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十二點之前要吃飯,尊重佛制。
我們今天受了三皈五戒,跟一般的修行有什麼不同呢?就是我們以前的生命是活在業力,我們的心會受外力的牽動,當外境是染污的,我們就很可能去造罪,當外境是清淨的,來到三寶的地方我們的心就造善,所以我們以前沒有受戒的時候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叫心隨境轉,這個境就是業力。該你造罪,你一定會造罪,該你造善,你一定造善,所以你沒辦法從業力跳脫出來。
受了三皈,尤其是受了五戒以後,你的人生除了業力以外,多了一種力量,叫做願力不可思議。
你曾經在佛前許下的誓願,那是一種新的力量,所以我們這個時候用願力引導業力,而不是外境說了算。是你心中的願力來主導你自己,我一定要修善,我一定要斷惡,一定要度眾生;我們以前是我很想要斷惡,我很想要修善,我很想要度眾生,很想要的東西在佛法裡統統不算,因為這種偶一為之,在佛法修行是不承認的。
佛法的修學要產生臨終的加持力,一定要展轉相續,一定要那一份的堅持,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為什麼念佛一定要產生相續的力量?其實重點不在佛號,在那一份堅持,你的信仰和願力是不是經得起逆境的衝擊跟考驗,這個最可貴了。
修行人最怕是什麼?悠悠泛泛,就是你這個人的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把你放在好的環境,你就修善,把你放在不好的環境,你就造惡,你是什麼修行人呢?你根本沒有在修行,你就是一個標準的凡夫嘛。
修行人跟沒有修行人的差別在哪裡?
就是我不管外境是怎麼樣,我心中有一個原則跟願力的,我不管在什麼環境,我一定要斷惡、修善、度眾生,這個叫做戒行。由外境的主導人生變成由願力來主導人生,這個就是受戒的意義。這樣懂嗎?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把剛剛所受的這種願力的戒體想辦法讓它擴大,就是做這件事情。因為它是你人生當中,當你起顛倒時,是誰把你帶出來,只有靠你的願力,你臨命終的時候,妄想、業力在干擾你的時候,是誰把你帶出來的,就是你這個受戒的戒體。
現在有個問題,願力的啟動,它必須有一個開關。為什麼有些人臨終的時候願力能夠現前,有些人願力不能現前呢?這個地方就跟覺悟有關係、跟智慧有關係了。所以佛法的修學,誓願力和觀照力這兩大根本,是切不開的。這樣懂嗎?智慧會引導願力,願力也能夠影響你的智慧。換句話說,你這個人觀照力薄弱,你的願力就容易薄弱。所以諸位,大乘佛法,菩提心跟清淨心,智慧的觀照,這兩個是切不開的,沒辦法分開的。所以你要加強願力,你絕對不能忽略你智慧的增長,對人生的覺照,你自我觀照能力要強。
一個人可以起一時的顛倒,這個無可厚非。因為我們的確有很多妄想、習氣;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從妄想中走出來的能力,就是師父一再強調,你要有第二念的正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你起妄想顛倒的時候,你都沒有自覺的能力,那麼這個戒你白受了。
受了戒不是就表示說你就是佛陀了,不是這個意思。你還是照打妄想,但是關鍵在哪裡呢?你在妄想當中多了一個觀照力,多了一個誓願力,你能夠從妄想中很快的調整,而從妄想中走出來,反轉過來。就是你的戒體會產生防非止惡的功能,它能夠從顛倒中告訴你,你走錯了。你必須要重新調整自己了,那種覺悟的力量、那種誓願的力量就是戒體。所以一般來說,受了戒以後,你成就一個清淨的願力,接下來就是一個智慧的觀照,就是一個人的兩隻腳缺一不可,智慧引導願力,願力幫助你的智慧。
接下來諸位要好好的學習,你希望你的願力更堅定,你一定要加強心中的光明。而智慧的獲得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從經典的學習。因為你人生的經驗不可能給你智慧,人生可以得到智慧,那佛陀不用出世說法了。我們所接觸的環境,絕大部分都是讓自己起顛倒。外面的六塵,佛陀說為什麼叫灰塵?色聲香味觸法,因為它染污你的心嘛。現在很多人產生錯覺,就是他不要學教理,只要從人生獲得經驗,你人生的經驗如果是正確的,佛陀就不用出世了。你如果很理性的看佛法的道理,我們人生經驗的體會往往都是錯的。所以佛陀為什麼先講空觀?為什麼把你的東西全部否定,就是人生的經驗完全不可取。
人生經驗有三件事情:感受,你就跟感覺走,第二個感受就變成妄想,再變成執著,其它沒了。人生經驗給我們的全部是錯認消息,都是屬於攀緣的、有一個自我的,有一個我所的,一個所攀緣的。
諸位,現在我們當然不能夠遠離人生經驗,我們現在是在家居士,我們一定要受很多灰塵的干擾,但是你最好是能夠有一個方法,能夠:莫使惹塵埃。
你不可能讓塵埃消掉嗎,不可能。人生要面對很多的考驗,我們不可能讓所有灰塵消失掉。但是你必須要培養一種:當灰塵來的時候,你有辦法能夠不惹塵埃,那你只有一個方法,加強你的智慧的觀照、加強你的願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從經典上學習,這是唯一的捷徑。
古人、歷代的祖師把他的學習經驗都放在文字裡面,你只要照著這個方法走就好了,這個叫傳承,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不要自作聰明,依止古人的路線,古德怎麼說,我們怎麼做,建立一個覺悟的正見。這個很重要,最後我回答一個問題。
因為我們在十二月中旬左右,會辦一個淨土教觀的畢業典禮,會長慈悲,希望給大家能夠有一個機會受菩薩戒。那受菩薩戒,有些人他可能會有質疑,他曾經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薩戒,犯了根本罪,那怎麼辦呢?
告訴諸位一個方法,如果你犯了根本,那你必須要取相懺,就是拜八十八佛、或拜大悲懺,每一天至少拜一部。這個地方有兩種情況,第一、見好相,就是你在夢中,見到你在洗澡,或者夢中看到光明,看到蓮花,看到佛菩薩等等,這第一個叫見好相。那你這個時候,可能拜個三個月、五個月,你這個罪就消了,就可以重受了,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沒有見好相,你拜了一年都沒有見好相,每天拜一部都沒見好相,那麼你只要拜滿三百六十五天,拜滿。按照蕅益大師、弘一大師的說法,也可以重受。但前提是你不能再犯了,就是這個以後,這一年之內不能再犯了,要斷相續心,至誠懇切懺悔一年,斷相續心,沒有再犯的跡象,可以重受。就是這個業已經沉澱了,一年之內都沒有再犯,而且懺悔心已堅定生起了,雖沒見好相,也可以重受。再給你一次機會。
這個就是我們犯了根本以後要重受的條件,兩種條件:
第一個,不管你的時間長短,以見好相為期,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見不到好相,就以時間為期,拜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麼這個時候,佛陀允許你重受。
但是這三百六十五天你不能再犯,再犯就重新再算,前面的天數統統不算,那就重新開始,只要犯一次,重新開始。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在受了戒犯戒重新開始的一個情況。好,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重受的。我們就簡單講到這,也歡迎大家能夠受個菩薩戒。
臨終的正念是很多元化的,來自你的智慧的觀照,來自你對未來願力的一種引導。就是說,我們現在要多加強對臨終正念有幫助的養份,你準備的力量越多,你往生的可能性就提高。比方說受戒、比方說修止觀、比方說懺悔、比方說念佛。我們必須做最大的努力,因為我們不知道臨命終會發生什麼情況。
所以受戒成就戒體,可能你平常不覺得它的功能,等到臨終的時候,如果你戒體真的是有在保護、有在培養,它的力量就會很大。當你起顛倒的時候,戒體會產生一種引導的力量出現,會把你從妄想引導出來,所以,我們不應該放棄任何的努力。
就是說,為了臨終的正念,為了平常減少過失,為了未來的光明善根的栽培,受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管對未來的生命,你未來為什麼能夠很容易跟三寶結緣,跟受戒有關係,你臨終為什麼能在妄想中跑出來、從妄想中翻轉過來,這跟受戒也有關係,你平常能夠減少過失,這跟受戒也有關係,所以你從今生的角度可以減少過失,從臨終的角度,你可以從妄想中轉成正念,從未來的菩薩道來說,你受了菩薩戒,你早人家走一步,你未來得度的因緣,那就佔了很大的優勢,所以,諸位要慎重考慮,這個機會難得。
什麼情況叫做破根本重罪?這個根本啊有四個根本,就是:殺、盜、淫、妄四個根本。
殺生的根本呢:它的條件是殺人命斷,它的對像必須是人,如果你殺的是一個畜生,或者殺的是一個鬼神道的眾生,這個是不能犯根本的,只有六道中的人道,因為人道是一個法器,他好不容易得到一個人身,他的人身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變,結果你把他破壞了,對他的傷害是不可彌補的。因為我們在六道裡面得到人身的機會很少,他唯一有希望能夠去修學、去受戒、去往生的機會,你把他給破壞了。所以這個戒,佛陀以人為本,殺生的是人,而且對方必須要死亡,這是第一個,殺人命斷。
偷盜呢,偷盜它的根本是以錢為定義,但這個錢的定義說法有很多種,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定義是五錢,但是五錢當時呢,佛陀並不是馬上製定五錢,從制戒的因緣,佛陀是問國王說:「在這個國家當中,犯幾錢的偷盜是死罪」國王說,當時的環境,當時的國家是偷盜五錢判死罪,那麼從這個制戒緣起,諸部的律師的解釋就不同了,古德就解釋不同了。
有些古德就以數目,不管佛陀的過程怎樣,反正結果就是五錢,就判定五錢,這是第一個,以結果來論斷;第二個呢,有的祖師認為,你應該考慮佛陀的過程,如果五錢是真實的,佛陀講五錢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問國王呢?問國王表示說他參考了當時的法律,所以呢,有些律師就認為說,你這個國家,是應該貪污、或者漏稅、或者盜取,要多少錢才判死罪的,這個就是偷盜的根本。所以這個地方就有兩派祖師說法不同了,一個以結果論,一個是過程論。到目前沒有定論,反正它的原始定義就是這樣,盜五錢。所以這個盜戒的根本就很難論斷,大方向我們盡量不去偷別人的東西。
淫戒,就是所謂非已妻入道,不是正式的夫妻。所謂入道,簡單講就是男根入女根,如果只是身體的接觸,沒有入道那不犯根本,一旦入道,一次就犯根本了,就破戒了。
殺、盜、淫、妄,妄語,不是針對小妄語:兩舌、綺語、妄語、惡口,不是這個,是針對大妄語,就是宣說過人之法,這個地方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宣說神通感應,第二個宣說個人的果證,你跟別人說你在念佛打坐的時候看到什麼什麼的,虛而不實,事實上你沒有看到你說你看到,大妄語!就算是真的有,你也有過失,擾亂佛法的過失,就是說你真的看到了你也不能講,因為你這樣混亂佛法的次序,佛法本來不講,這個是枝末。所以如果你說你看到什麼什麼的,是真實的,那這個有擾亂佛教次序的過失;如果是虛妄的,正式犯大妄語。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說你的果證,什麼叫果證呢?不是聖位,初禪以上就是果證,你說得到初禪,結果你沒有,大妄語。這就破戒了,就是說超越凡夫的法,就是你講這個事情凡夫做不到的,大妄語。
就有這四種情況,其他的都可以懺悔,你找一個同梵行的,你五戒的找五戒的,菩薩戒的找菩薩戒的,把你的過失發露出來,向他懺悔,斷相續心,就可以了。
但如果根本戒就要取相懺,就是我剛才說的取相懺,就是說我們犯了戒以後,我們怎麼做一些補救,按照戒律的說法,即便你受了戒而破戒都好過沒有受戒,律師為什麼這樣認為呢,他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點,即便你破戒了有過失,比如說我殺了某甲,但是按照律師說法是,我殺了某甲,是其中一個污點;但是我當初緣不殺生,是緣十法界對不對,剛剛我們受戒是緣的十法界,你對其他人持戒還是清淨的,還是有功德;不能夠因為你殺了某甲,就否定其他人,欸,我對其他人沒有殺生啊,這個是持戒的功德,對不對,你不能夠說我殺了某甲的過失就遮蓋了我其他的持戒功德,不可以這樣子,所以你這個時候還是有功德,當然變成功過參半了。
就是說,第一個,你就算破了一個,針對某一個人殺盜淫妄,但對其他人還是持戒清淨的,所以你還是有功德的,只是你功德中夾帶過失,如此而已,這是第一個。
你要沒有受戒,你根本沒有功德。你沒有持戒,你就是不做殺盜淫妄,這叫善法。功德它必須要超越生死,必須要是一個波羅蜜,凡是沒有願力所造的業都叫善法,因為你這個悠悠泛泛,那不是你的本事,那是環境造成的。
持戒不是,持戒是它能夠抗拒環境,以願力來修善。
這個就是難能可貴,這叫波羅蜜啊,不能做要他做,不能持要他持,來自願力的攝持,這個是佛教最可貴的地方。它能夠突破外境,突破妄想,所以你不持戒,你說,欸,我就是發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你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道人。因為你一生當中只能成就善法,不能成就功德。這個就是簡單區分善法跟功德的差別。
你必須有廣大的菩提願,修善這個才能變成功德。這是佛陀為什麼出世要制戒的其中一個理由,因為它會讓你所有的善法轉成功德。你這樣子修善就能有到彼岸的功德,那麼這是第一點,就算你是犯了戒,你本身其他戒還是清淨的,這是第一個理由,所以受了戒破戒還比沒受戒好,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受了戒,你犯了戒,破了戒,你有警覺的功能,你會自我反省。你會及時踩剎車,產生補救;你如果沒有受戒,你會一錯再錯,直到罪惡滿盈為止,你不會踩剎車的,你不會有慚愧心的,受了戒,在我們的心中產生一種警覺的一個機製,就是你創造一個警覺的功能在你心中。一個人不受戒,對過失他沒有警覺性。
諸位,過失的可怕,往往不是剛開始,而是輾轉相續,你學過業力就知道,業力的可怕是來自於它的勢力是相續的,就是滾雪球。所以一個人持戒,他會自我反省,會增上慚愧,他會馬上知道自己的過失,發覺過失這個何等重要啊。一個人可以犯錯,但是你不知道你犯錯,這件事情非常嚴重。就意味著你這個錯會不斷相續下去,直到臨終的時候你就知道怕了。
所以受戒的人,他會怎麼樣,他會在戒律過失剛出現的過程,就知道這個地方不對的,他會產生慚愧。他總有一天,會做出懺悔,會做出補救。在死亡之前踩剎車,為這個至誠的懺悔,折損罪業的勢力。這是第二個理由,受戒比沒有受戒好。
兩種理由:第一個受戒你容易創造功德;第二個就算有過失出現,你也會比一般人會及早處理、及時處理,當這個火開始燒的時候,你就知道有火了,而不是整個森林起火了才知道,你不會到臨命終到了不可挽救的時候才知道。
我們一個人很容易知道別人的過失,但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的過失,很難!唯一的方法就是受戒,因為別人給你講你不會聽的。所以受了戒,等於是你自己會產生一種自我覺察、自我反省的力量,這是受戒的意義,它的意義在這個地方。
其實我們這次受戒採用的是《梵網經》的戒體,這個我解釋一下,菩薩戒有三種戒體,一個是六重的,是優婆塞戒體,優婆塞戒體嚴格來說不能算正式菩薩戒,它是介於五戒跟菩薩戒中間,這是佛陀針對一個菩提心還沒有很圓滿堅固的人所設定的,就是過渡。
正式的菩薩戒只有兩種,正式的:《瑜伽》和《梵網》。《瑜伽菩薩戒》的戒體是從唯識的角度,就是別教的角度,就是從阿賴耶識的善種子。就是說我不可能創造一個成佛的因種,我一個凡夫有漏的心,我沒辦法創造一個成佛的因種,我所做的善法都是為我自己做的,一般人,對不對。所以你就永遠不可能跟佛陀搭上線,你永遠就沒有一個成佛的因緣,當然,你沒有一個因,就沒有結果了。
佛陀慈悲說,你呢,就先學發願,以佛志為已志。佛陀發的願是: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你就學習去發。這個時候,你也能種下一個成佛的第一個因種,你有一個因種就有希望了,你就把第一個擴大,一個變成兩個,變成四個,變成八個等等,所以唯識的角度,《瑜伽菩薩戒》的戒體,是從善種子安立的、無漏的善種子。
《梵網》是從我們的清淨心,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就是我們前面講過,一念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一念心性,是從這個地方安立戒體的。按照成佛的標準,這個才是真正的戒體。《瑜伽》的戒體是方便說,因為你跟佛陀要站在同一條線上,肯定是依止圓教的一念心性,阿賴耶識這個是從凡夫的角度安立的,它只有隨順於佛性、相似於佛性,真正能找到一個跟佛陀相同的東西,所謂的跟佛陀同一個鼻孔出氣,只有一念心性。
因為我們業障深重,但是你把妄想撥開來,我們的心是如,佛陀萬德莊嚴,那也是後來修來的,佛陀的心歸零的時候他也是如,當我們的心和佛陀的心都歸零的時候,我們是一致的。就憑著這個得戒體,憑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當十法界的眾生都把他歸零的時候,我們會找到一個共同的平台,就是現前一念心性。我們先不談人生的因緣,不談過程,只談原點。這個地方就得戒體。
按照台灣目前情況,有些人一次到位,就是直接圓滿的,你這個機會難得,你就直接受《梵網》直接得戒體了,當然有些人會Step by step。但是我是這樣想的,諸位的機會不見得會很多了,就是說,我們的目標必須遠大,下手可以務實,是吧。你可以慢慢做,但你必須要設定一個,就像你發願,你不可能說,我先成就阿羅漢,再來回小向大,你哪有那麼多時間?叫你回來回去的,是不是?生命你能得到人身的機會不多,你一定要直通大乘,走捷徑。
佛法就是說你走的第一步很重要,當你的第一步走錯了,你還得調整跑道,對你來說,這個是你未來的一個障礙。
我們的意思就是,你生長在一個有大乘佛法的國度,你生長在一個有圓教思想的傳承當中,這是你的機會,這也是你過去善根福德因緣,你應該珍惜、去把握。所以我們一次到位,直接受《梵網》圓滿戒體,就是以自信清淨心為戒體,而不是以阿賴耶識的善種子為戒體。
當然,你必須明白道理,就是說你可以沒有證得清淨心,但至少你要知道、至少你要相信你有清淨心,你只要相信你有清淨心就可以了,只要你有名字位的清淨心,名字位;聞經達理,斷疑生信。就是說我相信我打妄想的心中它的本質是清淨的,夠了,這就夠了。你就有資格受梵網經戒體,只要相信。
佛法的真理,哪一個人不是從信解下手的,信解行證嘛。佛陀也是從這裡踏出第一步的嘛,但是你不相信,那就沒有辦法了,你就沒辦法受《梵網》戒了,這樣懂嗎?我相信你學了天台教觀不可能你還不相信吧,是不是?你相信你就有希望,因為你知道,佛法是先有信仰,才有願力,你才有未來的目標,有願力你就有行動,如果你不相信這個道理,你就不可能有這種願力去成就,你就不可能付出行動。
就是說,你對於圓教的傳承這個法,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你知道妄想不是你本來的東西,那是我在流轉生死的過程當中,因為生命經驗的刺激而創造出來的想像,只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而已,你有本事把它想像出來,你就有本事把它消滅,是吧。所以,妄想是虛妄的,這是第一個,達妄本空。
第二個,你要相信你還沒有打妄想之前、父母未生之前你的本來面目,那個清淨明瞭的心性跟十方諸佛是同一個體性,你只要相信這個就夠了,信解!我本來就清淨的,這些妄想都是因緣所生的如夢如幻的、沒有自體的東西,我總有一天會把它消滅,你就有資格受《梵網經》了。
而受了《梵網經》以後,你的戒體會跟你的心性產生一種互相的感應,乘性起修,你的心性會加持你的戒體,你的戒體也會幫助你開顯心性。內外產生一種交流,一種善的循環。如果你不受戒,你的心性永遠被妄想包住,你很難開顯它,所以你這個性德一定要有一個修德,乘性起修,全修在性。
這樣講好了,就是說,假設我們每一個人都往生到淨土了,或者今生或者來生,總有一天到淨土去了,到淨土到那裡不是去玩的,是聽阿彌陀陀說法。花開見佛悟無生,佛陀為你說無生法,這個地方就有很多種可能:
第一個,你證得空性了、你證得阿羅漢了,先證得小果。因為你以前相信的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佛陀不能改變你的根性,佛陀只能應機說法,你心中是怎麼想的,佛陀一定順你的心意。所以你不能說阿彌陀佛不慈悲,是你自己準備的就這種程度,這是第一種可能,無生就是空性。
第二種你證得了別教的菩薩,初地。因為你熏習的法就是唯識別教的法。
第三種佛陀直接給你講無上的圓頓法門,你直登八地。有三種可能。
如果你在人世間受過《梵網經》的人,你到淨土就佔有優勢了。同樣一批往生的人,你會比一般人超越,因為你善根栽培的好。花開見佛悟無生,什麼叫無生呢?八地,不動地,因為你的善根準備太好了,所以今天你受了什麼戒體會直接影響到,到了淨土以後阿彌陀佛給你說法,你會證得什麼果位。
佛教的修學講內因和外緣,外在的因素、三寶的加持,這個不能預測;但是內因,你應該要盡量的準備,因為這是你可以控制的,你把自己準備好,當你準備的越好,佛菩薩就給你越多的東西,佛陀的說法絕不可能勉強,欸,你是栽培別教的善根,佛陀給你圓教的。沒這回事情,因為法機不相應了。佛陀說的法一定是應你的根機,所以你準備的更好,你一定佔優勢。佛陀的心是平等的,良由眾生根機不一,至使如來巧說不同。所以,你把自己準備好,等待佛陀的出現,這個很重要。
有些人他一天到晚等佛陀出現,你都不準備佛陀出現有什麼用呢?有用嗎?沒有用,你一天到晚都活在妄想中,根本沒有栽培善根,佛陀出現有什麼用呢?佛陀智慧的火要把你燒起來,你這個木頭得把它烘乾吧。所以,諸位,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往生,但是你要為以後做長遠的佈局,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不會只考慮到現在,他會考慮到未來的成佛之道。
按照天台一佛乘的思想,當你在解決生死問題的時候,你一定要把成佛的問題一起考慮下去,你不能說我分成幾段,你很慘了你分成幾段,你這樣子自我設限以後自己障礙自己。成佛之道:應該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道門,一而貫之的。
所以一個最圓滿的修學,必須要把了生脫死、圓成佛道做一次性的處理。這個就是為什麼受《梵網》,合乎一佛乘的精神。因為你遲早要做,而你早做好過晚做,你現在不做,以後還得補,但是你現在養成一個錯誤的習慣,你要改過來花的時間會更多。你反正遲早要成佛,你為什麼要在過程當中折騰這麼久呢?
就是說,既然這個是遲早要做的,你必須要趕快把自己拉到成佛的道路上去,你的因種要正確。第一個,因地發心就正確,後面的路當然就是正確的,這個就是為什麼要受《梵網經》。讓你一開始就走在成佛的道路上,不要在那裡彎來彎去,又回小向大,有時候又不見得回的過來,是吧。是這個意思,好,大家有沒有問題。好,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弟子知道這個《梵網經》是十重四十八輕戒,師父剛才說的,根本戒前面四條還是這十個重罪都是根本戒呢?
【師父】它前面是根本,後面是增上戒,後面的增上戒是很好懺悔的,不用取相懺。對首懺就好了,但是四根本要取相懺。後面的增上戒呢,是犯了以後懺悔、斷相續就可以了。但是你四根本犯到一定要取相懺。
【學員】那我們在家居士受這個《梵網》戒能做得到嗎?因為是四十八輕。
【師父】對,它要把那個不淫慾改成不邪淫就行了。就差這條。受在家《梵網》。四十八輕怎麼樣?
【學員】四十八輕戒裡面我們在家居士能做的到嗎?
【師父】四十八輕你們在家居士很難做到,我們出家眾也很難做到,都做不到。但是,你們現在對戒律有一種錯覺,請坐。按照蕅益大師《梵網經》的註解,蕅益大師有一個《梵網經合註》,對不對?他說《梵網經》全世界只有一個人做到,那個人是誰知道吧,是佛陀。唯佛一人持淨戒,其餘皆是破戒者。連等覺菩薩都做不到,但是受戒何意呢?對。就是我不放棄。持戒的精神不是要你全部做到,不是。你全部做到了,你就不要持戒了,這個戒就不要持了,如果你什麼都做到,《梵網經》你全部做到了,那這個戒對你是多餘的,這個懂嗎?持戒是幫助你往這個方向走。
持戒的精神,四根本戒一定要做到,這第一個。第二個,其他的戒有一條也很重要,你好歹吃素吧,對不對?有些人說吃眾生肉是輕罪,但是你看過哪一個人發了菩提心還吃肉的嗎?有沒有?你不能夠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你酒肉穿腸過佛就不在心中坐,他就坐不下去了。那是阿修羅、羅剎在那邊坐了。你這個吃肉,斷大慈悲佛性種子。
所以除了四根本以外,有一條很重要,台灣只有一個要求,你要吃素,否則沒得商量。其他都可以慢慢開始,你說我這個人喜歡批評別人,沒問題。不是說這好,不是說這樣對,你可以改。但是你不能吃肉,你吃肉的話,這條戒沒得商量。為什麼呢?每天犯啊,而且人家譏謙啊,你受了菩薩戒,你還吃肉,對菩薩的影響太大了。
所以受了菩薩戒,從理論上了解真如的道理,真妄不二的道理,妄想中有真如,這第一個。第二個呢,你起碼能夠守得住四根本。第三條,你最基本要吃素。這三條。你就可以受菩薩戒了。表示說,我願意。慢慢的學習成佛之道,而且我決不放棄。持戒的精神只有一條,叫做決不放棄。我可以慢慢改,慢慢做,決不放棄。你就有資格受菩薩戒了。
不是讓你做到,你看《梵網經》很多都做不到的,蕅益大師也說宗喀巴大師受了菩薩戒以後,宗喀巴大師他自己說,他受了比丘戒、聲聞戒的時候,一條戒都沒有犯,二百五十條全部清淨,但是宗大師受了菩薩戒以後,他說他每天看到自己犯的戒就像下雨滴這麼多。每一天啊,因為它是心地戒。但是沒關係,重點是你願意改,重點在這裡。你願意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往這個方向,這是最可貴的。就是你那個願力,你那個成佛的願力,你決不放棄,這個最可貴,這是戒體。
所以我再講一次啊,受菩薩就有三個條件,三個資格。
第一個,你要明白真如的道理。什麼叫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什麼叫做妄想中有清淨心,這個道理要明白,而且要相信、信解,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起碼把四根本重戒守好不犯根本。
第三個,你起碼得吃素。這三個,慈悲心嘛,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這三個條件。當然,最後就是努力的學習決不放棄,這個是附帶。
好,還有什麼問題?好,請說。
【學員】請師父慈悲開示,我們在家要受八關齋戒,中午吃飯到幾點停止?吃到幾點?
【師父】它有一個時段,你可以上網去查這個日中時間。洛杉磯好像比較晚。洛杉機一般來說是一點,甚至有的到一點半,因為你們到了冬天都會撥晚一個小時,對不對?你要上網去看它每一天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從11:45到12:15有半個小時的,一年當中有半個小時的誤差,它不斷的在跑,你要上網去找。找那個日中時間。
【學員】請師父慈悲開示,想請教個問題,如果我們受五戒或菩薩戒,學習過了五年或十年,覺得有進步了,再重受的話,這種效果就是說有增加效果,還是說你有做,不受也沒關係,有什麼樣的差別?
【師父】有增益戒會有好的,因為你會…,因為重新發願一次,戒體會有加強效果。尤其是你戒體還羸弱的時候,再重受也會好,就好像補強吧,把能量再補強一次會有好處。
【學員】就是我學習感覺有進步,我現在在好的殊勝法師那邊重受,效果是否有增加的效果?
【師父】會有增加,你自己再把自己的願力提醒一下,會有增加。
【學員】那師父問一下我們受菩薩戒如果吃蛋可以不可以?
【師父】不可以。
【學員】就是要全素,對不對。
【師父】對,但是有時候呢。他在面包有放蛋,但是你沒有看,一不小心吃到。不小心啊,這個勉強可以,但是如果這個是擺明一個蛋,你去夾就不對了。是吧。
【學員】那師父我們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因為在家人有些似乎都吃肉邊菜,這樣可不可以?
【師父】你吃肉邊菜可以,但是你不要吃到最後,變成菜中肉,你就是把它撥開,可以,剛開始沒辦法只好這樣。
【學員】ok,謝謝,師父
【師父】不過你受了菩薩戒,不是只是吃肉邊菜,你不能煮葷的,你知道嗎,葷的就不能煮了,你只能夠煮素的,葷的要請別人煮,不能煮葷的,我剛剛忘了提醒,不能煮葷的。欸,還有一個問題。好,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可以買現成的嗎?
【師父】買現成的可以,已經都做好了,不是因為你殺生,這個可以。
【學員】買現成的給家人吃,沒關係?
【師父】五淨肉,這個可以。不是你煮,你去買可以。
【學員】師父慈悲,牛奶可以嗎?
【師父】牛奶可以,因為它沒有經過,就是說你這個取得,牛奶是什麼戒呢?是化教戒,是《楞嚴經》裡面不允許吃牛奶。這個跟殺生沒有關係,這個是很微細的。它是說,你盡量不跟眾生結緣,結生死緣,但是這個不在菩薩戒的管轄範圍,因為菩薩戒還是屬於戒法,它這個已經屬於化教了,那更深層,講到因緣法了,那這個就不在菩薩戒範圍之內。所以菩薩戒的制戒沒有管到牛奶這一塊啊。欸,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請問一下,如果請客吃飯,他們吃葷的,我可以請嗎?
【師父】你應該說,哦,我請客,但是你們看著辦。你不能夠說,你們可以吃葷的,不能這樣講,你看著辦。就是說我請你吃飯,你們吃什麼你看著辦,我吃素,就這樣。我請你吃飯,但是我沒有叫你去吃葷的,是吧。尤其是你,比方說做父母親的子女要辦這個葷的宴席。比如說你子女要結婚,是吧。她問你說,媽媽我們這個婚禮要辦幾桌,你說我沒有意見。你這樣說你沒有意見,不能說你有意見,他一旦辦葷的,你就說這個我沒有意見,你看著辦吧。你都不能表達意見。只要是這種葷食有關的殺生有關的,你不能夠去制止他,起碼你要能夠保持,沒有意見,你不能參與,這樣懂嗎。
【學員】師父,蛋糕可以吃嗎?
【師父】蛋糕啊,現在的蛋都沒有生命啊,說實在的,是吧。這樣你聽懂了噢。
【學員】謝謝師父。
【師父】還有問題嗎?
【學員】師父慈悲,我是泰國華僑,中文不怎麼好。想問一下,泰國跟遼國高敏他們的和尚都沒有吃素。
【師父】他們沒有受菩薩戒,聲聞戒裡佛陀沒有規定說要吃素,比丘戒裡沒有這一條,所以他是合理的。因為聲聞戒他是托缽嘛。居士給你什麼,你就吃什麼。所以他是對的,從聲聞戒角度他是對的,聲聞戒沒有要吃素,因為他以出離心為主,他不求大悲心嘛。
【學員】有時候媽媽要帶我,要我帶她去那個廟,他們都沒有吃素。
【師父】對、對,聲聞,因為漢傳佛教他受了聲聞戒又受了菩薩戒,南傳的比丘,沒有受菩薩戒,所以他吃肉是正常的,正常的。
【學員】師父,請問一下,用皮具是不是也不可以?
【師父】哦,那個。菩薩戒也不可以,這個兼制,因為你這個皮的獲取。一定要經過殺生吧,他跟那個牛奶不一樣,牛奶的獲取。你不要傷害他的生命,但是你要他的皮,肯定要他的肉嘛,是不是,這個不可以。毛,像那個綿羊那個毛,它是定期要減,那個比較ok了,是吧,但是你這個東西的獲取,必須傷害它的生命,這個就不可以了。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這就不可以了。你去促成這個殺罪的成立的因緣啊,所以你要思考,這件事情的獲取是要傷害它生命的就不可以了。
【學員】那個我們如果去買面包,上面也有寫裡面有蛋,有那個牛油,這樣可以買嗎?
【師父】那就不要買了,你看到就不要買了,就是你明知道你就不能吃了。
【學員】那個沙發,皮沙發可以坐嗎?
【師父】它也不是你創造出來的嘛,對不對?你如果有選擇,當然盡量不要坐,你如果沒有選擇的話。這個問題不是很嚴重了,這個不是重點啊,但是如果你去買就不要買這個東西。
【學員】我重新再問一句,你說那個買現成的那個,買那個魚啊、那個雞,給家人吃,沒關係?
【師父】你能夠避免當然避免,但是這個問題不是很嚴重了,因為你不傷害,這叫五淨肉嘛,對不對?五淨肉嘛。
【學員】那個就是不要去買不要來煮。
【師父】最好是這樣子,煮是更嚴重,更嚴重啊,煮是不可以的。
【學員】好,謝謝。
【學員】我以前生過病,以前我受過菩薩戒,但是呢,我一向沒有吃蛋,好幾年前我生了一場大病很厲害,醫生說你不能不吃蛋了,你再不吃蛋,你真的不行了。結果我就……【師父】結果你只有吃蛋沒吃肉是吧?
【學員】好幾年了,差不多十幾年了,最後一場大病很厲害,因為醫生說你還是吃蛋吧,你再不吃蛋,你真的沒有辦法,結果我就真的吃蛋了。我現在真的很懺悔,我是受菩薩戒。
【師父】沒關係,你可以重受,重新開始,沒關係,你沒有犯到根本,這個是輕微戒,沒關係,這個對首懺就可以,對首懺就可以清淨。沒有關係,輕罪。
【學員】好,阿彌陀佛,謝謝。
我做個總結啊,就是說。可能我們的過程都做的不圓滿。每一個佛陀都是這樣開始的,但是,你成就一個成佛的種性,這個很重要。就是說你今天是一個佛陀的兒子,跟是一個佛陀的鄰居,那不一樣,因為鄰居,你不能夠繼承佛陀的家業,你說你隔壁的人去繼承你的房子,有沒有,不可能嘛。你住的和佛再怎麼近?你不是佛陀的種性就不是了嘛。所以印光大師說受了菩薩戒,發了菩提心的人受了菩薩戒的給他讚美一句話叫做:
王子墜地,功超群臣。
一個王子墜地,他什麼事也沒有做,他什麼事都做不好,他比宰相當然不如,但是宰相他是國王的種性嘛?當然不是,他可以繼承王位嗎?當然不可以,對不對,雖然,我們受了菩薩戒以後,搖搖晃晃,很多做的不如法,但是你別忘了,你可是佛陀的真實兒子,這一點誰都不能否定,只要你不肯放棄,不斷的要求自己改變,你總有一天要繼承佛陀的家業,這樣懂嗎?
第二點,人生會有很多的機會,如果你不把握,你可能沒有第二次的機會,我只有提醒你這句話,你不會有太多機會的,人生那,尤其是這種成佛的因緣,你可能沒有太多的機會,好,我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