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時節,知何不須?然於一食,日別常法。但用步晷一法,足定方隅,縱在山澤,有迷依步,無不立曉。必時陰暗,以鏡映之。寧早不晚,是持護法。
古之高德,奉敬律儀。一食卯齋,用為常務。今時濁惡,啖食無時。設有營齋,遲留至暮。禪師講匠,坐受安然。
唯知取適於穢軀,豈念公違於聖教!糞蟲餓鬼,即此心成;銅汁鐵丸,豈從他得?有識高達,宜乎勉之。
【大意】
出家人須知「時」和「節」,知道吃飯的時間。以前用「步子測影」的方式很方便,不管住山、住茅棚,都用它來確定時間。假若遇到陰天,又怎麼測影呢,就拿鏡子來作。需要注意的是吃飯寧肯早一點,不要太晚,太晚就過午了,所以要謹護。
古時的大德持戒都很嚴謹,每天僅一頓,常常在卯時就吃完飯了。
元照律師感慨,當時(宋朝)禪風興起,學戒律的人慢慢少了。吃飯的時間完全不依照戒律,把檀越供養的飲食也會留在晚上安然地受用,只想著滋養身體、顧好皮囊要緊,這不是公然違背佛戒,任憑遭受將來的苦果麼?所以因為貪心作祟,糞裡的蟲、飢餓的鬼感召眼下的果報,乃至喝滾燙的銅汁、吞燒紅的鐵丸同樣如此。所以有智慧的人,應該慎行,好好勉勵警策、嚴格要求自己,謹護佛戒。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