圓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從斷惑的程度來分,十方剎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執持名號跟禪是有密切關聯的。經典當中有句話: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

各宗要略——淨土宗

史略 彌陀淨土,源於晉代慧遠大師,於廬山結白蓮社,在阿彌陀佛像前立誓發願往生西...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們減少執著,也...

這不是證聖,若作聖解即受群魔

我們每天坐禪,每天念佛。障多眾生念佛觀:業障深重,妄心止息不下來,就一心念佛,...

【推薦】前世雖有修持,現世又放逸,空留下無盡的遺憾

通常我們遇到一些逆境時都會說,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怎麼會遇到這樣的倒霉事。一有...

極樂世界的天人

念佛人能夠由專修淨業這種善根,感通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極...

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

損己利人,雖損而不損

【原文】 智者入滅,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由損己利人,止登五品。南嶽亦自言:...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作善為業。言苦苦具者,苦...

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

這個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僅是我們業力凡夫,...

應該幫助的人不去幫,那你和文殊菩薩不相應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當中,佛告訴一位菩薩說:文殊師利有無量神通,無量變現,...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覺明妙行菩薩就談自己,他在晉明帝的時候(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個很貧...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皆可稱宗。宗有教派、有創...

各宗要略——禪宗

源流 佛教分顯密和教宗之別。宗指禪學,禪宗是以心傳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

往生到極樂後的正報身心相貌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

我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實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是在本體上我、眾生和佛沒...

預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記

靈岩山是個專修淨土的道場。因此,除了數百個出家眾以之為安身立命之處以外,並且不...

佛陀為何要製定戒律

從聲聞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眾要確保人身不失,故應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閑談中的雜穢語業不可不慎

雜穢語是語業當中最後的一項。虛誑語、粗誑語、離間語,這個語業的第四種是雜穢語,...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謂不可取的意思,是說佛法都...

汝能修淨土,安隱無驚疑

請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穩。這是對多年修行的人,讓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個開示。勾曲...

徹底斬斷娑婆想和發願來生矛盾嗎

問: 我們經常說要徹底斬斷娑婆想,與彌陀誓願無間隔,可是平時念《普賢行願品》,...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

問: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還是需要來生投人身後才能得到超度? 宏海...

有位老和尚走幾步路,就把《華嚴經》念完了

度眾生一定要發四無量心,在度的同時要達到能、所雙亡無能度的人,也無所度的眾生,...

凡事盡心盡力,時時反省自己

我們看第三段,修行佈施的差別內容。這個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財施、法施、無畏施。...

千經萬論偏重指歸極樂世界的原由

【原文】 然十方諸佛,淨土無量,經論偏指歸極樂者,略有三意: 一為彼佛與此土人...

地藏菩薩最初是怎麼發心的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佈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我們把它念一遍。 謂舒言平視...

在家也可以修行,為什麼還要出家

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

病是眾生之良藥

【原文】 世人以病為苦,而先德云:病者眾生之良藥。夫藥與病反,奈何以病為藥?蓋...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及普門的含義

名觀世音者,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故名為...

怎樣選擇四十八願中與自己相應的願

問: 經過師父的分析、解釋四十八願,弟子對彌陀的功德有更豐富的認知。但是極樂世...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土法門於理極為圓頓究竟,於事...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勝義中的真勝義性。也就是在整...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

念佛法門為何是圓頓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當中,這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屬於大乘的頓教。頓教裡面也包括圓...

心可以轉業

一個人如果正當你原來的業力,要繫縛你的心要來報的時候,你忽然發了菩提心,按照佛...

順著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種福報

《周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是什麼分什麼社會角色、家庭...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貪少業亦少,萬般諸煩惱,除...

沒有至心,就跟地藏菩薩不相應

地藏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有緣,依照經文的意思,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就應當得度,可...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淨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

經常這樣去想,就不會怨天尤人

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事處理得不正確,這就冤枉了。...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無不從此三昧流出。無不還歸...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我們在...

臨終時靠音聲特別穩當

淨土宗它強調臨終的正念,整個成敗就在臨終的時候,所以必須在兵荒馬亂、內憂外患的...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言有有具者,上...

《百喻經》癡人讚父

【原文】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

【推薦】整個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變現出來的

我們再看第三個,業果的問題。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前面的整個世界、眾生的產生...

不要老是認為自己業障深重

過去有一個醫學的雜誌,講出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媽媽帶一個小孩子。這小孩子上學...

念佛是愚人所為嗎

【原文】 或問:妙喜雲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人所為乎?噫!予昔曾辯之矣...

蓮池大師論出家利益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讚歎出家...

為什麼集結經典都是由阿難負責

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佛成道那一天阿難才出世。阿難跟佛出家後,一直做佛的侍者,阿...

五時說法都有淨土法門的施設

我們說末法眾生有個特點,不知恩不報德,很多眾生對釋迦牟尼佛的恩並不了解。因為釋...

【推薦】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

(示未學) 一切諸法,本自不有,不過自心所現。眾生迷惑,妄起計著,究其大病,秪...

菩薩有兩種因緣會失去戒體

《業疏》云: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簡單講:戒體就是在阿賴耶識成就一個善...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問: 師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淨界法師答: 吃蛋稍微好一點,因為現...

怎樣處理好學佛和學習生活的關係

問: 我有個同學,他是學生。在考試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頭,然後就準備好了一切,...

淨土正行,尤以念佛為首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豈不至圓至頓?果德願...

為何臨終見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問: 為何臨命終的時候所見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淨界法師答: 蕅...

聖賢處事,惟寬惟厚

弘一律師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經講過一篇《改過實驗談》,提到改過十事。其中第三事是寬...

五戒都修不好,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

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種,貪、嗔、癡,要把它斷除;口有四種,兩舌、惡口、妄語...

「黑道法師」監獄度眾,7萬罪犯皈依佛教

他1954年出生,出身貧寒之家,曾經是不良少年,在校園黑幫位居堂主。大學畢業後...

任何的殺盜淫妄,都不能給它一個正當的理由

我去年去參加大專齋戒學會的一個開示。有一個大學生,他學醫學的。他在學校要去抓小...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為宗,二、以唯佛為宗,三、以...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一條叫果從因生。這兩條規律是...

果報的輕重取決於心

雖然果報現前有前後時間上的差異,但是它不離開一個原則:都是我們的心隨著所遇的人...

【推薦】為什麼要做早晚課?能得到什麼利益

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裡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我覺得,對出家人的生活來說,早晚...

娑婆求空空愈遠,往生極樂入有得空

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者,七地僅名現相,八地乃得無生。而亟欲滅生以求無生,彌求...

憨山大師《觀音讚》

大悲觀音像讚 我聞大士本無住。但在眾生心想中。眾生既即大士心。如何顛倒若不見。...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身業、口業的行為,也包括意業...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極...

什麼樣的人不能皈依佛門

【原文】 凡皈依者,必須志誠懇切,修持淨土法門。若仍用外道煉丹運氣等工夫,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