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淨行品》有一百四十一個頌,讀來朗朗上口,若隨文思忖,便感到一切處都能修行,一切時都能修行,一切事都是修行。這樣的廣大智慧讓人驚喜莫名。
如果你參加了一場演出,應該這樣存念:「伎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假如你戴首飾,可以這樣思惟:「著瓔珞時,當願眾生,捨諸偽飾,到真實處。」
如果你步行上樓,可以如此存念:「上升樓閣,當願眾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
假如你行佈施,可以這樣思惟:「若有所施,當願眾生,一切能捨,心無愛著。」
如果你去寺院拜佛,可以如此存念:「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無乖諍法。」
假如還拜訪了師父,可以這樣思惟:「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如果要打坐靜修,可以如此存念:「結跏跌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假如靜坐是為了修禪定,可以這樣思惟:「修行於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究竟無餘。」
如果靜坐是為了修慧觀,可以如此存念:「若修於觀,當願眾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諍。」
假如靜坐好了,應該如此存念:「捨跏趺坐,當願眾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若有人說,打坐就是為了修行,這還用說嘛!可穿衣吃飯都能修行。
著衣時如何修行?
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吃飯時如何思惟?
若見空缽,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軟。
得粗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著,絕世貪愛。
正受用時,應該如此思惟: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吃好飯了,應該這樣存念:「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時值中夜,要休息了,應如此思惟:「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穩,心無動亂。」
一覺醒來,「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起來下床:「下足住時,當願眾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走兩步,拿件衣服:「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
要出行了,應該這樣存念
發趾向道,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如無依處。
涉路而去,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
走了一陣下坡路,「見趣下路,當願眾生,其心謙下,長佛善根。」
可路又上坡了,「見升高路,當願眾生,永出三界,心無怯弱。」
走的是山路,崎嶇不平,「見斜曲路,當願眾生,捨不正道,永除惡見。」
但山頂上總有平路可走:「若見直路,當願眾生,其心正直,無諂無誑。」
路旁有一叢樹木,枝繁葉茂,「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
還有幾簇鮮花,「若見樹華,當願眾生,眾相如華,具三十二。」……
繼續前行,看到農夫在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然而這農夫卻在唱著山歌,「見樂著人,當願眾生,以法自娛,歡愛不捨。」
不幸在路上碰到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見背恩人,當願眾生,於有惡人,不加其報。」
沒想到,碰到了總統的兒子,「若見王子,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
還遇到了中央首長,「若見大臣,當願眾生,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迎面走來一個英姿颯爽的小夥子,「見端正人,當願眾生,於佛菩薩,常生淨信。」
盛夏實在炎熱啊,「盛暑炎毒,當願眾生,捨離眾惱,一切皆盡。」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趕緊洗個澡,「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噢!今天的功課還沒作呢,趕快誦卷《法華經》吧,「諷誦經時,當願眾生,順佛所說,總持不忘。」……不僅衣食住行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就是如廁、漱口都可以修行。
淨行品的智慧,就是開示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境界,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行,都可以善意地去面對。明代蓮池大師承傳了淨行品的偉大智慧,寫了一首《普勸念佛歌》,說一切人都能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累甚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祠得祀,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受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今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孤寡,孑然無礙,正好念佛。
若人遇難,遭逢如此,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裡偷閑,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經義,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學禪,悟得唯心,正好念佛。
若人求仙,求無量壽,正好念佛。
由此看來,任何人都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