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做到「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們必須怎麼樣?採取對立。就是生死是雜染法,四聖道是清淨法,我們要把染淨先切開來。我們一開始不要求中道,對立一點都沒關係,把染淨先分開,透過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重點在於「若心決定」,這關鍵了!
有很多居士私底下跟我講說:師父!厭離娑婆這件事情不用修習。你看我一輩子,我結婚以後到現在生了那麼多小孩,一路栽培他們,我吃盡了痛苦。我的人生經驗就可以告訴我「知苦」。
這個觀念不對!諸位,生命經驗是片段的。你今生,就不要說給你活八十歲,就是給你八萬歲,你所嘗盡的因緣也是人生裡面、三界裡面的小片段。但是,你思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遍整個三界的果報,上至諸天,下至三惡道。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不學佛法,完全憑生命的經驗,你這種對痛苦的覺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我們舉一個例子。
佛陀在講到八關齋戒的時候,他講一個公案說,「如狼守齋」。說有一隻狼住在一個山洞,這幾天連續下了七天的大雨,下得特別大,所以這個狼在雨中找食物都找不到,因為牧羊人都不出來,所以這七天出去以後都是空著肚子回來。第八天又下雨,它心裡想說,我今天不出去了,我今天就受齋戒了。我索性受個齋戒,反正我出去也找不到。受齋戒的時候它還發願,希望一切眾生得安穩住。它還發這麼好願。
它發願受持齋戒的時候,又發了好願,這個時候驚動了釋提桓因。釋提桓因說,哎喲,這隻狼能生起這麼好的願,又能夠受持齋戒。就要考驗它的道心。這釋提桓因就變成一隻小羊,在它的洞口前面咩咩地叫。這個狼本來發心要受八關齋戒,一聽到羊的叫聲,它肚子又餓了。
就跑到洞口一看,果然是一隻羊,就衝過去要吃這個羊。那個羊就跑,狼就在後面追。快追到的時候,這隻羊突然間變成一隻大狗,反過來要咬這隻狼。因為狼很久沒有吃飯了,沒有力氣。它一看,哎喲,是一隻很大的狗,一害怕又躲回山洞。在山洞又想說,哎呀,我今天果然是需要受這個齋戒。
它下定決心受齋戒,結果沒多久又聽到有羊叫的聲音。它一看,哎喲,是不是我眼睛看花了?再次專心地看,果然是一隻羊,沒錯!所以它又出去追,追到一半羊又變成一隻狗,又把它給嚇回來了。這次它真下定決心了,這次就算羊肉放在我前面我都不吃了。
佛陀講這個「如狼守齋」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個人修行,沒有發願,沒有以願導行,這個修行就是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刺激而產生變化。
有人就說,佛陀不是說調伏三界的業力要修我空觀嗎?幹嘛要知苦呢?你錯了!修行要以願導行,你一定要知道痛苦,然後才能夠產生出離心這種增上意樂,然後修我空觀才有效果。所以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就是佛陀要先講苦諦,然後再講無常、無我的道法,是這個概念。這兩個,出離心跟我空智慧,缺一不可的。
《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