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21頁)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

前面的《百法明門論》,它是廣泛地探討一切法的別相跟總相: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淨界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論上,人生...

在家出家都要報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種恩呢?對在家居士來說,就是天地、君、親、師。原來傳統社會每家都有一...

在家居士可以為動物做皈依嗎

問: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以為一些動物做一些簡單的皈依,但這樣的皈依方式是...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賢豪傑,無不成於真也。然偽亦...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別宿作為因,或有分別自在變...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個叫蓮華色比丘尼,她是一個阿...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夠使令一切萬法生長廣大;第...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過程中會有種種障礙,心生憂慮、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礙,是煩...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叫蕪耶樓,因此大家稱呼這位婦...

救了婦女一命,相貌命運也都改變了

免死得元(《感應篇箋註》)。這也是談怎麼幫助人。就是免一個人死亡,他得到了解元...

修悟的下手處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蓋因不得直捷...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這是華亭有個讀書人華亭是今江...

動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願

問: 鸚鵡、八哥、老鼠等動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要具足信願?如果具足,是否...

學佛者應具足這五種心

不捨心: 時時處處不捨一切眾生,不捨菩薩行,菩薩的一切言論、行為、生活、學習,...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中國的祖師何其多,哪一個祖...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主要是講到無相的真理,它不在...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失智慧種;食眾生肉,斷大...

懺除業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們就看到連普賢菩薩所示現的這個大菩薩,都是對自己有這麼一個冷峻的拷問。我們這...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可能還不大明白,床在我們...

兩世為僧的南嶽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今河南上蔡縣...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金陵全椒縣人,生於明世...

流光如雲相映成輝

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就是從阿彌陀佛無漏、清淨、真實的願心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即實相...

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菩薩的智慧很重要。其實...

什麼是禪,參禪又是什麼

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了無纖塵,清淨無物。此中...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語戒,也是有止、作兩...

界詮法師的出家因緣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鬧饑荒,六零、六一、六二連續三年都鬧饑荒,以後也都...

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創一個事業,乃至於說你想發財...

一念淨心成正覺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要是有人能...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本頌是印度的大論師天親菩薩所作,雖然只有三十個偈頌,但是在唯識學整個修學的內涵...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我們大乘的菩薩,如何把淨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裡面觀照的心,做一個圓滿的結合。...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一講) 我們有這個殊勝...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往生,...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那麼,我們要怎麼樣創造...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現在有大德,某大德...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言六根清...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夫,雖然有聖人,我們沒有特殊...

眾生心若有垢,法身則不現故

【又問曰。若諸佛有自然業。能現一切處。利益眾生。一切眾生。若見其身。若睹神變。...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大家...

這樣去佈施功德很大

像我們一般的佈施,是供養三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雖然也佈施了,一般;有...

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

人的相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報是...

佛陀所謂的兩階段救拔

這一段是講到〈譬喻品〉,所謂的三界火宅。那麼三界火宅佛陀用兩段來說明,一個是長...

妄想如果要有實體,那誰也斷不了

過去有一本書很風行,叫作《前世今生》,裡面講到一位凱瑟琳的故事。這位凱瑟琳她內...

【推薦】佛教療養之法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實,四大假合所成。有病方知五...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

【推薦】《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聖典。《雜阿含經》為漢傳佛教...

抱著慚愧二字,可作入聖階梯

印祖有一筆名常慚,一生自稱常慚愧僧。 常思己過,對不起自己叫慚,對不起別人叫愧...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絕不信

古來是有十行並下看書,他一看光翻。咱們看一行,字還沒看清楚,他那眼睛一看都是十...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區打轉,一輩子就在市區打...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三車一車,還有一個...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這一次的主題...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結合。為什麼念佛的人要把...

淨界法師:臨終關懷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法對生...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師父的告別式,在回程的車上,...

淨界法師:淨土宗修學法要

學人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來跟大家討論,我們淨土宗的一些修學重要的觀念。在佛教的...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開始有四堂課的時間,要...

淨界法師: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皈依的意義與方法。在講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地說明...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家學習淨土學的最...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關係。佛法的重點:行門宜專、...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們大乘的修學當中,是一個很...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十二點之前要吃飯,尊重佛...

淨界法師:念佛止觀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諸位法師慈悲...

淨界法師:念佛法要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重點是念佛法要。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主題,以一種比較深入...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

(第一講)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法門》。在講這個主題之前...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我們離苦得樂。要達到這個目的...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9講 第10...

淨界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淨土十疑論》和...

淨界法師:菩提心修學述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諸位法師慈悲,陳...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這次學人受會長的...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佛學院第一...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這次的主題,...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9講 第10...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跟法華經有一定因緣的...

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功德妙用是怎麼來的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

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恆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

如何用《地藏經》來指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經》提出了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具體修法。本來佛法就是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流淚,感慨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中國的中晚唐時期,活了...

虛空藏菩薩如何觀虛空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懷胎乳哺;推幹去濕,咽苦...

《阿彌陀經》與諸大乘經意義相通

復明通諸經者,與諸大乘經意義相通。如《淨名》《法華》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經,義...

不要覺得人生虧欠了我們

不是說我們觀了無常觀、觀了因緣觀就能夠放下,但至少比較淡薄。一個人,只要你內心...

何謂「涅槃寂靜」

我們修行無常無我以後,最後的結果很重要涅槃寂靜,這是解脫道的一個很重要的相貌寂...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暇滿難得,快去淨土。所謂...

人一忙起來就會糊塗,過去的習氣種子就會起現行

前面第一段講的是凡夫眾生求取世間的聲名,到最後聲名顯著,身已故矣沒有意義。接著...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今天就講到中道的實相...

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

問: 請問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日常修持該怎樣做?我是一個學佛居士,曾讓女兒...

五逆謗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問: 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大安法師答: 在阿...

天底下最難的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觀 天底下,我們最不能正確面對的就是是與非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經常...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門。可謂大陀羅尼(譯大總持)...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一一具陳,向下正與學人論根本...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原文】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此卻之不可...

第八識一攪動,你就不吉祥了

我們如果操作失當心隨境轉,那就糟了,第六意識的心隨第八識所變的境相而轉,就是心...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

【我聞遍知海。真實德無邊。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願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