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種植「善根福德因緣」,其功德不可思議。今天能來念佛,這本身就說明了在座的諸位己具有善根福德因緣。希望諸位,既來者則要放下身心,好好念佛,讓善根繼續增長,令福德不斷聚積。請諸位明天、後天都能夠爭取來參加,圓滿此次念佛法會功德,而花開見佛。
在中國大陸的寺院,一般都有「夏學冬修」的傳統。所謂「夏學」,就是寺院到了天氣炎熱的夏季,就集合寺內住眾看經讀典,潛心修學佛法,交流心得,或請高僧大德前來講經說法。此時大眾師閉門不出,以提高佛學水平,明悟佛法。所謂「冬修」,就是寺院到了天氣寒冷的冬季,則舉辦禪七、佛七等修煉心性方面的法會,安排寺眾集體參加。大眾通過所規定的時間內的修煉,以剋期修證,明心見性,或以期花開佛現,求生西方。這是對寺眾集體進行修持訓練,和對平時修持功夫的驗證。
打「禪七」也好,打「佛七」也好,有的寺院少者打一個七,則七天,多者打十個七,七十天。「打七」時,每天從早晨3點半起床,4點起香,開始念佛 ,至晚上11點止香,結束。雖然,其中時間安排緊張有序,勞逸結合,但是幾十天下來,是非常辛苦的。此時身體虛弱者,意志不堅者,堅持不下則半途而退,逃離法會,也是有的。
聽說,從前有的寺院禪堂規矩規定:在打「禪七」期間,參加者一律不准請假外出,假如萬一死在禪堂內,怎麼辦呢?好辦!就將他放在禪凳底下,等「禪七」結束後,再來處理喪事。有「禪和子」發願打「生死禪七」 ,就事先買副棺材放在禪凳下以備用。立下生死明心志,橫下一條心,放下一切,一心參禪,不悟心性誓不起座。誓言驚天地栗鬼神。
如今,我們輕鬆多了,應該是慚愧多了,一個「佛七」還不到,只念佛三天。這也是因為生活在工業社會裡,大家都很忙,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才有空閑。因此,我們也只好就因地制宜,舉行三天念佛法會。時間雖短,但目的一樣,要剋期修證,求生彌陀安樂國。
舉行念佛法會,時間雖有長有短,但內容一般都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在規定的時間內反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內容,也有禮佛、懺悔、發願等。
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呢?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呢?應該明白「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經歷無量億劫修行成佛的結果。此佛號凝聚無量無邊福德,眾生稱念,可獲無量功德,可滅無邊罪業。《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往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便是念佛的由來。簡單概括地說,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好處有:
一、能離塵囂,滅煩惱,智慧增長。人生在世,世事重重迭迭,了卻一件又來一件,塵囂滾滾,弄得凡人煩煩惱惱,身心不得安寧。通過念佛,就可以令煩躁的心平靜下來,煩惱雲消霧散,久而久之,煩惱就轉化為菩提。平時事情看不開,念聲佛號,自然放下。煩惱一來,念聲佛號,煩惱自滅。假如,你老公對你發火、罵你,你就回他「阿彌陀佛」,能滅怒火,一句阿彌陀佛讓你得清涼。
心靜,腦子清醒,細胞活躍,思維敏捷,記憶增強,智能增長。我師父智參上人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位朋友平時經常到寺院來玩。有一天,他又來寺院玩,剛好寺內打佛七,師父就跟他說:「現在寺內打佛七,我去念佛了。念佛利益廣大,我帶你去念一支香。」念了一支香出來,這個朋友急匆匆地對師父說:「念佛利益真大。」我師父以為他花開見佛,正要問話,這位朋友說:「剛才念佛時,我突然想起六年前借你10元,忘了還你。原來你叫我念佛,是要我還錢。」這是笑話,但念佛確實能使人智能開發,記憶恢復,這倒是確實。
生命在於運動,身體適當鍛煉,有利健康。同樣道理,腦子也要運動,才不致於腦子「老化」。腦子怎樣運動?念佛就是最好的腦運動,這當然也有科學證明。
二、念佛,能治老人孤獨寂寞和多話病症。年紀大了,人老了,老來難老來苦。人人都要死,但未必人人都有老。老,還真得要有一定的福德,老是福,但畢竟老來苦,孤獨寂默是老來的一大苦。女兒大了,找個女婿嫁出去了。兒子大了,娶個媳婦也搬出去了。老伴也撒手人世,走了。剩下自已寡人一個,孤獨零丁,打麻將吧,通宵達旦,又易生情緒,有害身體健康;看電視吧,視力不佳,久而疲勞;竄門閑聊吧,言多必失;呆在家裡吧,又孤獨無聊,怎麼辦呢?找藥店,藥店沒有治這孤獨寂默的藥。怎麼辦?有辦法!到寺裡來,法師教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你依教奉行,一心一意念,孤獨寂寞自然治好。
有位信徒對我說:「師父!我媽人老話多、囉嗦,經常說錯話,招惹是非。怎麼辦?師父!」我跟他說:「這老毛病找藥是沒藥治的,但我教你,你教你媽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念上兩萬句,但每天要完成這個數字,試試看。並跟你媽講講念佛的好處。」十天過後,這位信徒高興地對我說:「現在他媽,不囉嗦了,也沒有搬弄是非了,精神也開朗了。」這就是念佛的功德。我小廟的老人,每天規定念佛七八萬句,完成這個功課後才可上床安眠。念佛都來不及,那還有時間講閑語。假如,你老媽媽老奶奶,或老公婆也話多、喜歡囉叨,你也不妨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試試此「靈丹妙藥」。
我們那裡的老大媽老太太,就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而不孤單而不寂寞而不嘮叨,生活過著充實而開心。
三、念佛,乃眾善之根本,能消業滅罪,增無量福德。佛經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念佛號時,身在念佛而不作惡業,口在念佛而不講惡言,心起佛念而不生惡想,身口意三業凊淨,惡斷善修,如此則罪業消除,福德自然增長。
《地藏經》中說,若有男子女人聞佛名號,心生恭敬,獲無量無邊福德,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一劫,大約為一千六百萬多年) ,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聞佛號,有如此廣大功德,何況我們現在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呢?必然獲無量福,滅無邊罪。
《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己成佛道。」佛在世時,有一老漢因五百劫前念了一句「南無佛」,五百餘劫後此「善根」成熟,終於出家,修行證果。此「南無佛」善根,眾善之根本,歷經五百多劫的漫長時間而不枯朽,而能生根發芽,開花結菩提之道果。
四、念佛,簡單方便穩當,下手易而成效高。修念佛法門最簡單、最方便、最穩重。所謂簡單,就是行者只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只要能說話的人都會念,三歲兒童也念得,鸚鵡禽畜也念得,可見再沒有法門比這簡單了。
所謂方便,就是說念佛法門隨地隨處都可以修,就是上洗手間也可以念。上洗手間用默念佛號。念佛法門隨時隨刻都可以念,行住坐臥都可行,但臥時宜默念。要念則念,要停則停,皆無罣礙。在念佛時,電話鈴響,可停下念佛,暫接電話無妨。念佛時,有人叩門,可停念佛,暫去開門接客無礙......一切無礙,方便自在。當然,能規定一個時間,離諸雜緣,靜下身心,一心念佛,那是最理想的辦法。
所謂穩當,是說行者修念佛一法穩當保險,絕不會出毛病,不必擔心走火入魔等事,真所謂「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工夫不費錢,簡單穩當最保險,橫超三界到佛前。
五、念佛,能往生彌陀淨土。念佛功德無量,但以往生彌陀淨土為最大功德,也是我們念佛的目的。對於這一點,大家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念的發願文中就寫得非常清楚:「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假如你將念佛的功德,用去求財求名,這雖無非議,但太可惜了!就猶如一顆無價之寶的摩尼寶珠,拿去換幾個桔子一樣,十分可惜!要知榮華富貴乃三更夢,如露如花如幻如電。要知享盡世福便又墮落,只有往生西方永脫輪迴,才是究竟。成佛後,再來度你的六親眷屬,乃至一切眾生,才是究竟安樂。才不違釋迦牟尼佛無問自說淨土法門教人念佛的苦心,才不悖阿彌陀佛大悲之宏願。
《無量壽經》說:「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多往生者,但記其名,窮劫不盡。十方法界眾生往生西方者,亦復窮劫不盡。」就說我們中國吧,有名有姓有記載的往生西方者,亦是不可計算。
大家看過《淨土聖賢錄》,書中就收集念佛往生者1230餘人。就連雞鵝等禽畜類也有往生。民國時,諦閑法師在浙江溫州頭陀寺當方丈,寺裡有一隻公雞就嘎叭嘎叭地往生了。我們在座的各位一定要爭氣,不要不如公雞啊!
念佛還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常得一切菩薩時常守護,等等功德。印光法師說:「一句彌陀三根普被,統攝三藏十二部經咒之王。」念佛功德無量,但是求生西方才是念佛的究竟功德。
我們大家一起念南無阿彌陀佛,念的時候呢,一定要調拍一致,音聲柔和。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四拍,也就是「南無」一拍,「阿彌」一拍,「陀」字一拍,「佛」字一拍,共四拍。念佛時,依木魚聲整整齊齊,口念得清清楚楚,耳聽得清清楚楚,心想得清清楚楚,眼耳鼻舌身意都住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上,則六根都攝,淨念相繼。
在繞佛時,腳步依念佛節拍慢行,念「南無」時,抬起左腳向前邁下,念「阿彌」時,抬起右腳向前邁下,念「陀」字時,抬前左腳向前邁下,念「佛」字時,抬起右腳向前邁下。舉步挺胸收腹凝神,抬腳向前邁下要用點力,並觀想地上生出蓮花,我的腳正好踏在蓮花上,一步一蓮花,西方彌陀淨土就在這裡。明白嗎?大家默然,肯定都已明白。明白了,下面就請大家
彌陀口口稱 白亳念念想 持此不退心 決定生贍養
---延壽禪師詩
請大家繼續念佛。
(第二日)生信發願 願生極樂
以前有個寺院舉辦佛七,大眾師精進念佛,念著念著,突然間念佛堂正中間現出了一朵蓮花,蓮花還散發著清香,在坐的各位看到了,非常驚訝和歡喜。念佛現蓮花,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念佛現象。
今天我們誠心念佛,蓮花室內飄香,甚至佛顯現在我們面前,都是有可能的,大家要做好這個思想準備,別到時侯見到了大驚失色。當然,我們應該明白這些瑞象的出現,並不是我們念佛的目的,我們念佛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念佛的目的,就是我們昨天所說的「念佛求生西方」。求生西方,才是我們念佛的目的。因為只有求生西方才是究竟,才是我佛釋迦牟尼講《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的用意,也是佛陀教導我們念佛的用意。
如何才能往生西方呢?印光法師在給陳錫周的信中,己為我們點出,這就是「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信願行,是往生西方的三種資糧。什麼叫資糧呢?古人出遠門,如上京考狀元,需要帶些銀兩,這銀兩錢財就是「資」;還需要帶些食物、飲水等,這就叫「糧」。現用作比喻,說「信願行」也好比資糧。它是我們求生西方必不可少的三種資糧。三種資糧帶齊了,我們就可以往生西方。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一種,我們則不能往生西方。其三種又好比「鼎之三足,缺一足則鼎不能立」。又,信為導向,願為動力,行為車輪,三者具備,必生西方。
說「信」,什麼是信呢?信就是平常所講的相信,信仰。這相信、信仰很重要。比個方說,你現在想讀書,你首先得認為讀書好,這個「認為」就是相信。相信讀書有好處,然後你才會去讀書。又比方說,你現在準備去華盛頓特區,這之前你應該己經相信在紐約的南邊有個華盛頓,否則,你是不會去的。我們作一切事,都是這樣,離不開信,離開信,則凡事不能開始,則一切事不能成就。
念佛求生西方,亦復如是。而且對「信」看得更重要。佛經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是一切道之源頭,是所有功德之母,它能產生一切功德。釋迦年尼佛又告訴我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對佛法不信,則無法進入佛法大海。因此信仰非常重要,尤其這個被釋迦牟尼佛稱作「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的淨土法門,更看重信。有信有希望,無信無希望。怎麼個「信」呢?關於信的內容,傳統上的闡述有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六信。概括而言,主要是:
一、信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經中所說的道理,皆是真實不虛。佛在經中告訴我們:
(1)從我們所居的這個世界一直往西,過十萬億個佛的世界,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
(2)極樂世界微妙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其國眾生,無有痛苦,但受諸樂」。
(3)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現正在極樂世界說法,廣度眾生。
(4)一切眾生如果深信、發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或諸功德迴向往方,以此聖因,必獲得往生西方之果。
(4)極樂世界,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環境居住,氣候空氣等一切一切都是圓滿的。
二、信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真真實實。佛在第十八願中這樣發誓:「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至心信樂」,稱念佛號十遍,都可以往生極樂。
有人擔心,大家都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能容納得下?現在我們知道了阿彌陀佛這個願後,這個擔心自然消除。不要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這個地球的眾生,全部往生極樂世界都能夠住得下,就是十方世界眾生統統往生極樂世界,也住得下,而且還有無量無邊的剩餘空間。不管有多少人往生,住下來都不擁擠,也永遠不擁擠,微妙自在。
有位念佛多年的老居士一日跑來問我:「師父我業障深重!念佛要念則念,想往生是不可能的了。」我對他說:「你拜讀一下《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你就明白自己完全有把握往生。」佛說,眾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迴向西方,乃至十念阿彌陀佛。如果不能往生,阿彌陀佛就不會成為正覺的佛。現在阿彌陀佛,成佛至今都已經十劫了。可見這願,是真實不虛的。
三、信我們一切眾生本具佛性。我們眾生本來具有佛性,只因我們被無明所障,迷覆佛性,淪為人道。雖然本性迷覆,但這佛性並沒有因沉迷而減少而遺失。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雖然是佛,但佛性也並不比我們多,這就是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的道理。而現在我們經過念佛往生極樂,即證得與佛一樣的佛性。往生西方成佛,只不過是顯現我們本具的佛性而已。
以上都是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是大徹大悟的覺者,是我們的教主,他老人家人格圓滿,這裡以佛的人格作為擔保。我們相信佛,更應該相信佛說的話,佛說的話絕對真實,值得我們絕對信賴。《金剛經》中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因此,我們要對佛說的經深信不疑。「世間正人君子,便無妄語,況彌陀、釋迦、六方諸佛,豈有妄語。」蕅益大師為我們作了以上的斬釘截鐵的提示。
以上所說的,相信不相信?相信!到了明天,改變信念,不相信了,這就是信不堅定。相信不相信?相信!可是一支香下來,想一想某蓮友念佛那麼精進,也未能往生,我這業障人要念就跟著念,趕趕熱鬧,要想往生應該是不可能的了,這就是信不深。信不堅、信不深,如何往生?因此,我們要深信不疑,永不改變,將來必定往生。
但是光有「信」,這還不夠。深「信」之後,接下來還必須發「願」。這好比,你想到華盛頓旅遊,現在你已相信有個叫做華盛頓的地方,也相信那裡值得一遊,有了這「信」以後,你要發願去,你要願意去,有想去的深切願望,這樣才可實現到華盛頓一遊的夢想。否則,信還歸信,信的目的仍然無法實現。所以接下來的「發願」至關重要。
那願又是什麼呢?願的內容,概括起來只有八個字,這就是「願離娑婆,欣生極樂」。我們所居的這個地球,屬於娑婆世界中無數個星球中的一個星球,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無論是欲界、色界,還是無色界都是痛苦煩惱的。雖然這個世界充滿痛苦煩惱,但是眾生堪耐痛苦,忍受煩惱,安於惡劣環境,而不肯出離。因此,這世界就得名為「娑婆」。娑婆是梵語,是古印度的一種語言,翻成漢語是「堪忍」。
這個娑婆世界實在很痛苦,這許多痛苦要我們去承受,去堪忍,而且我們眾生苦此不疲。所以,佛時時刻刻,每一次講經說法,都為我們詳細揭露人生痛苦真相,提醒我們。為我們多方闡明解脫痛苦之道,指明光明方向,令眾生「知苦斷集」,早日脫離娑婆痛苦。但是,娑婆眾生剛強難調,就是不肯相信,於是佛入滅到現在己經二千五百四十多年的今天,眾生仍然沉淪在這「堪忍」的世界裡,輪迴六道,沒有解脫。
此娑婆世界充斥痛苦,假使說,一定要說有些快樂的話,那也是苦多樂少,樂是苦因。這痛苦究竟有多少呢?佛告訴我們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指這個人本來已面臨痛苦,又發生痛苦,苦上加苦。例如,張先生本來就缺衣短食無家可歸很痛苦,現在又遇上寒冬來臨,白雪飄飄,寒風刺骨,這就是苦苦。壞苦,是說我們的喜愛之物,好的事壞了,而產生的痛苦。例如,某市長非常在意市長的名位和權勢。正當他呼風喚雨得意洋洋時,突然被革職為平民,好事壞了而苦,就叫壞苦;什麼是行苦呢?一切事物都是無常,都是在遷流變化之中,沒有一件事物能夠永恆不變,這就是行,這無常之「行」,給我們造成痛苦。一切事物成住壞空,人的生理生老病死,人的心理生住異滅,無常之「行」給我們造成痛苦。以上三苦,主要是側重說明外界世界給我們所造成的痛苦。
三苦之外,還有八苦,八苦是側重概述我人的主觀世界對外在身物的感受執著所產生的痛苦。八苦,我們在經書上經常可以看到,它們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家相遇苦、求不得苦、愛離別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誰都有這「生」的經歷,但誰,應該說大多人都沒有這「生苦」的記憶,但這不要緊,相信在坐的女居士們,都有這「生苦」的體驗。人出生時,確實是非常痛苦的,眾所周知人一呱呱落地,就呱呱大哭,有誰聽到哪位生下來時,是「哈---哈---哈哈」大笑?!沒有!都是「呱呀,呱呀」地大哭。為什麼要哭呢?因為小寶貝在肚子裡適應了,一生出時反而不適應,受壓受踫受風猶如刀割針剌,疼痛非常,於是自然「呱呱」大哭。盡管現在醫學發達,但仍然解決不下了這「生」的痛苦。為什麼出生要哭呢?因為來到這世上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要受苦了。
生時是苦,稍大些,不如大人意,則被罰、被打又苦;再大些,上「託兒所」,進「幼兒園」,乃至讀小學、讀中學、讀大學,起早摸黑,頂風冒雨,寒暑無間,壓力重重,不輕鬆;大學畢業,找工作,為家庭,為事業,逆來順受,強笑哈腰,奔波忙碌。剛曉人情世故,已是黃昏,將近老死,生命劃上句點,完了。
二、老苦。老來苦,人老了很苦,這是大家都見到的,有的人也己經開始體會「人老之苦」了。我經常跟同齡的年輕人說:「一定要尊重老人,幫助老人,讓老人減輕老人的痛苦。」
人老了,眼睛花了,女兒過來,她以為是孩子她媽。牙齒掉了,最喜歡吃的甘蔗也咬不動了,可憐吧。臉皮也皺巴巴的,拿鏡子一照,嚇了一大跳,以為是哪來的妖怪婆。這氣啊!摔破鏡子,也難以消氣。我們那裡有位老人家,在家裡一聽到有客來,就趕緊往臥室躲。人家問她:「你幹嗎這樣?」她說:「我老了難看,怕人家看見了,丟我兒子的臉。」老人自卑。
人老了,耳朵也聾了,兒子過來叫他:「阿爸!阿爸!」他誤以為要跟他打架,手腳全身直哆嗦。兒子見了傻了眼,馬上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原來是老爸耳聾把兒子叫他「阿爸」聽成「打架」,而造成送醫搶救。
人老,手腳也不靈活了,連自已的活也做不了,不會幹活,成了兒女的負擔,還健忘話多,惹兒女煩,不孝兒女希望他早點死,少了這個負擔。老來苦不苦?人老是苦!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握有多大權勢,都要老,是老必定苦。
三、病苦。生病是苦,小病如傷風感冒,鼻塞咳嗽流鼻涕,也苦。傷風感冒了,正巧客人來,要見你,不見客人嗎?不禮貌。見嗎?又流鼻涕又咳嗽不太好,剛想到這,「叮鈴!叮鈴!」門鈴響,客人來了。趕緊過去開門,打開門,見到客人,正要張嘴說:你好!「喝嚌!」還沒反映過來,口水己濺了客人整個臉,弄得好不尷尬,苦吧!小病如此,大病更苦,病得死去活來,求生不成,求死不得,痛苦難以形容,這個大家都能夠意會。
四、死苦。死,大家都不想遇上,就是與「死」字諧音的號碼「4」大家也不想踫上,真所謂聞死色變,可見死之可怕。死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就連其它動物也都怕死。小小的螞蟻也怕死,你動他一下,它本能地立刻逃亡。人,更是如是。人不管是多窮,窮到缺衣短食窮噹噹也不想死。啊呀!我腳痛!痛死我了!我不想活了!痛苦一過又不想死了。沒吃沒穿的窮苦人,也是怕死。要是大富翁死期到了,要死了,那真是捨不得,苦啊!死不瞑目!佛說:人死時四大分離,猶如四馬分尸一般慘痛非常。人,都要死,死是人生的必然終結,誰也逃脫不了!而且,生活在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生命隨時隨地都有死亡的危險。
五、求不得苦。什麼是求呢?求是需求,沒有的東西想要得到,這就是需求;已經有了,還想要,要了還想要,貪得無厭,這就叫貪求。求,雖然是散發著積極成份,但盲目地一味地貪求,後果是相當危險。人都是希望求啥有啥,求之不得這自然是痛苦,求財不得財,痛苦吧;求長壽不得長壽,痛苦吧;求名無名,痛苦吧;等等,故曰「求不得苦」。
六、愛離別苦。幹了一輩子,省吃省用好不容易買了一棟房子,還沒住三天,就踫上地震,把房子給震塌了,你們說「痛苦不痛苦」?!心愛之物,心愛之人,被惡霸給搶走,或者說離開了你,你說「苦還不苦」?!你不明真相,以為美國是天堂,來到美國,七八年來同你老婆天各一方,不能相見,這也是愛離別苦。
七、怨家相遇苦。大家都是明白人,都是不想遇上怨家仇人,可是怨家路狹,不想遇上偏偏遇上,「不是怨家不聚頭」。怨家在街上相遇還好,躲過就沒事了,如果怨家是在同一公司同一個辦公室裡工作,那就更苦了,一星期五天相見,苦吧!這還算好,如果父子是怨家,夫妻是怨家,住在一個房子裡,生活在一起的是怨家對頭,這真是苦不可言。這個世界,我們的怨家仇人真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又產生一個,實在防不勝防,人際關係不好處理呀。
八、五陰熾盛苦。五陰是色受想行識,色是指我們這個色身的生理現象,受想行識是說明我們的心理活動,五陰熾盛是說我們的身心受到逼迫,猶如火燃燒到了極點,用此比喻極度的痛苦。例如,腳受傷骨折劇痛,思想情緒又低落煩躁等等,身心備受痛苦。
以上八苦,只是一般歸納而言,要細分則有十二種苦、十八種苦、二十種苦,乃至無量諸苦。
生是苦,不能投生為人而生地獄道更苦。連人都沒資格投生,那肯定是生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惡道去,受比人類百千萬倍的痛苦。人老是苦,不老更苦。年輕夭折,英才早逝,年方三十風華正茂,事業騰達,突然身患睌期肝癌,不治身亡,不但自己苦,更連累爸爸媽媽妻子兒女等人受苦。
病苦,無病更苦。聽說,無病的人比有病人的更早死。又「身無患則貪慾易生」,貪求無厭,好強好鬥,終成大患。身體健康強壯如牛,敢拚敢闖,爭強好勝,朋友來叫「打麻將。」「好!打麻將。」打,打,通宵達旦,一看時鐘己是第二天早上八點,打個哈欠,洗個臉,上班去,晚上接著再來,不怕勞累。
朋友來請「喝酒!」「好!喝酒!」「喝酒比賽!」「比賽就比賽!」不久,身體出向題,病倒了。醫學專家作過有關人類長壽的研究,發現身體不太好的人反而比身體健康的人要長壽。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身體好的人,往往忽略了對身體的關照,而身體不好的人,相對來說比較注意身體的保養,這就是「因禍得福,因福得禍」的道理之所在。
求不得苦,求得也苦,「得來者失之」,得到了就感受不到它的價值。其它一切都也是這樣,沒有錢是苦,有錢更苦;沒有權勢苦,有權勢更苦;相貌長得難看是苦,長得漂亮也是苦,不是常言說「紅顏多薄命」嗎?
生個傻子是苦,生個聰明孩子也苦。我們那裡有個劉阿伯,在他小孩五六歲的時候,他經常求佛保佑他孩子聰明能幹。果然,他孩子真得很聰明,從小學到大學,成績都是名列前矛,頂瓜瓜。在外語大學畢業後,國家送他到某國留學深造,後來就留在該國的一家公司工作,這聰明很好吧!可劉阿伯在家裡卻痛苦了。老婆早早離開了他,七十多歲的他又要乾重活,又要照顧自已,又要照顧九十多歲的老大媽,又沒什麼內親,所有一切事情都得靠自己勉強著幹,孩子三四年回來一趟,回來住上十幾天就遛了,孩子聰明也苦吧。說到這裡應該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人生是苦」,並不是消極悲觀,並不是要你不要往「好」方面追求,只是在說明「人生的事實」。
總而言之,在這娑婆世界,不管你有無能耐,都是逃不出這苦的逼迫。因此,我們要生信發願,厭離娑婆,「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願生極樂。如何才能生極樂呢?請大家繼續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第三日)具願起行 求生淨土
由信發願,由願導行,信願行具足,西方必生。願是承前啟後的關鍵,因此發願這一環節十分重要,願不正願不切則無法以導行。我們昨天講了願的第一個內容:厭離娑婆。「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印光法師語)厭離娑婆後,接下來我們怎麼辦呢?厭離婆婆後,我們要欣生極樂。欣生極樂,這是願的第二個內容。印光法師說:「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為什麼要欣生極樂呢?那是我們要回家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
一、末法眾生要想脫離輪迴生死痛苦,成佛回老家,必須修淨土法門,才能成佛。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橫超三界,至頓至圓,萬人修萬人成佛。
二、所有園林、街道、建築設備,七寶組成,安排有致,微妙莊嚴,並能隨意組合,大小如願,自然受用。
三、花木眾鳥等物,皆能發出音樂。音樂發出時,如千萬種音樂同時彈奏,微妙動聽,而且聽到音樂的人,都自然而然地產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極樂世界的水也很特別,它具有八種功德:
(1)澄淨:清淨無比,沒有污垢;
(2)清涼:眾生看到極樂世界的水,或喝了這水,身心清涼,煩惱消滅,從此煩惱再不發生;
(3)甘美:味道甘甜適中美妙;
(4)輕軟:水輕柔軟,能往下流,亦能往上流,來去自在;
(5)潤澤:津潤滑澤,從不乾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6)安和:水靜如鏡,緩流不急,要停則停,要流則流;
(7)除饑:極樂世界的水,不僅能夠止喝,而且還能除饑;
(8)長養:喝了極樂世界的水,能夠使人業障消除,善根增長。
四、極樂世界衣食住行,隨意變化。想吃什麼?有什麼,種種美味,各如所願;想穿什麼衣服?有什麼衣服,種種款式,各如所願;想住多豪華的房子?就有多豪華的房子。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寬闊平坦,清潔無比。極樂世界眾生來去飛行自在。一切事物,要之則隨意變現,不要則隨意化去。其實,極樂人,什麼都不需要,真正無貪無嗔無癡。
五、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極樂世界裡,所看到的都是佛、菩薩、阿羅漢等諸上善人。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同這無數的佛、菩薩、阿羅漢等諸上善人在一起,大家真誠相侍,無需防犯,沒有惡人惡事,只有善人善事。
六、蓮花化生,沒有生老病死種種苦惱,壽命也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並證得永不退轉,盡此一生補處,成就佛果,證得無量光明智慧。
總之,往生極樂,「無有痛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釋迦牟尼佛真真實實看到極樂世界,「微妙莊嚴」,「無有痛苦,但受極樂」。清清楚楚的了解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眾生的根性,只有修淨土,求生極樂世界,才是最方便、最穩當、最快捷的一條脫離生死輪迴苦惱的無上法門。所以,釋迦牟尼佛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厭倦地高談淨土法門,苦口婆心無非希望我們求生極樂,花開見佛,早日圓成佛道。
我們明白了這些,對此深信不疑,並也己發「厭離娑婆,欣生極樂」之切願。發此願後,決不改變,非生極樂,絕不罷休,這就是切願。在現實中,要發此「切願」 ,還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有人早上還發得好好的,振振有聲:願生西方淨土中……,下午就改願說:願保兒女能賺錢。這就是願不切,願不切難以往生。
古時侯有個老大媽,念佛非常非常精進。她聽說發願很重要,於是經常到離她家不遠的一座寺院去發願。這幾天,發願更加深切,只見她天天跑到寺院裡,跪在阿彌陀佛面前,發願:「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人生痛苦,您趕快接引我往生極樂世界去吧!」
殿堂裡管香燈的香燈師,是個小師父,天天看到這老大媽跪在佛前大聲發願,心裡想……
第二天,這老大媽急匆匆地又來了,看到她又跪在佛前,又大聲大喊地對著佛,發願:「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人生太痛苦了!您趕快接引我到極樂世界去吧!」
「好呀!現在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去。」
老大媽一聽,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忙說:「我---我現在還不能去。」
「為什麼?」
「因為我捨不得離開我那可愛的小孫子,他長得很可愛。南無阿彌陀佛!」說完,撒腳就逃。
佛答應了,他馬上反悔了。佛怎麼突然說話呢?原來那個小師父,天天看到老大媽嘮嘮叨叨地發願,想試一下這老大媽的願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天見到她又來,就躲到佛座後向她答話,誰知一試就把這老大媽給嚇壞了。
這就是願不切,嘴上說說,其實心裡還是不想去。發生西方之願,此願必須是真真實實,心口如一,現在以至盡形壽皆如一,也不管是逆境或順境都不改變,也不管人家怎麼說,也不改變,這名切願。
發了切願以後,現在就要起「行」,否則仍然到不了極樂。比方,你現在相信有華盛頓,你也願意去,但光有這「信」和「願」,你仍然無法到達華盛頓。要想到達華盛頓,你還必須付諸行動,行動就是準備好去華盛頓的必需品,坐上開往華盛頓的車,這樣才能到達華盛頓。往生極樂也是這樣,光說我信有極樂世界,我也信念佛可以往生,我也願意往生,這樣說上一百遍,也不能往生極樂。有「信」有「願」,還須要有「行」才能往生。
那什麼是行呢?「行」有這麼幾種:
一、「欲生彼國者(彼國指極樂世界)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無量壽經》)
二、「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何種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觀無量壽董經》)把自己所作的一切善業功德迴向到「願生西方」。
三、依據《觀無量壽董經》說,通過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等,也可以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四、「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量壽經》)
五、《阿彌陀經》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其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等等,在這一切往生極樂世界的「行」之中,念佛方法是最方便、最簡單、最快捷的往生方法。所以古往今來倍受淨宗祖師大德的推崇。
佛在《大集經》上更直截了當的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蕅益大師在《示陸喻蓮》的信中也說:「超生脫死,捨淨土一門,決無直捷橫超方便;而生淨土,捨念佛一法,決無萬修萬去工夫。」印光大師在《與徐福賢書》中也說到:「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快捷方式。」持名,就是念佛名號。佛陀和祖師們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要想超生脫死,不修淨土法門,就難以成辦。要想萬修萬人去,穩當快捷,只有修念佛,才有可能。
念佛,怎麼念呢?念佛的方法很多,有所謂的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又有高聲念、金剛念、默念、靜坐念、攝心念、十念等等,在這許多念佛方法中,我們應該選擇那一種念佛方法呢?那一種念佛方法比較適應我們呢?近代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經過實踐,認為「攝心念法」和「十念念法」,最能降伏散心妄想,是念佛的「究竟之妙法」。經過近代當代諸多淨業行人的念佛實踐,證明確實如此。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經過念佛而認為,把「攝心念」同「十念法」兩者結合起來用,效果更妙。
何謂「攝心十念法」?十念,就是念佛人於一口氣中,連續念「南無阿彌陀佛」十句。如果氣力不足,可以將十句佛號,分二氣或三氣念完。分二氣念時,則從第一句至五句為一氣,第六句至十句為一氣。分三氣念時,則從第一句至第三句為一氣,再從第四句至第六句為一氣,再從第七句至第十句為一氣,如此循還進行。念佛號時納氣,念畢吐息。
然而,無論是出聲念或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都必須作到是,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攝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意為主,故叫「攝心」。如此攝心,一切雜念自然無從生起,妄想自滅。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出聲念法,如果身體虛弱者則不要長久高聲念佛。雖然高聲念佛,可制伏掉舉昏沉,但長久高聲念佛容易傷元氣而患病。
如果上洗手間、臥床,或不想打攪他人,均可用默念法。默念時,可以念「阿彌陀佛」四字。因為四字容易默念。四字與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功德相同。
三天念佛法會就要圓滿結束了,有人問:「結束後,回家功課怎麼安排?」很多居士不甚了解。
首先,我們要抉擇清楚我們究竟決定到哪裡去?想到華盛頓去呢?還是決定想到加州去呢?決定好了,下面就好辦,準備去華盛頓,我們就往華盛頓方向走。如果你決定到極樂世界去,你就得修往極樂世界去的法門。如果你決定到藥師琉璃世界,那麼你就修往琉璃世界去的法門,不能亂走,不能亂修。
你想到極樂世界去,而你卻修往琉璃世界去的法門,那就「願」與「行」相違背了,是到不了極樂世界的。就好比,想到華盛頓去,而你卻往相反的方向走,這樣是到不了華盛頓的。這一點我們要明白。下面順便為願意求生西方的同修,提供一種求生極樂世界的功課,希望願意求生極樂的同修實行。
一、在家裡的理想處,設一佛壇。如果,家裡沒有多餘空間,可以不設佛壇。
二、早起,洗臉漱口後,在佛前上香一支,沒有條件也不必燒香。然後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禮「南無阿彌陀佛」三拜。沒有設空間,以問訊代替禮拜也可以。
三、放下身心,恭敬至誠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百聲,乃至萬聲。跪在佛前念,或坐著念都可以。用108顆的佛珠記數攝心念佛。念多少佛號,視各人時間而定,日日如是。如果要改變佛號數目,則應該「有增無減」為好。
四、發願:「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生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五、三歸依:
自歸依佛,當頤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一拜)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一拜)
至此功課圓滿。早晚一次,都是這樣。工作忙的人,空餘時間不多,念佛一氣十聲,也可往生極樂。只要具足信願行,必定得生。蕅益大師說得好:「蓋信願己專,凡種種諸善皆淨土資糧。」又說:「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心念佛,心就是佛,現前就成佛。念佛時,我們還必須作到:
(1)恭敬至誠。
(2)心不執著,就是你在念佛時,或念佛前後見到佛或其它什麼瑞相,心都不要執著,隨他去。見到什麼瑞相,這都是念佛的正常現象,說明你念佛有進步,但勿起執著。
(3)根據自已的時間,安排好念佛的功課,一切隨份隨力,切勿「急於求成」,到時自然水到渠成,功成果就,花開見佛。
(4)念佛不妨礙工作,念佛不妨礙生活,生活工作依舊。相反地,念佛人工作生活更加有信心,工作生活更加有樂趣,工作生活更加要進步。
口念佛號,口講善話,口出妙香,是真念佛。心生佛號,心起善念,心無煩惱,是真念佛。身在念佛,身離諸惡,行為端正,是真念佛。如是念佛,才名真實念佛。好,下面引一首佛詩供養諸位:
奉勸諸賢及早修 ,光陰似箭劫難留。
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年白了頭。
請諸位提起精神,繼續念「阿彌陀佛」,人人都成「阿彌陀佛」。大家就是無量無數的同名同號的阿彌陀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