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顛倒妄想有這兩個要處理

《楞嚴經》講這個顛倒妄想,其實顛倒妄想是很多很多。但是從淨土宗這一塊,我們只要處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顛倒妄想就好了。有些顛倒妄想不障礙你往生,有些顛倒妄想會障礙往生。淨土宗就是先把會破壞你的心跟彌陀感應道交求生淨土這一塊的顛倒妄想——這個核心的顛倒先抓出來。

從淨土宗的角度,我們的顛倒妄想有兩個要處理:第一個,貪戀娑婆;第二個,不樂淨土。

那麼貪戀娑婆世界,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好樂淨土,這個等到後面的單元——《念佛篇》跟《淨土篇》,我們再來深入地討論怎麼樣培養自己好樂淨土。

一、生死輪迴

現在我們先來談一談,怎樣來對治我們深生愛著的娑婆世界。我們之所以愛這個娑婆世界,其實它是有很長的歷史,也是有原因的。理論上來說,當我們在三界投胎以後,這個娑婆世界給我們的痛苦遠多於快樂。如果你願意冷靜地回想,我們一路走來痛苦的時間長,快樂的時間少,所以每一個人一生當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得不償失的,因為痛苦跟快樂的比例,不成比例,我們得到的痛苦壓力,遠多於快樂的時光。但是矛盾就矛盾在我們還是願意來輪迴,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

《楞嚴經》講出一個道理,因為我們的心起顛倒了。當我們的心跟娑婆世界接觸的時候,第一個,我們產生一種感受,我們會去感受外在世界給我們的快樂跟痛苦的感受。當然我們遇到痛苦的感受,直覺就是排斥,趕緊遠離,但是可怕就可怕在——我們從小的、年輕時候的生命經驗,有些快樂的感受,而這個快樂的感受,當在我們心中生起的時候,加上我們的想像力,我們把這個快樂的感受,透過我們的名言想像把它無限地擴大,它本來沒這麼好,但是被你的妄想一打下去,它變成是十全十美地好。

一個人的妄想打久以後,第六意識活動久的時候,它難免就會跟第七意識接觸,那種執取,所以你想像久以後,你的心就有所住。我們自己對娑婆世界這種快樂的經驗產生了影像,在時間盤旋久了以後,我們的心就住在這個影像上,從此以後,我們沒有人在乎外在的世界了;從此以後,不管這個外在世界給你多大的逆境,你都可以承受,因為你希望你心中的影像再一次的出現,你現在只看到你那個時候對娑婆世界的認知,只活在自己的妄想當中。你為了使令這個妄想在你的生命再一次出現,再大的痛苦你都能夠忍受,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被娑婆世界欺騙。

其實與其說我們被娑婆世界欺騙,倒不如說我們被自己的妄想欺騙,因為我們自己不想看外面的世界。《楞嚴經》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被自己的妄想騙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娑婆世界的原因。它本來沒這麼好,是我們把它想像得美好,然後我們住在這個妄想裡面,不願意看到外在的世界,就使令我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輪迴。直到偉大的佛陀出世,他把我們從妄想裡帶出來,看到生命的真相。

那麼娑婆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它的真相是什麼?我們來看看佛陀怎麼說。

今天你要通過生死關,一定會有很多妄想,從過去生我們已經種下了很多妄想的影像,可能是對財富的影像,可能對男女美色的影像,也可能對名聲的影像,這些影像都是地雷,臨終它一定會出現來引導你、誘惑你,讓你放棄求生淨土。這個影像,你要能夠有本事不隨妄轉,你就必須把娑婆世界的真相看明白。你要放下娑婆世界,你必須看破。一個人看不破,你不可能放下!這個東西不能勉強。你看不到真相,你一定是跟著妄想走,這一關你就過不去了。所以我們必須透過佛陀的教法,如理思惟,讓我們慢慢地撥開心中的妄想,看清輪迴的真相!

輪迴的真相,按照佛陀的教導,有兩個真相:第一個叫「諸行無常」;第二個叫「諸法無我」。

第一個,「諸行無常」。娑婆世界當然充滿了快樂,更是充滿了痛苦。不管快樂痛苦,都有兩種相狀:一個是無常,就是不安穩,可以說,對我們產生最大的傷害就是不安穩,所有快樂的基本就是安穩,你要有安全感,你才有快樂。恰恰娑婆世界它什麼都可以給你,但是它不可能給你安全感,包括福報再大亦復如是,因為它有死亡的問題。你說這個今生,雖然很不如意,但是你好不容易這幾十年來,也就適應了。適應以後,生死輪迴把你的生命因緣破壞,你死掉了,死掉以後又把你丟到其他地方去了,比方丟到非洲去了;非洲你也適應了,適應以後,又死掉了,又把你丟到亞洲來。所以你在這個三界裡面飄蕩,你就是「流轉三界中,何處是依怙?」你沒有安全感的,因為你不知道你來生要去哪裡。這個就是流轉生死最大的障礙、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永遠沒有安全感——無常敗壞,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諸法無我」。生命是變化的,人生是動態的,它不是一個靜態,但是它怎麼變,你沒辦法主宰,你也沒辦法規劃,人生,來生你沒辦法規劃。所以在這個沒有安穩性、沒有主宰性的兩大相貌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娑婆世界的三種結果:第一個,「週而復始」。回顧我們的輪迴,沒有一個人是永遠快樂,也沒有一個人永遠痛苦,它是苦樂摻雜,而且是週而復始。按照印光大師的說法,大概三生是一個輪迴。就是說,一個人,可能你本來是在一種痛苦的低潮,而痛苦的果報,會引申一個人的慚愧心,謙卑、慚愧,你就開始,反正我資糧不夠,做法會的時候,別人去念佛,我就偷偷跑去掃廁所,把廁所掃乾淨了,讓大家來使用,因為你福報差,你會認命。那麼你這個資糧夠了以後,你來生大福報的時候,你就開始放逸了。放逸以後,你就造罪,造罪以後又墮入到痛苦的領域裡面去,所以你永遠是在一種週而復始的狀態中。

所以我們人生的曲線,它不是一條線,它是拋物線。它是快樂、快樂、快樂,快樂到一個極限的時候,物極必反,開始痛苦、痛苦、痛苦,痛苦到最後的時候,痛苦的刺激,遲早讓你生起慚愧和懺悔,然後你又開始積集資糧,又開始快樂。所以在娑婆世界的生命領域當中,我們是快樂跟痛苦不斷地輪替,沒有人永遠站在高位,也沒有人永遠處在低點,這個就是人生。

第二個,「輾轉相續」,這個是最可怕的。輪迴的可怕,來自於它是無窮無盡地折磨我們。念佛人關鍵在決心,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成敗就是在你那一念真實的信仰跟堅定的願力,就是你到底對於解決生死輪迴有多大的決心。有些人對於處理輪迴還是不知道怕,他並沒有很強烈的要去改變的意願。但是你最好想一件事情,就是說輪迴這件事情它不會自己停止,這個最可怕!

我們今生遇到很多的災難,只要你稍微挺一下,它就過去了,在我們一期生命當中的痛苦,往往都是一時的,你只要忍住,因為業力的釋放,它是有限的。但是輪迴,它是死亡以後又得一個果報,死亡又會得一個果報,就像大海,你往前看,看不到邊際,往後看,也看不到邊際。也就是說,當你不處理今生,你沒有百分之百決心的時候,請你想一想,你今生不處理,你來生還得來,來生你的福報可能還在,你還不想處理,你第三生還得來,總有一天輪迴把你逼到受不了了,你遲早得處理。也就是說,早處理晚處理,你一定要處理,因為你不處理,它就這樣下去,看誰耗得過誰,那麼你越晚處理對你是越不利。

按照佛陀的說法,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你的成功機率是越來越少,所以你今生最好是背水一戰。因為你今生不處理,你以後遲早得處理,而你以後要用加倍的精神體力,才能夠跟今生達到一樣的效果,就是我們今天能夠下決心,看到輪迴是輾轉相續、無有止境,你遲早要處理,那乾脆今生把它處理,一勞永逸,反正你遲早得面對。

第三個,是「毫無意義」。我們身心所受的痛苦,有一種痛苦會讓你增上。比方說,你在佛堂裡面拜佛,拜得精疲力盡,有時候爬不起來,但是你還是堅持自己,不能拜要他拜!不能念要他念!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痛苦會讓你增上,會讓你消業障、增福慧,增上。我們在輪迴當中所受的一切身心的折磨,是毫無意義的痛苦,你不可能從中得到任何的啟示跟增上。比方說,活到現在,我們生生世世地輪迴,其實我們每一次生命都很努力,我們也沒有閑著,但是現在得到什麼呢?什麼也沒得到!還是一個標準的生死業障凡夫。所以輪迴當中,如果這個痛苦是有意義的,那我們可以繼續受下去,而實際上是毫無意義,就是說,你待在這個地方受苦,你是白受苦了。

所以我們做一個總結:在輪迴當中,雖然有一些美好的快樂,但是結論——得不償失!就像佛陀說的刀上的蜂蜜。我們曾經在輪迴當中,得到一些快樂的感受,但是你可別忘了,當你去舔蜂蜜的時候,你一定也被刀子給割傷了。我們願意追求快樂,身為一個凡夫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應該追求一種沒有過失的快樂。

我們同樣是做了一些善業,我們同樣佈施、持戒、憶佛、念佛,其實我們是可以把善業,透過我們智慧的引導,把它往淨土的方向引導,讓這個快樂在淨土表現出來,而這種快樂是沒有過失的。所以我們應該是該改變思考模式的時候了!我們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善業,全部在輪迴裡面去享受,因為這樣的快樂,過失太大了,我們為了追求那個快樂,卻付出了輪迴的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

二、出世涅槃

那應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把所有今生的資糧,往淨土的出世涅槃去迴向!因為它的涅槃是寂靜,是安穩快樂。

這個寂靜的意思,簡單地講就是遠離過失。它因地上,不起顛倒的煩惱;在果地上,沒有老病死的障礙,它是一種自在的安穩快樂。臨命終的決心,不是到臨命終再下決心,因為臨命終的時候,你根本沒有時間下決心,所以我們必須在平常就下定決心,就是說來生到底要去哪裡,必須要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如果你念佛只是想要求感應,讓你今生消災免難,你不要靠願力,你只要靠信心就夠。但是求生淨土,一定要從信心再加一個願力,而這個願力就是很重要的智慧抉擇。

佛陀在經典裡面,講一個譬喻,他說獅子跟白鶴的關係。他說,有一隻兇猛的獅子,它是野獸之王,它看到動物就去追,就把它吃了。有一次它吃了一隻小鹿以後,這個鹿的一個骨頭就卡在牙齒上,非常難受,它就跑到了河邊去向一隻白鶴求助 …說:你可不可以把我的牙齒裡面這個骨頭挑出來,我會好好報答你。這白鶴說:好啊,對我來說舉手之勞。

這個獅子就把它的大嘴張開,白鶴就用它的尖嘴,往它牙齒裡面挑幾下,就把骨頭給挑出來了。挑出來,獅子很滿意,就準備走了,白鶴說:慢,你老人家答應我,把你牙齒裡的骨頭挑出來的時候,你得報答我,獅子說:我報答過你。白鶴說:你什麼時候報答我呢?獅子說:你在我的嘴裡面活動的時候,我沒有把你咬死,就是報答你,這個就是天大的報答。

佛陀的意思就是說,你跟獅子往來,它不咬死你就是報答,這個獅子就是生死輪迴。佛陀是鼓勵我們菩薩,你不要期望輪迴給你快樂。雖然我們積集很多的資糧,你只要在生死輪迴當中能夠遠離災難,這個就是輪迴對你最大的報答,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獅子,它的本質是凶暴的。佛陀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把所有的資糧都迴向到涅槃去,你不應該對輪迴有所期待。一個修行者只要平平安安,這個就是輪迴對你最好的賞賜跟報答。不要在輪迴裡面想要追求快樂,你應該把快樂留到淨土去,那種無過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