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煩惱痛苦迷惑的惑業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脫,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個是魔境。你要貪著於它,你就著魔了。看起來你很正常,你的法身慧命已經不能起妙用了,所以說你著魔了。怎樣在這些五欲六塵的魔境和煩惱業障的痛苦之中,去生起甚深的般若智慧的證悟呢?只有在這些惑業外境之中生起了甚深般若的證悟,我們才能夠真正地世間道中得解脫,得成就。怎麼修?《圓覺經》上有很透徹的開示,告訴我們要真正地在世間道中得解脫,要生起甚深般若的證悟的話,要按照四個步驟來修行,四步的功夫,粗的功夫,細的功夫和微細的功夫,和極微細的功夫。
粗的功夫是什麼?「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在任何時候,我們的心都不會去攀緣外境,就不起妄念。但是我們怎麼做呢?迴光返照,返聞聞自性。捨識用根,用六根的根性來照見它,而不要用六識去分別它。用六識分別它,你一分別,你就執著,你就起貪嗔,一起貪嗔就造業了,你就流轉生死了。所以「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這個是第一步的下手功夫。
下手很重要,第一步對了,後面都對了。第一步走錯了,步步都錯,所謂從初一錯到十五,那你修很久,你也沒有成就。這個是下手功夫,「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不攀緣外境,心不起妄念,不著相,這是第一步的功夫,不著相。
但是還不究竟,不著相是不是能夠離相呢?不能離相。要不著相,不離相。所以不離相,第二步就說什麼?「於諸妄心亦不息滅。」這是第二步修行功夫。為什麼不息滅呢?你知道嗎?因為你不可以離相,這個相,它就是真如本體的顯露,你要離相,要把這個相離掉,那就是法塵分別影事,所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妄心不要息滅,為什麼不息滅?因為你息滅妄心的念頭,還是妄念,就算你能夠把妄念壓住,也只是內守幽閑,猶是法塵分別影事,所以其實「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不要息滅它。怎麼辦?你只要不跟著妄念跑,不放縱它就好了。這個是第二步的修行功夫,不壓它,也不隨它,不會壓制它,也不會跟著它跑。跟著它跑是凡夫;壓住它是小乘,是聲聞、緣覺。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妄想境,開悟的人明白,這個世界,一切種種都是妄想境。一切有相的人、我、眾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鳥蟲魚,這一切都是妄想境。為什麼?因為都是妄想所蘊積的。無明為風,執著就為金,知見為火,愛慾為水,這樣,世界就現起來了,所以知道這個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蘊積的。因為我們不認識,不能夠體認真如自性,所以就無明妄動;一念無明妄動就覺上生明;覺上生明以後,明什麼東西呢?就有一個境界給他去明,就產生了境界相,所以就產生了妄想境。這個呢,《大乘起信論》講得很完整,很詳細。
為什麼「住妄想境而不加了知」呢?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明瞭了,怎麼樣?雖然它相是妄想境,但是它體性,還是真如體性,相是妄的,體是真的,所以我們不加了知,明白這個妄想境都是真心所顯現的,就好像無水就無波,沒有水就沒有波浪,本體都是不生不滅的真心,所以我們對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說妄想境,我們知道它已經是虛幻的,就不會去分別取捨,不分別取捨妄想境的好惡美丑,就是不加了知。這個是微細的修行功夫。
第四步的極微細修行功夫,就是「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我們對妄想境不加了知,我們的這個「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我們的心,平時凡夫的心,總是處在二元對立的概念裡面,我分別他是男的,她是女的;他胖,他瘦;總在分別這些,這個總是處在二元對立的,好像真與假,有與無,高矮胖瘦,種種的相對法之中。這個都是我們的分別念,分別心在作怪。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來的,無不從此法界流。所以我們現在「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就是無不還歸此法界,都是從一真法界真如自性流出來的,都是大圓覺海里面的浪花,所以我們不要去分辨它真與假,知道它都是真如自性的顯現,所以我們「於無了知,不辯真實。」
這個四句連貫起來,就可以開示我們,如何在生活中間,在環境中間修行,「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個是《圓覺經》上的開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