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下,皆不退轉故。聚者,會也,即文中諸上善人之會,今謂入此聚中,見佛聞法故。六心墮落者,身子發菩薩心,已證別教六住,因逢乞眼,遂退大心,沉淪五道。——《彌陀疏鈔》
此段繼續討論教起緣起第五——勉進初心菩薩親近如來。前文援引龍樹菩薩三個比喻,嬰兒傍母喻、小鳥纏枝喻,以及取船救溺喻,表明初發心菩薩,自具煩惱,欲於五濁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亟須至心信願稱名,求生極樂淨土,親炙阿彌陀如來。
何以故?若得往生極樂世界,便入大乘正定聚,一生疾速圓成佛果。此乃阿彌陀佛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願之保任。願文云:「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經典中將根性不同的眾生,以類聚之,概括為三種:第一類是邪定聚,以凡夫邪外,必定墮入六道輪迴者。第二類是不定聚,能否解脫隨緣而定,遇善緣即超升,遇惡緣即墮入輪迴。此以信位行人為主,進退不定。第三類是正定聚,決定獲得菩提涅槃果證,屬大乘圓教初住以上者,又稱不退轉位,又稱阿鞞跋致菩薩。
今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仰蒙佛願光明攝受,往生極樂蓮邦者,無論品位高下,功德淺深,若聖若凡,悉皆於七寶池蓮華化生,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皆為阿鞞跋致菩薩,親聞阿彌陀佛說法,摩頂受記,悟證無生法忍,逮得智慧辯才,神通自在。爾後再回入娑婆世界生死苦海、煩惱稠林,廣度眾生,方能任運廣作度化眾生之佛事,如得船救溺。
否則,或遇佛法,孜孜修行,茲因煩惑甚厚,福智不足,欲度眾生,無有是處。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各入別教第六住(即圓教第六信),其間值惡知識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趣中。
如舍利弗曩昔發菩薩心,已證圓教六信位,誓願廣大,欲度眾生。忉利天王便變化成一年少婆羅門,前來勘驗,在十字路口為母向眾人乞藥引子,雲需要發大心的修道人的眼睛,方能奏效。舍利弗自忖:我正發大心度眾生,這不機緣來了。即毫不猶豫地將左眼挖下來給婆羅門。
此婆羅門見之,責怪云:「我要的是右眼,你怎麼這麼心急,將左眼給我呢?」舍利弗心想:幫人幫到底。便毫不吝惜地將右眼剜下來給他。誰知此婆羅門接住右眼,放在鼻子邊嗅了一下,便說:「這是發臭的眼睛,不中用。」說完,將眼睛拋棄地下,併用腳踐踏。這下舍利弗受不了了,惱怒地說:「你這個弊人!」心想眾生太難度了,還是自己修行作自了漢吧。
舍利弗因逢乞眼因緣,遂退失大乘菩提心,動經無量劫,沉淪五道,無由解脫。證知自力修行,欲獲自利利他果證,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