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8頁)

地藏菩薩的功德與無盡誓願

一、地藏菩薩的功德 經文: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細節。...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道交重點在於突破生死關,...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什麼一念清淨心墮入到三界...

如何供養才如法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養淨土的佛和穢土的佛,雖然是種種的...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

凡做大事的人,於小事決不肯輕忽

【原文】 當一切時,小心勤慎。且莫學說大話,不認真用心於小事。須知此種派頭,乃...

法供養雖勝,仍不廢財施,諸物若能觀空不著,便屬法供養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般若出,般若即法,是諸佛之...

信佛的人為何要供養佛像

其次一個問題,我們信佛的人,家庭裡面為什麼要供佛?《金剛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生。不從時、方、梵天、極微...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我想這樣,你憶念佛陀的...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個火燒的情況:躁動不安、...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阿彌陀經》中,十方諸佛出廣長...

法滅之時,獨留此經住世百年

《無量壽經》中,釋尊懸記: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

【推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目標:將當生往生淨土作為吾人...

一定要修智慧

為什麼我們要自修,不是經上講阿彌陀佛加持?是,阿彌陀佛一直放光在加持你,你怎麼...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力量出現,缺...

佛法只要你肯學,都有你要學的東西

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誰,也不...

善業不能改變煩惱,但善根不一樣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

【推薦】倓虛法師出家後度化妻子的精彩對話

一九二零年,我和禪定和尚,離觀宗寺,一塊回北方,預備到北京去請藏經,路過營口。...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了。修行最終是修我們當下這個...

常有吉神擁護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這兩句是承上面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而來。...

去聖時遙,人根陋劣該如何解脫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跳的時候,佛印禪師一看趕...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那麼什麼是權法呢?權法就...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生命...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富貴二種:貧賤者,固朝忙夕...

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法

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調順呼吸,不使有快慢不均,...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上的密咒

現在在家居士,你別看他愚夫、愚婦、老太太,他們真正往生的時候表現得很不錯,有些...

把持戒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的行法...

《善生經》中的夫婦之道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云何為五?一者,憐念妻...

《地藏經》傳授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地藏經》上所傳授給我們的修行的法門:當我們出生了之後,你還不知道,那時候你的...

蕅益大師《見聞錄》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員,心跡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暫主之。每隔數...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的難處時說,有覺有照,不免...

如何處理做義工與念佛修行的關係

問: 學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與義工所從事的各項慈善活動...

人生的立命之學

垂訓以格人非:垂訓就是建立好的教訓,來格除人性當中不好的東西。非就是非禮的東西...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對這個亡...

五欲的過患

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們趕快離開。出離很瀟灑,滅...

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棲

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當中有諸多的淨土,為什麼就唯獨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推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耳。這個很關鍵,就是念佛...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緣,首先說明我們修習止...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釋起來,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麼?我且來解析一下,可先分作兩大...

轉五濁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謂約生滅門,以...

【推薦】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離一切障故。 如理思維到...

法藏菩薩成佛以來已經十劫

【經文】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一隻螞蟻或者一隻鳥類...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過眼便是空花。...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這個人世間都有業障,你也...

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才能聞到佛法。什麼叫大善根...

善心善念能夠轉化一切障礙

昨天講到,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所有的宗教活動、...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勝義。世界勝義主要是一種...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

《金剛經》的宗旨

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了生死的要道。那麼《金剛經》以什麼為它的宗旨?《金剛經》...

《金剛經》讓你悟理見性

《金剛經》主要是教授我們,讓我們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見性,見性成佛,跟...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縣柏林禪寺。唐朝末年,有一位...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說長道短,正所謂有人...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生死涅槃,離此心外,無片...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望我們要不殺生;從尊重他人...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說的一回事,跟你心裡想...

《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譯的情形,我們就看到這部...

理雖頓悟,事須漸修

理雖頓悟,事須漸修。在理上你大徹大悟,在事上你還得漸修。我們六祖大師,他講經不...

真修實幹的青萱老和尚

現在要真正找到一個像徹悟大師講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重要性

阿彌陀佛保任一件事,這個事很重要,就是臨終接引。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這...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時的信願稱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號的,一定是精進辦道的,一定...

三界與安樂的對比

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

真心利益臨終父母,莫為虛榮而賣孝

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 至於自己所應盡孝...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啟示

禮敬諸佛 一者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指身業禮敬。通過禮敬,能降伏破除我慢的障礙,...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是冤家,親是親友。債主,就是給予別人或拖欠別人的人。冤...

勿使「菩薩」的真意義埋沒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廟宇的偶像為菩薩,從事燒香、禮拜、點燭、供養的,是非常的多,尤...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這一塊的因緣,我們叫做承...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誠的信仰。信仰...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彼岸的那個地方,...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障於定慧,令不得生。然此睡眠,...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也就是說二寶居士,皈依佛,...

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及圓寂事

東國重於般若,前代雖翻不能周備,眾人更請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師多務,又人命無常...

以法寶為對境修恭敬

所謂的法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記錄佛菩薩、祖師大德法教的經書典籍;一部分是法師...

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團隊,不局限於某一個人。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僧眾,對於各...

眼前萬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計,實無所生

佛說一切法從因緣生者,緣生無性,正示生無所生也。 人為萬物之靈,萬物為人之所知...

聖輝法師:我的戒和尚果公上人

為了紀念果公圓寂二十五週年,果公賢徒常福、常敏法師,擬出版果公文集,約我寫序。...

印光大師文鈔論集

淨土決疑論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昔之時,人根殊勝,知識如...

能悟法師:禪宗概論

一、緒 言 禪宗以傳佛心印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派中,是個特殊的宗派。又...

玄奘之路

第一集:亂世孤旅 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界,又有補處菩薩於中說法,...

彌陀名號聲聲喚醒夢中人

《觀經》告訴我們: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

修行要發三種心

今天是第一個七的第一天,我們注意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我們為什麼要打七?為什麼...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故云:從初得道,...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這樣講就簡單了。如...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這時代能夠好好修淨土念佛法門,是最為殊勝的。他是末法時代眾生的大慈舟航。修這個...

「如狼守齋」的故事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做...

親身經歷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加持之力

《地藏經》裡面,告訴我們種種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柘榮跟居士講《地藏經》的時候...

三聚淨戒功德難量,自持獲益轉授眾生

如明日月瓔珞珠者,日消罪霧,月照夜幽,珠療貧窮,律儀義也。日長善法,月得清涼,...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懺的功德一點都沒有

有時候,人的嗔恨心來了,什麼都不顧了,他的財富都不要,連妻子兒女也不要,就是要...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識」:八個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 八...

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得生安養

第九,業重可否往生疑 問:求生西方固所願也,但我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

末法最後住世一百年的佛經

佛教的法運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所以這種懸記也就是符合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