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往生到我剎土的天人悉皆圓滿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如果此願不兌現,我就不成佛。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時,見到有諸多的佛在各個剎土示現八相成道,然而這些佛座下的弟子長相有差異,有長得莊嚴的,也有比較丑陋的。例如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憍梵波提,他由於前五百世做牛,因此就有牛吃草的反芻習氣,雖然證了阿羅漢,但還是被人譏嫌,所以佛讓他到天上去受天人的供養(天人了知尊者內在德性,生恭敬心,不致譏嫌)。
三十二大人相是指佛相。佛性無相無不相,佛應眾生的好樂示現三十二相。世間最莊嚴的相,是轉輪聖王所具有的三十二相,佛因是示現三十二相,然清淨微妙之德,遠勝於轉輪聖王相。
於此,概略地介紹三十二相。三十二相的名目及排列次序,大小乘經典略有參互,然大同小異。茲引《大智度論》的排列次序來分別予以講述。
第一,足下安平立相。佛的足底平直,接觸地面不會有間隙。地面若是有高差,佛足踏上去,地面即平展。此相是修六度所感得,表接引、導引、利益眾生之德。
第二,千輻輪相。佛的足心顯現千輻輪,其輪相有一千個輻(車輪的轂輻),此千輻輪相,表破愚癡、無明之德。
第三,手指纖長相。佛的手指柔軟、纖長。此相是由因地恭敬禮拜師長,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亦表明壽命長,能令眾生生歡喜心,至誠皈依。
第四,足跟廣平相。佛的足跟廣大平直,站立如山那樣堅固穩實,能作眾生之依怙。
第五,手足指縵網相。佛的手足一一指間有縵網。類似鵝或雁的蹼,只要張開手指就能現出來,合閉手指則不現。這是由因地修四攝法,攝持眾生而感得的相,表離煩惱惡業,至無為彼岸之德。
第六,手足柔軟相。佛的手和足非常柔軟,這是由因地以上妙飲食、衣服供養師長,或在父母師長生病時,親手為父母師長擦洗,親自奉事供養所感。在佛的果地上,此相表平等攝取親疏眾生之德。
第七,足趺高滿相。佛腳比常人的腳要長、寬、高很多,站立穩健,如須彌山山根,足趺呈高大圓滿之相。
第八,腨如鹿王相。佛的兩腨就像鹿王之腨一樣,纖圓之相。
第九,垂手過膝相。佛的手臂很長,立正時,手垂下來在膝蓋下面。此相由離開貢高我慢,好佈施,不貪著的德行所感。
第十,馬陰藏相。佛的男根是藏在身體裡面的,就像馬王那樣。這是由修清淨梵行而感得。
第十一,身廣長等相。佛的身體以臍部為中心,廣和長的距離是相等的。
第十二,身毛右旋相。佛身體的毫毛都是向右旋轉的。
第十三,孔生一毛相。這是佛的每個毛孔生出一毫毛之相。
第十四,真金色相。佛的身體呈真金色,這是離開瞋恚,慈眼視眾生而感得的相,能令瞻仰的眾生厭捨五欲的好樂,滅罪生善。
第十五,常光一尋相。佛有常光與放光二種。常光即為恆常具有;一尋是指兩手伸開的距離,相當於佛的身高。佛光明熾盛。昔有比丘尼向優波毱多尊者敘述,自己作優婆夷時曾向佛頂禮,當時她頭上的黃金首飾掉在了地上,想尋覓卻看不清,因為佛光太強,她黃金首飾的光色被掩蓋了。
第十六,皮膚細軟相。佛的皮膚細膩、柔軟,一切塵垢都不能沾染上。
第十七,七處隆滿相。七處是指兩手、兩足、兩肩還有頸脖子。佛的這七處悉皆圓滿丰盈,沒有凹凸不平。
第十八,腋下平滿相。佛的兩腋呈平展圓滿之相。
第十九,上身如師子相。佛的上身,包括頭部,威容端嚴,力量感很強,就像師子王一樣的健猛之相。
第二十,大直身相。佛在眾生中示現,其身軀是最高的。佛陀示現的身高是丈六,比一般人高出一倍。
第二十一,肩圓好相。佛的雙肩圓滿有力,就像象王的鼻子,有收與拓的抑揚韻律。給人以力量感,眾生覺得靠得上。
第二十二,四十齒相。佛的牙齒有四十顆,這是由因地沒有犯任何口業所感之相。
第二十三,齒密齊平相。佛的牙齒很密很整齊,沒有縫隙。
第二十四,四牙白淨相。佛的四十顆牙齒中,上下各有兩齒,這四顆白牙顯得比較大,而且像雪山的珂雪一樣潔白清淨。
第二十五,師子頰相。佛的臉頰有師子頰的骨感,具大威德。造佛像要表現出佛的威德。從宗教感來看,具慈、悲、威三要素的佛像才是有神韻的佛像。「慈」德可以眼神表達,慈眼視眾生;「悲」德要用嘴唇表達;「威」德得用方形臉以及師子頰的骨感來表達。
第二十六,常得上味相。佛食任何食品悉具美味,這是由於佛的口中有兩處分泌甘露泉水(俗稱津液),此口中津液能使一切食物變成最美好的味道。
第二十七,廣長舌相。佛的舌頭很長,很薄,很寬。藏教佛的舌頭能夠伸至髮際,把面部覆蓋住。然廣長舌,縮回口中時,不會有塞滿感,寬綽自如。
第二十八,梵音相。佛臍輪發音,深沉如雷,音質清淨哀雅,令眾生聽聞生歡喜,直透內心。
第二十九,目紺青相。佛的眼睛是紺青色的,即青中呈紅色,《讚佛偈》云「紺目澄清四大海」。
第三十,眼睫如牛王相。佛的眼睫毛又長又整齊,不散亂,就像牛王的睫毛一樣。
第三十一,頂上肉髻相。佛的頭頂上有高起來的肉髻,這是由教眾生受持十善法,自己也受持而感得之相。又由恭敬他人,因地謙卑托缽,降伏高慢所感。
第三十二,眉間白毫相。佛的兩眉之間有白毫,右旋放光,白毫伸展出來,長一丈五尺。這是應身佛的相。若是報身相,白毫有五須彌山長度,「白毫宛轉五須彌」是指阿彌陀佛報身的白毫相。白毫相展開乃是法界的神妙。此相是由見到眾生修戒定慧三學而隨喜稱揚讚歎所感的。
三十二相是一切諸佛都共同具有的,在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之後,最後用一百小劫,最短也得九十一劫來修這個三十二相。意謂修一百福才能莊嚴一相,三十二相就得要三千二百福來莊嚴,又稱千福莊嚴相。何謂一福?比如將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盲人都治好,令他們能夠重見光明,這才修到了一福;又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人命該死亡,能讓他們不死去,這就修到了一福。用一百福才莊嚴一相,可見三十二相的自力修行圓滿,殊為不易。
成就三十二相的總因,是要清淨持戒才能感得。若毀犯淨戒,尚且不能得野干身,更何況能感三十二大丈夫相!此三十二相乃是無量的善業福德所感。感得三十二相的方法,還有塑造佛像。《大乘造像功德經》云:若有眾生不是只為自己求出離三界,而是為了證得無上菩提這個目的來造佛像,即為三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這三十二相,少了就不圓滿,多了又顯得雜亂,所以三十二相不能增也不能減,可謂恰到好處。
菩薩莊嚴三十二相,乃是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法身功德,無形無相,而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才能寄寓法身功德。《大智度論》比喻,如同國王的女兒要出嫁,由於公主出身高貴,所以男方家一定要把房室佈置莊嚴、淨潔,各種傢具什物也都妙好,她才會嫁過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一定要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上正等正覺(即法身功德)才得安住。
所以,一尊佛像有沒有靈驗,有沒有感應,實際上就看它造得莊嚴與否。佛像莊嚴了,就寄寓了法身的功德,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功德,那一拜就有感應,能夠有求必應。是故,造佛像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釋迦牟尼佛說他因地行菩薩道時,每一世都造佛像。
又從利益眾生的角度來看,有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就能使眾生生起恭敬之心,知道具有這個相的佛陀有殊勝的德能值得崇仰。阿難尊者之所以要出家,就是由於看到釋迦牟尼佛相好莊嚴,於是心生仰慕,剃度出家。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介紹地藏菩薩因地四種身份的發願,其中首先介紹的就是地藏菩薩因地作長者子時的情形。當時,這位長者子見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千福莊嚴,因而生起了由衷的仰慕之心,就恭敬地問佛要作何行願才能得到這樣的相好。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向他開示,若想感得這樣的相,就要發大悲心,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長者子一聽,他就隨順佛語發大願:從今日盡未來際不可計劫,要悲心度脫一切苦難眾生,這些眾生得解脫已,自身方成佛道!可見,長者子最初也是看到佛的相好莊嚴而發菩提心的。
我等眾生相貌丑陋,三十二相中一相都沒有,然我等眾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就能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此乃阿彌陀佛以同體的慈悲,把果地上的福德恩賜給往生者,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窮子繼承慈父家業,驟然富貴。
淨土法門的奇特就在此處。吾人要有自信心,要直下接納阿彌陀佛的這份賜予,因為我們自性本來就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只不過是我們妄自菲薄,自暴自棄,才變成了現在如此丑陋的相貌。就好像一位轉輪聖王臥於黃金床上,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螞蟻,這只螞蟻為了腥臭骨頭渣滓爬行在丹墀台階上。當他執著螞蟻就是他自己時,便渾然忘記他本是黃金床上的那個擁有三十二相的轉輪聖王。我等眾生亦復如是。阿彌陀佛以大悲願力恢復了我等的本來面目,吾人當以感恩心信受接納。
這一願昭示:吾人一定要信受阿彌陀佛此願的功德,阿彌陀佛予以往生者三十二大丈夫相,這是何等的恩賜啊!證知,極樂世界是大平等的法界,由阿彌陀佛大平等的慈心所顯現,雖然國中天人煩惱還沒有伏斷,但在福德受用上卻有著如佛的相好德用。令諸往生者由佛相體認佛心,進而證入佛果。難信之法,勝妙之極。吾人信解此願,唯深感佛恩浩博而已矣。難信正難信在此處,勝妙也勝妙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