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們大乘的修學當中,是一個很特別的法門,因為它的基本思想強調他力門、果地教。
也就是說淨土宗的整個生命的修學過程當中,如果你生命當中會出現任何的功德。比方說今生的消除罪障、比方說來生的往生淨土,都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不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淨土宗從頭到尾我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轉他成自。我們只是成功的把阿彌陀佛的功德,把它轉換到我們的生命裡面來,就做了這件事情。
所以淨土宗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我想它的基本的觀念就是你必須要讓你的心跟佛陀的心要保持在一種感應道交的狀態,淨土宗它不管你念多少佛,只重感應不重數目。如果你今天念一萬聲佛號,但是你的心跟佛陀的心不相應,那你在淨土宗的修學是失敗的。所以淨土宗它很實際的判斷方式就是你的心跟佛心,是不是心心相印感應道交,這是所有修淨土宗的共識。你必須跟佛陀要走在同一個道上,不管你用什麼方法。
當然正常情況,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是不同道的,因為我們的心有妄想,有一種自我意識的追求跟想像,畢竟我們在生死輪迴待的太久,不是只有一次的生命經驗,我們有無量無邊的生命經驗,而每一個經驗在我們內心當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一些人生的回憶,或者說人生的想像,這種人生的想像呢累積到現在,對我們現在來說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本來可能是對你來說,對一個世俗來說是一個美好的記憶,對人生的一個美好的回憶。但是當你要學佛、當你要求生淨土的時候,對你來說是丟不掉的垃圾。因為我們人生裡面的記憶,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是違背的。我們以前全身在享受人生的快樂,到了現在我們要處理我們過去的記憶的時候,現在變成是一個麻煩事,因為我們的想像太多了。
所以正常情況,我們的心跟佛陀是不相應的,就是為什麼要修行?因為你必須想辦法在你臨終之前,把你的心態調整跟佛陀的心態是隨順的。
雖然我跟佛陀有距離,但起碼我跟他是同一個方向,基本訴求。這個專有名詞叫做順從本願。我想大家都聽過,我必須要和彌陀的本願要順從,我們不能夠說,阿彌陀佛願力是要我們隨順菩提心、隨順戒定慧,我的心是貪戀娑婆世界的快樂果報,那你怎麼會往生呢?你們兩個是走在不同的道上了。
所以我們淨土宗的人就是說,你必須調整你的心態,調整跟佛陀的心態是一致的。那麼這個地方有兩個方法可以調整,就是說淨土宗的好處在於它不管你的過去,它在乎的是你的未來。所以淨土中往往都是過去造的五逆十惡,臨終的時候產生覺悟,產生改變,他照樣能夠成功。所以淨土中是最重視未來的!你過去怎麼樣都可以改變。但是關鍵是你怎麼樣能夠使你的未來跟淨土的功德是隨順的。 這個地方我們淨土宗的祖師有兩個主要的方法:
一、信仰式念佛
第一個是以善導大師為主流的信仰式的念佛。我想我們流轉到現在,每一個人打的妄想都差不多,因為無量的生命的經驗累積到現在,每個人各打各的,雖然有所偏重,但是它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因為都在三界活動。那麼這個時候調整妄想第一個就是信仰,就是你這個時候要觀想業障深重,求出無門。
在善導大師的思想裡面,他的往生的心生起,主要來自於創造了一種危機意識。危機就是說你必須要讓你知道離開了阿彌陀佛,你就必須要到三惡道去的。就這句話也不是錯,是遲早問題。我今生沒有遭罪,但是你在娑婆世界一直混下去,你遲早要到三惡道去。
所以善導大師的觀念只是提前告訴你,你遲早要到三惡道去一趟。所以他把業障的勢力強調出來,我是業障凡夫,而我自己沒辦法處理我的業障,而阿彌陀佛有萬德莊嚴,他一定可以救拔我。所以在信仰式念佛的觀念當中,讓你知道未來的刀山油鍋的可怕,然後讓你在這種情況下,你自動放下你的妄想,而把你的心重新調整,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這個就是信仰式的念佛。
他把未來的刀山油鍋事先的告訴你,就是說你雖然今天沒有到三惡道去,你也可能來生沒到三惡道,但是你一直在娑婆世界打混下去,你遲早要到三惡道去。所以這個時候一般有智慧的人產生害怕,怖畏的當中開始皈依在彌陀的光明之下,這種念佛叫做信仰式的念佛。
他從業障深重,從自己走投無路,而找到唯一的皈依的光明。那麼這個時候對阿彌陀佛通身靠倒,這是第一個概念。那麼這個概念當然善導大師提出來以後,在唐朝幾乎沒有人有任何意見,因為這個方法太好了,他抓到了眾生的心態,善導大師是最了解眾生心態,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到刀山油鍋去,所以他從這個刀山油鍋的可怕,來激發你的皈依,讓你不敢打妄想,你不是不想打,你不敢打妄想,你的打妄想就有刀山油鍋的可能性出現。
二、觀照式念佛
善導大師過去以後,在淨土宗的祖裡面又有一個代表性的,永明延壽大師出現,這是六祖。永明大師的思考,他把淨土宗的思考擴大,也就是說,永明大師認為淨土宗你不要老是只想要求生淨土,你這樣子是太沒有出息了;你要考慮成佛,把法華涅槃的一佛乘思想放進去。
就是說你應該用更開闊的心情,而不是只是逃離,逃離娑婆趨向淨土。其實你可以做的更好,所以他就把第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這種菩提心、空正見的思想融到淨土去了。就是說你不應該只是害怕業障,害怕三惡道而到淨土去;你應該以一種為菩提道而求生淨土,你應該要有更大的理想抱負。永明大師他提出這種思想,等於是把聖道的禪觀的智慧跟淨土宗的信仰的念佛成功的結合在一起。那麼永明大師,宋朝,後來到了明朝末年以後,包括蓮池大師,包括蕅益大師就提倡的這種禪淨雙修的概念。
就是說同樣一句佛號,其實你可以操作的更好,所以在這個思想當中它就有一種,把妄想帶回到我們的一念心性的概念。
就是說善導大師的觀念是你繼續活在妄想,但是他用刀山油鍋業障深重的這種災難性的果報來激發你的妄想,讓你皈依佛陀,妄想本身沒有改變,還是用妄想,比如說你還是要攀緣心,但是你把攀緣娑婆的心轉成攀緣淨土的心,好過你攀緣娑婆世界。那麼這種心,就是集所有的攀緣,於一句佛號,你把所有話…一念生萬法不生,那麼這種思想是沒有離開妄想的本質,還是有所得。
但是永明大師的思想不是這樣,他認為你在念佛之前要先做一個動作,把心帶回家。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現在已經離開家太遠,我們已經忘失來時路,我們從一念心性開始離家出走以後,在娑婆世界人事的五欲六塵活動太久,我們已經忘了本來的面目,那麼這個時候要開始怎麼樣?他要我們迴光返照,你這個時候心態不能向外,要內觀了,觀照我們一念的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所以他多了一個動作,他在修皈依之前,先把心帶回家,那麼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好處很重要。就是說他是站在家的角度來提佛號。
只皈依的人他是心慌意亂,他這個人已經沒有家了,但是沒關係,趕緊的…,因為我不想到三惡道去,所以我別無選擇,只好到淨土去。這個是一個概念。那麼在永明大師的觀照式的念佛,他不是這樣想的。他說我到淨土去,我不只是害怕三惡道,我是為了成佛,我要成就無量的功德莊嚴,我為了菩提道而求生淨土。這樣子他的整個胸量格局會比皈依的念佛來的大,這是他的第一個優點。
第二個優點,當他遇到妄想的干擾的時候,他有某種程度的安住調伏的力量,因為他站在一個沒有妄想的角度來念佛。諸位,在大乘經典上說,妄想要傷害你,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仁者心動,你必須要從家裡面出來,妄想才傷的到你,就像老虎要咬你,它有個條件,你必須從家裡面跑出來,如果你待在家裡面,老虎是進不去的,就是說你要跟妄想感應道交,你要攀緣妄想才傷的到你。
所以禪淨雙修的概念就是說,安住這一念心性不迷不取不動,妄想的活動範圍非常廣,但是它到不了你的心性。所以大乘經典上講,般若生一切法不生,心性生一切妄想不生,沒有一個妄想,有本事跑到你的心性裡面去傷害你,不可能,你自己從心性中跑出來,你自己不待在家裡,你要攀緣,妄想就有機可乘。
所以在永明大師、蕅益大師的思考當中,就是說這種觀念有個好處,他不容易受到妄想跟業力的干擾,尤其在臨終的時候。
臨命終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一些人生的回憶的妄想,可能有一些生死罪業沒有懺乾淨,那麼這個時候你安住一念心性,你能夠心常覺照,不隨妄轉。雖然我有妄想我有業力,但是我可以讓自己安然的走過妄想走過業力,接受彌陀的光明。就好像說我的心中有地雷,但是我可以不碰觸它,我不去愛取我不去攀緣它。
所以永明大師的思想,這個禪淨雙修的思想好就好在,他能夠對妄想創造一種防禦的功能,就像飛彈有防禦功能,但他也有缺點,有些人他沒辦法學習大乘經典,他不懂的這套把心帶回家的體系,他就操作不來。就是說觀照式的念佛的缺點,他不能普遍大眾,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有這樣的概念,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照這種方法去操作。
信仰式的念佛好就好在哪裡,三根普被,是吧?你稍微懂一點因果的人,你也知道你業障深重是吧?稍微懂因果人,你從理論推論,合理的推論你一定會到三惡道去,這個你總接受吧,三界六道你不可能永遠在人天嘛。你做一個乞丐,你敢保證你每一餐都討得到飯吃嗎?不可能。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你不能主宰你的生命,那是業力主宰。你不知道你阿賴耶識裡面有多少善業多少罪業對不對?你不知道哪一天罪業起現行。
所以這樣講的話,我們就可以把淨土宗的傳承,這十三代祖師當中分成兩塊,一個是皈依式的念佛,一個是觀照式的念佛,兩種。那麼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你都可以把你的心,回歸到彌陀的功德的大海當中。這兩個法門我不想去分別說誰好誰壞,因為我說誰好誰壞可能有些人會不高興,我是覺得你契機就好。
但從理論上說你用信仰來念佛,風險性比較高。
理由是信仰式的念佛,如果是這個船走的時候風平浪靜,就是你這個人先天煩惱輕薄,業障也不是很重,你沒有太多的風浪,信仰式念佛可以沖的過去,可以過關。但是如果你臨命終受到很大的衝擊,你只有信仰式的念佛,因為你缺乏家的攝受,套一句專有名詞,你缺乏心性功德的加持。也就是說你創造一句佛號,你只有一種力量,就是佛力的攝受;而觀照式的念佛,他念一句佛號是兩種力量,他有心力跟佛力的攝受,心力有內在的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他外有彌陀本願兩種力量,而你信仰式念佛,你只有一種力量。
那麼如果你臨命終的時候是在風平浪靜,你這個人福德力修得很高,你經常在淨宗學院做義工,福報修的很大, everything is ok,你福報大,福報保護你,對。但是如果你的福報修的不夠,那你得小心。臨命終你如果罪業起現行,福報修的不夠,那你要用信仰式的念佛我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你面對這麼大的風浪,而你只有一個單獨的佛力的攝受,你的心力是羸弱的,你只有靠一個信仰在支持你,那我認為往生充滿了變數,充滿了變數。
我今天只是把淨土宗的傳承如實的告訴大家,有兩種的操作方式,會讓你在臨命終跟彌陀感應道交,至於你們覺得哪一個方法好,都好,都可以。
觀照式的念佛的好處就是,他在佛力攝受以外又加一個心力不可思議。
你安住在家裡面,家庭對你的攝受力,真如本性對你的攝受,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兩種力量的攝受,能夠讓你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就是覺照你的家,你老是想到家的時候,家就在加持你了,真如本性在加持你。淨土宗十三代祖師我研究過一遍了,主要是兩種念佛,信仰式的念佛,觀照式的念佛。當然這兩個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其實觀照中也有信仰,信仰中也有觀照,只是它的輕重不太一樣。這兩個法門都能夠把我們,從一個打妄想的狀態帶出來,而順從本願。是這個意思。
好,我就講到這,大家有沒有問題?提出來。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阿彌陀佛。我也聽很多淨土宗法師所講的淨土法門有關的,本來我自己對於往生淨土覺的是蠻有把握的,後來聽到法師你,聽完你講佛學概要以後,我這個信心老實講就大大的打折扣了,我覺得真的沒那麼容易,很難,所以我要重新來估計我自己了。到現在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師父您,我這樣在想的話,我倒不如我不要那麼危險了,我就自己就好像念佛念到預知時至好了,預知時至我就不會有那個,可以比較容易控制妄想顛倒。可是我想請問師父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念佛要念到預知時至的話,我是不是首先要先達到念佛三昧?我想我請教師父另外一個問題了,如果我想達到念佛三昧的話,容不容易?是怎麼樣才可以念到達到念佛三昧?謝謝師父開示。
【師父】我們一旦佛教裡面談到三昧,那就是可遇不可求了,就是說什麼叫可遇不可求呢?他不是今生可以成就的,我看你…我不敢說誰會成就了,因為他不是一生可以成就的,按照天台宗講的三昧至少要三生,三生什麼意思呢?
連續三生、修持梵行、精進行道,只要一生有差錯重新來過。
所以你說我要拼念佛三昧,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如果你前兩生沒有修,你今生就是叫做積集資糧,為第三生做準備。當然有人說這個《淨土聖賢錄》裡很多人念佛念三年就往生淨土了,是吧?諸位成功不可以複製,每一個人他有他的善根的因緣,你看到他最後一生,你不知道它前面幾生是怎麼回事,是吧?
失敗的經驗大家都差不多,成功是各式各樣,所以念佛三昧我認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除非你前面兩生都修的非常好,你第三生就有可能會得到念佛三昧。當然你要放棄所有的工作,要一心行道,因為三昧是很難成就的。所以一般來說我們不鼓勵用念佛三昧的方式,我們習慣用隨念往生,就是我在散亂當中,但是我用一個強大的正念力去往生。那三昧不一樣。三昧是他平常就處在正念當中,他的心是一條線的,那非常困難。
好,我告訴大家一個觀念,念佛三昧有多難,按照蕅益大師的判教,他自己說他自己沒有得到念佛三昧,蕅益大師。蕅益大師你看看他在修行,他閉關中的加行,念往生咒、念佛都是幾百萬遍,他說他自己沒有得到念佛三昧,因為念佛三昧一定要入內凡加行位,我們現在是外凡資糧位,我們叫做積集資糧,所以念佛三昧我覺得大家不要定那麼高的標準,因為你定的標準太高,你會有很大的挫折感,反而傷害到你的信心。
我覺得你先拼往生,但不要定念佛三昧,因為念佛三昧標準真的太高,非常高。明朝末年以後就很少能聽到哪一個人證的念佛三昧,很少,大部分都是帶業往生,依據正念力,順從本願而往生的。
我覺得不要把自己定那麼高的標準,因為你定的太高,第一個你的心會有壓力,你也容易出差錯,這句話你能聽懂嗎?容易出差錯。急火攻心,容易著魔。所以你要照你的正常節奏,我一天念兩個小時我就好好念,我覺得調整心態比較實際一點,念佛三昧有點高,不可求了。
就是說我業障沒有消,我妄想也沒斷,但是我可以把這些所有的力量都整合起來,讓我的業障跟妄想順從本願,讓它順從是可以的,沒斷,但是順從,這個容易做到。但是念佛三昧我覺得標準太高,你期望越高,挫折越大。
好,還有什麼問題?好,請說。
【學員】師父,我看到有一些案例就是信仰式的念佛,但是這一些人他們對阿彌陀佛的信仰是不可動搖的,(師父:是的)。就是他已經是沒可能不相信阿彌陀佛,沒可能,不相信。他不是說不相信我自己能往生,他是我相信阿彌陀佛能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可能是一個罪障凡夫,我沒有能力,但是他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是沒辦法可以動搖的,(師父:一心皈命通身靠倒)。對,然後他這種人他可能念佛也沒有得一心不亂,他也不是念佛念得特別的好,但是他可以說是他沒有一點的…
【師父】如果他的信仰足夠於調伏他的妄想,足夠,他只要靠信仰,他對娑婆世界就自然能夠放下了,對。他這種人,因為佛法完全是因病於藥,他的病沒那麼重,所以不要開太重的藥是吧?他生活單純,他也不跟人家往來,對不對?所以他只要靠信仰,就很自然的對娑婆世界看破放下。對阿彌陀佛一心皈命,你所有的觀照也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已。對不對?照樣往生。
【學員】他有一種力量是非常的堅定,就是百分之一百往生。有,因為我看到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幫都是念佛的人在一條船上面,然後那條船有風浪很大,然後他們都感覺可能這一次就死定了。然後很多人都很慌張,但是有一個人他就在那邊睡覺了。當風浪沒有這麼強的時候,平靜下來的時候他就醒來了,他說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了,回答說我們還沒有死,他說那就好沒關係。他就是那種他是沒有關係,其實他覺得自己肯定能往生。
【師父】如果你今天坐飛機,遇到飛機即將墜機的時候,你還可以把自己睡覺,那你大概就沒問題了。那就是真是看破了。
【學員】他就睡了,他就說沒關係,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往生,他不是說是我的能力,是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師父】然後他就已經順從本願了,我想這樣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反正他的結果就是順從本願,結果。你不能你的心是順從娑婆,不可能你的心是向於娑婆,結果剛好運氣好你往生了,不可能。因為你不可能說我心態還是想要往娑婆世界跑,結果阿彌陀佛硬把你拉到淨土去,不可能。沒有這回事情,沒有這回事情。因為這違背了佛教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違背佛法的因緣觀。
所以我剛剛講過,不管你用什麼方法結果是順從本願,結果要這樣。那麼你是用什麼方法都行,良由眾生根機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就沒有標準答案了,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我告訴你往生的相貌:
就是這個往生的人,我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就是說他雖然沒有往生,但是他的心已經從娑婆世界跳出去了,懂嗎?他的心已經不在娑婆世界了,他就跟大家一起過日子,就跟你們大家一起混這樣子而已,他心已經不在這裡了。這個人往生的相貌已經出來了,這種往生相貌就出來了。
一個人要往生他有相狀的,是吧!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風雨來之前都有徵兆嘛。所以往生的徵兆就是說他這個人在娑婆世界,只是在這個地方呆著而已,他的心已經不在娑婆世界了,(學員:他自己也知道?)他自己知道,他當然知道,他不知道他就糊塗了,他很清楚。對。他的死亡對他來說,把這件破舊的衣服趕快把它脫了,他早就想要把它脫掉了,是吧?
【學員】還有師父,關於觀照念佛的問題,就是說如果他已經能夠證得自己本性,(師父:證得本性啊)他自己已經證了,證悟了以後…
【師父】他應該是解悟了。
【學員】不只是這個。
【師父】證悟的話是初地以上。
【學員】然後如果他也會發心去念佛,因為他一直在念佛,然後您說的操作是什麼樣的一個操作呢?
【師父】他了解心性以後,第一個他對於輪迴的過失會看的比較淡,因為他知道這個東西是後來有的,就像一個人回到家以後,他再看外面的東西,那是充滿了灰塵。第一個他對於妄想跟罪惡的攀緣心降低很多了。
第二個,他對諸佛的功德莊嚴是非常的好樂,就是說我們現在打妄想人可能看到極樂世界成就功德莊嚴,沒感覺。其實很多人離開淨土是受不了娑婆世界,不是說真正的好樂淨土,很多人是這樣的,我不是說你們,很多人,你們可能例外的。很多人都是說娑婆世界,他真的是受夠了,但是他的大乘的善根對諸佛菩薩的功德莊嚴他不見得好樂,不見得。
但是回歸心性的人他不是這樣子的,自家珍寶。他更多的是從觀照式的念佛,他到淨土去的理由,還不只是想放棄娑婆世界這個臭皮囊而已,他更多的是想要得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這個時候他讀《阿彌陀經》啊,那四個字會觸動他的心,會更感動了,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他更多的是要到極樂世界去,成就法身、親近十方諸佛、學無量的波羅蜜、成就無量的三昧跟神通,他更多的是為了這個。把他心性的功德妙用開顯出來,他覺得我是大富長者的兒子,我幹嘛一天到晚做乞丐呢?是不是?這不是太沒出息了是吧?他更多的是為了這個。
【學員】 ok明白,謝謝師父,阿彌陀佛。
【師父】所以一佛乘的概念,我們其實現在《天台教觀》講很多,就是說不管你現在做什麼,你照樣做你的。但請你把家的概念放進去,你要站在把心帶回家的道理來思考,第一個。
第二個,你要把成佛規劃進去,就是說可能你只是完成第一件事的任務,但是你最好是告訴你,你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成佛,你必須把這個概念放進去,這個概念放進去對你非常有大的加持力,會讓你學佛的信心願力更加的堅定。你的目標設定在往生,這是一種力量。你的目標除了往生以外,又加以成佛,你是兩種力量,兩種力量。所以這個一佛乘對我們有加持力。
好,最後一個問題,看看誰要提問,好,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弟子一直有個疑惑,就是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因為我想我肯定沒有,所以我不知道是什麼狀態。另外一個就是平時我們做功課修行的時候,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有能夠達到感應道交這個狀態,謝謝。
【師父】我想我們每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是百感交集的。可能我們平常念佛的力量也會生起來,我們平常打妄想的心也會生起來,對不對?所以這個時候娑婆世界的妄想跟往生的念想是同時起現行的。那麼臨命終的時候,你提起佛號的時候,你的心態是很重要,所以感應不是佛號感應,是心態——能念的心。這個時候你的心跟佛陀的心,佛陀當然永遠存在,因為佛陀法身本來就存在。那麼這個時候你的心必須要怎麼樣?順從佛的心,順從。我今天要去華盛頓DC,我不可能馬上到,但是我的方向是朝這個方向,這叫順從。他們是同一個方向,順從本願。
當然基本概念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的心是憶念淨土,不管你打什麼妄想,都不管它了,妄想可能在這誘惑你,業力也會現出種種的影像來引導你。這個時候你的心只有憶念淨土,憶念彌陀,你心中的憶念就是你的順從,《念佛圓通章》就講的很清楚嗎,阿彌陀佛在憶念著你,你如果憶念娑婆世界的人事,這兩個就沒辦法感應道交了。
臨命終的時候,你心中不管娑婆世界發生什麼,你的心中是念想淨土,想著極樂世界的功德,想著阿彌陀佛的攝受,你的信念是往那個方向去念想的,這個就是感應道交。
為什麼要這樣念想呢?因為你如果沒有念想阿彌陀佛,你跟阿彌陀佛都沒有橋樑;問題不是阿彌陀佛不救拔你,他沒辦法救拔你。你看魔王為什麼干擾你,你要念,你一定得去想他的事情,就是什麼事情都是感應嘛。你說你跟你…,你們夫妻兩個結婚,難道一開始沒有互相念想嗎?肯定互相念想,才會感應,才會結婚,後來沒有念想就…,對不對?
所以說其實眾生跟眾生的念想,眾生跟佛的感應都是同一個道理,你臨終的時候,你要趕快念想彌陀,這個很重要!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臨終的時候,你對彌陀的念想要生起來,這才有辦法。這個時候你創造一個彌陀攝受你的平台,你這個橋樑搭起來,阿彌陀佛的本願才能夠順著你的念想,進入你的身心世界,轉他成自。所以你臨終的時候不能慌亂,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你起什麼樣的情緒,你要告訴你自己,這都是虛妄的,輕輕的走過去就好了。
我們合理的推論,一個人臨終之前會走過一個生死關,你一生當中你打的最厲害的妄想會先起來。我們正常人很難臨終的時候馬上進入狀態,很難。一般來說,因為阿賴耶識它會起來,阿賴耶識會把你今生當中,你最熟悉的妄想現出來給你看,你這個時候必須要悄悄的走過去,應無所住,在不住妄想的情況之下而生其心,生起你對彌陀皈依念想的心,然後走過妄想了以後彌陀才會出來。
所以臨命終的時候,你的佛號跟你平常是不一樣的,諸位,因為你平常的時候,你的佛號是不需要經過考驗的,是吧,所以你不知道你佛號念的怎麼樣了。但臨命終的時候,它一定要經過考驗,幾乎沒有一個例外,臨命終能夠佛號走到最後的,一定經過千錘百煉,他一定要走過妄想關。所以很多人佛號平常念得很好,臨終走不過去,因為你平常是在佛堂念對不對?你把冷氣打開來、把手機關掉,然後命令所有人不准干擾你,對不對?然後你這樣把佛號念起來。
但是你臨終的時候不是這樣子的,諸位,他不是在冷氣房的時候,那叫內憂外患,妄想干擾你,生死業力要把你帶走;什麼叫帶業往生?一開始是它想帶你,最後它被你帶走,你有本事把它帶走,是吧?那麼這個時候臨終的時候妄想干擾你,內有顛倒妄想,外有生死業力,這個時候你得撐下去。所以你臨終的佛號是什麼樣呢?
往生的佛號是經得起考驗的佛號,跟你在佛堂念佛是兩種概念,當然你要有佛堂的栽培,才有臨終的正念,這也是一條線的。
諸位,你平常的時候念佛只有面對第六意識,知道嗎?第六意識一直no swea,知道吧?小case了,而你臨終的時候面對的是第八識,諸位你想清楚,第八識是你無量劫來的生命記憶體,那不是跟你鬧著玩的,那是真槍實彈我跟你講。第八識現前那你得有真功夫了,臨終的時候那是真本事了。
第六意識你念幾句佛號妄想就沒了,你說妄想沒什麼大不了的,你臨終正念,諸位,你平常的佛號是跟第六意識拚搏,你臨終的時候除了第六還有一個第八識,一個大老闆,那叫無始劫來的妄想跟無始劫的大倉庫,不只是今生。
所以你的佛號只有兩種可能可以衝過去,第一個堅定的信仰,第二個智慧的觀照,只有這兩種力量的結合。所以你平常就是養兵千日,你為什麼要學習?就是你每一次的課程都在加強你的智慧、加強你的往生的信願,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反正諸位你臨終的時候,你一定要面對你的無始妄想,一定要面對你的生死業力,一定的,但是你走過去了就沒事。
所以為什麼我們今天要修空觀?
就是告訴你達妄本空,你面對妄想之前,你最好知道它是一個如夢如幻的想像而已,它不是那麼真實,你最好知道這個概念,否則你如果把妄想當真,你就拼不過它了,你把它當真就拼不過它了。
所以就說,你現在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臨終做準備,因為那天總要到來。那個時候是臘月三十算總賬,你遲早要面對你的第八識,因為第八識只有兩個時候出現,對不對?第一個,你投胎的時候,當然我們都莫名其妙投胎可能你忘掉了。第二個你臨終的時候,第八識它一定要出來的,你遲早要面對它的。
但是我們的優勢在哪裡?你說我怎麼可能用今生幾十年的時間,去面對被我無量劫的生命所累積的第八識,我怎麼可能跟他對峙呢?有一個方法,因為它本來就不存在,這個是你的優勢。這句話你們聽懂嗎?你聽得懂那是你的善根,這個很重要。本來就不存在這句話多重要啊諸位,你臨終的時候能夠想到這句話,你就成功一半了,你只要想起這句話,它本來就沒有,達妄本空,你就成功一大半,你就要想起這句話就夠了,這是般若的智慧。所有的般若智慧都跟空性有關,先空掉它,你就有信心了。真實的東西就是真實的,哪怕它只是一顆鑽石,好過你所有的石頭。
為什麼我們微弱的佛號信願,能夠拚得過生死妄想。蕅益大師講一句話說:妄想不管勢力再大,它畢竟是虛妄的,虛妄是你平常自己捏造出來的,本來就沒有的,你自己打妄想打出來的。諸位,你看過哪一個人,是虛妄的東西把真實的東西打敗嗎?你看過嗎?
有,只有一種情況,你把它當真,那就有可能了。你弄假成真,那你就過不去了。
如果你是很清楚的知道它是虛妄的,那它就不是你對手,所以妄想到底實力有多大,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你把它當真,同一個妄想跑到你的心中,對你來說那就非常大了。一個有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一個有內觀的人,同樣的妄想跑到他的心中,這個妄想就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個跟你的性格有關係,如果你現在的個性還很執著,妄想對你來說可能勢力就很大了,諸位。
所以說每一個人都要經過妄想關、業力關,所謂的生死關,你先想清楚這關怎麼過去,因為臨命終的時候第八識它一定要跟你照面,一定要跟你碰面的,你遲早要面對它,你躲不過的,除非你念到像那位居士說的念佛三昧業盡情空,第八識已經被你破壞了,破和合識、斷相續心,它被你破壞了,但這種人很少。我們一般帶業往生第八識還是出來,但是你能夠不隨它轉,不隨妄轉。走過第八識的風暴,然後迎接彌陀的光明。
我這樣講的意思就是說,往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麼難,但是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麼簡單,就這樣子。就在你一念之間,你說它難,你要把它當真,的確它也是很難,一天到晚就糊里糊塗過日子,那真的很難。你說它容易它也就很容易。一念之間的轉變而已,你轉過來一念覺悟,它也就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往生難不難,答案是因人而異,因人而異。
我在講什麼叫往生難:你說它難,它真得很難,你說它容易真的很容易,這句話等於廢話。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子的,因人而異了。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個人的觀察:越到末法時代,我們所受的人事的牽扯越複雜,只有靠信仰,可能已經不合乎現代的趨勢。我講這句話的理由是:強調信仰式念佛的是唐朝,那麼到了宋朝、明末以後為什麼強調把禪觀的智慧放進來,祖師會這樣做,一定是怎麼樣?有它時代性的需要,要不然調整幹什麼呢?如果善導大師的法從頭貫到尾,能夠一路適用,那永明大師、蕅益大師不是多事嗎?這個法門的藥大家吃的好好的,你又開一帖藥出來是不是?
就是時代變遷根性有變,這帖藥要稍微調整了。
所以以前懺公師父跟我們說,越接近我們的祖師越重要,因為他的藥跟我們現在的根機更接近。你去看唐朝的時間,離現在將近兩千年了,那個藥對我們來說可能稍顯輕了。因為唐朝的環境跟現在的環境,唐朝的根機跟現在的根機可能有很大落差了。所以越近代的祖師所講的話,你要越小心越注意,因為越接近你的祖師,他描述的是這個時代大家共同的毛病,越接近你的祖師。我只是提出兩種概念給大家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