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譯的情形,我們就看到這部經典的重要性。

這種重要性從兩個方面可以得到啟示:第一,這些西域和印度來的翻譯大德,他要弘揚推廣一種異質文化,一定要把他認為最好的經典先介紹過來;第二,他也一定會觀機逗教,看看那個國土的眾生更適合什麼樣的法門能得到救度。這兩點就集中地體現在《無量壽經》的翻譯、選擇上。

可見,這部大乘經典,或者說由這部大乘經典所凸顯的淨土法門,跟震旦國人的根機非常相應。於是,一經翻譯,就在教內的僧團以及居士團體,乃至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就有實踐——不僅是讀誦、研究,而且是依教奉行,才有零星看到的一些往生的事例。

比如東晉的覺明妙行菩薩,就依《無量壽經》的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洛陽的闕公則,往生淨土之後來報信;還有比丘們念佛往生的事例。這些自發地依教奉行的個案,就像涓涓細流,終於彙集到四零二年左右,以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組建白蓮社為標誌的一個高潮。

一百二十三位蓮友,十八位高賢,他們結社念佛,大部分都有往生瑞相的這麼一個淨土的修行的驗證,在中華大地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就導致了唐宋時候的一大高峰,「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盛況。

那一種異質文明來到另外一個國家,不僅是精英人士接受,更重要的是廣大民眾接受,所謂的草根化。只有草根化,這種信仰才有生命力,不僅僅是象牙塔裡面的。

淨土法門的傳播集中體現著兩土世尊極大的慈悲,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有這個法門的建立和弘揚,才令一切的眾生有拯救的希望。

《佛說無量壽經》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