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四項原則

怎麼做人呢?做人有四項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賺錢很重要,值錢更重要。

你的生命值錢嗎?你賺很多錢就一定會受到大眾的尊敬嗎?不一定。你有沒有錢,錢有多少跟你的福報大小有關係。你值不值錢,其實跟你的心靈有沒有覺醒有關係,你見性的智慧有沒有開啟有關係。所以要讓我們的生命更值錢,我們要過更值錢的生活。一個人如果值錢,他現在暫時沒有錢,他很快就可以有錢。打個比方,范曾畫那個鐘馗,幾筆就畫成了,隨便一幅拿出去就幾十萬,幾百萬,值錢的人哪怕沒錢馬上可以有錢。有錢的人不值錢呢,你看如果是那些紈絝子弟的話,很快揮霍掉了。所以外在的一切資產財富都是無常的,五家共有的。要讓我們內在精神更值錢,心智更成熟,生命境界更高遠,人生格局更開闊,這樣子你就無往而不利。

第二個原則是做事成功很重要,做人成功更重要。

做事情當然要成功,但是如果你做人不成功的話,你做事情也很難得到大成功。打個比方,你看李嘉誠80多歲了,生意做得很大,華人首富,但是去拜訪過他的人都讚歎他,為什麼?只要給他預約了,如果你去他這個長江實業的大樓去拜訪他,到了那個樓層電梯開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李嘉誠畢恭畢敬站在電梯口,來迎接你,然後伸出名片自我介紹——李嘉誠。那誰會這樣子?很多人有一點小成功就開始擺譜了,很傲慢,這樣就是差距,是不是?

所以做事成功很重要,做人成功更重要。你如果是做人成功了,能夠讓你做事從一個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如果做人不成功,做人失敗了,那你暫時成功可能會招致困難。

講個例子吧,哈佛大學的校長當然知識很豐富,智商也很高了。有一次他就遇到一對老年夫婦來拜訪他,衣服很朴素,甚至於很寒酸。然後進到校長辦公室以後,這個兩夫婦都顯得很悲傷,然後對校長說,我們夫婦兩個有一個獨生兒子,這個獨生兒子就是哈佛大學的學生,但是很可惜,他今年暑假的時候,因為車禍去世了,所以我們夫婦兩個很悲傷,很憂傷,我們希望能夠在哈佛大學裡面,以我們兒子的名義來留下一點紀念。這校長馬上就發火了,說:你要搞清楚,你兒子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如果他就可以在哈佛大學留下一點紀念,那我們這個學校這麼多學生個個都來留紀念那還得了。

這對夫婦就說,那我們也不是說一定要去留個墓碑留個什麼東西,我們是希望以我們兒子的名義建一棟樓,然後寫上兒子的名字。這個校長用很輕視的眼光,看著這夫妻兩個穿著很朴素,不像有錢人,他說:你要搞清楚,這個一棟樓造價可不低,至少要一百萬美金。很不相信他們的樣子,這個老太太就回頭望著她的丈夫說,哎呀!原來一棟樓這麼少的錢啊,那我們乾脆就以我們兒子的名義去造一所大學好了。什麼大學?斯坦福嘛,我們都知道對不對?斯坦福可以說是這個美國科學創新的一個活水源頭。那我們要感謝誰,當然要感謝這對老夫婦。

事實上也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成功,我們做事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做人不成功,他的成功是暫時的,為什麼?因為他的團隊將要離他而去。做人成功,他的不成功也是暫時的,為什麼?做人成功了,他的精神生命越來越高遠了,他的心胸越來越博大了,然後當然得道多助,他的事業也能取得成功。

那麼怎樣能夠做到做人成功?佛教裡面有所謂的淨業三福,這個是做人成功的標準。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有孝順父母的心,父母是我們福報的源頭;要尊敬師長,師長是開啟我們靈性智慧傳承的根本源頭導師。然後慈心不殺,不殺生不跟眾生結惡緣;修十善業,做種種善事。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前者是人世間,人天的做人成功。第二福是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的做人成功,精神境界的超越。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是成菩薩成佛的成功,不單單是得到事業的成功。我們因為內容比較多,就不多說了。

第三個原則就是我們做人一定要有種種的人際交往,我們的行為方式是什麼?行為方式的提升是要能夠以利他為中心,要能夠超越自己的那個原來的這種局限,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你看這個社會有三種危機:信仰危機、誠信危機、公信力危機。隨便一點什麼事情大家就鬧起來了,很浮躁啊,為什麼?根本原因在哪兒?根本原因就在於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你想想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的人生格局能大到哪裡去?只有他自己那麼一點點大了。所以要擴大我們的人生格局,就是要能夠超越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樣的人生格局,要拓寬提高自己的人生格局,就是以利他為中心。古人也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樣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夠成就人生的大格局,有了人生的大格局才會有事業的大境界大成功。

當然佛教裡面就講很多,怎麼去利他呢?有六度四攝:佈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這個是四攝;六度,佈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等等。這個我們也不展開來說了。

第四個原則是思維方式的超越,就是我們要由這種凡夫的邏輯思維提升到聖者的直覺思維,靈感思維,禪思維。

這樣要能夠做一個有思想的人,代表了你精神生命的成熟。做企業的人,要做一個企業思想家,不單單是企業家;做學生要做一個優秀的有思想的學生。

怎樣可以實現呢?有一個簡單方法,我們知道金克木先生是一個學識很淵博的學者,金克木是怎樣得到那樣廣泛的知識的呢?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尤其是他晚年的那些著作,我不知道大家看過多少。一個考古專業的人來到他家裡,他就跟他談考古;一個人是學邏輯學的,他就跟他談邏輯;你是學梵文的,他就跟你講梵文。反正幾乎就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為什麼能夠有這樣優化的知識結構?為什麼有這樣廣博的知識?

他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他年輕時候在北大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他想了一個什麼方法呢?他所有欣賞的崇拜的那些著名學者,他們來圖書館借書的時候,他就把那個學者的書目抄下來,人家看完了,他再借出來看,所以等於是整個北大最優秀的那些智慧的大腦,都能夠為他所用,所以他才能夠迅速地成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