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佛號的特色

東林佛號的特點是比較緩慢,並且注重兩個要點,就是一句佛號跟步子統一,一句佛號四個步點:「南無」一步,「阿彌」一步,「陀」一步,「佛」一步,不能隨便亂走。這是我們在實踐當中總結的一個教訓。原來念佛都是步子隨便走,誰知道越走越快。步子跟心念有很大的關係,你步子隨便走,說明心裡散亂。如果步子給它有序化,一句佛號就走四個步點,那就能幫助內心能夠有序,對治散亂的心。這是第一個經驗。

第二個經驗,就是東林佛號是要深呼吸,把氣吸到丹田,就是腹部,用腹部丹田的氣去念,一口氣把一句佛號念完。中間再停頓六秒鐘或者七秒鐘來吸氣。這樣的一個方法,我們也是總結出來的。一般原來念就是用胸腔的氣去念,然後念呢,就是念一句念長一點,他中間會停頓。

或者「南無」就停一下,「阿彌」停一下,顯得整個佛號不能一氣貫成、貫穿,而且支離破碎。那胸腔去念,容易念得累,念長時間用胸腔的氣高嗓門去念,喉嚨就會沙啞。那麼如果我們是用丹田的氣去念,自然而然這個氣通過發音的七個器官,就能夠把聲音念出來,不費力。而且丹田的氣去念,念得比較的深沉,有穿透力。

那麼用什麼氣去念很重要,就好像很好的茶葉,但是是用自來水去泡,還是用那個泉水去泡,它不一樣。那個泉水去泡的茶葉,能泡出它的本味,用自來水有漂白粉等氯什麼的,它那個水不乾淨,它那個茶葉泡出的味道就不一樣。所以這樣去念,常常你念的時間越長越能體會東林佛號的這個長處。你念兩三個小時沒有關係,胸腔去念,念得很快、念得很高,不會有感覺。但如果你要晝夜二十四小時都念的話,或者七天長時間念的話,一般的寺院那種很高,胸腔去念,就會顯出他很難念下去。

這是我們可能有些居士,包括比丘到東林寺念佛的一個體會。但是他由於念快的東西念慣了,忽然把他慢下來,他覺得不習慣。其實快是我們現代眾生的一種常態,因為現在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什麼都談快。走路都得要小步跑,要談效率嘛。所以這種快也使我們的心念快。

那麼,快的心就是無明的表現。無明的心,煩惱越重它越快。那這個真如妙覺之心,它是很安和的,很安詳的,很徐緩的。如果我們比丘一天到晚都很快的話,人家就:「哎,不像出家人樣子。」出家人可能要慢一點,慢幾拍。這個老和尚都很慢,慢慢走,慢慢講話。那麼這樣去念,大家要比較一下才會知道東林佛號有它自己的一些特色。剛才我這講是不是在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味道呢?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才來判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