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雜名)又作屈滿囉。蓮華之未開者。僧睿之法華經後序曰:諸華之中,蓮華最勝。華而未敷,名屈摩羅。敷而將落,名迦...(人名)曹洞宗,洞山良价禪師法嗣本寂禪師之別號。由住處而稱也。大明一統志撫州府曰:曹山在宜興縣北三十里,舊名...(術語)像法之時運。佛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正法後一千年為像法。像者似也。西域記十二曰:黃圖流鷲山之化,赤縣演龍...梵語 saptavijāna-sthitayah。有情依果報受生三界,其識所愛樂、止住之處有七,又作七識處、七識止處、七神識止處...(界名)Sunirmita,天名。譯曰化樂。見智度論五十四。...(名數)無輪王時,贍部之一洲,分為四主:一東人主,自雪山以東至於東海,其氣和暢宜人,為人主之國。二南象主,自...【信等心所何受何應】 p0871 成唯識論六卷八頁云:此善十一、何受相應?十、五相應。一、除憂苦。有逼迫受,無...(1874~1952)江蘇無錫人。字仲祐。號疇隱居士。幼通經史,長而中西兼貫,長於算術、醫學、詞章、考據,通日文。曾...【四諦喻】 p0426 瑜伽九十五卷十二頁云:復次苦諦,如諸疾病;集諦如起病因;滅諦如病生已而得除愈;道諦如病除已...(術語)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門。佛者假之。以顯佛菩薩和威德光,近諸惡人,又示現種種身之義。如觀音之...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具三世,合為九世。即過去之過去、過去之未來、過去之現在、未來之過去、未來之未來、未來之...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隨隨便便說人家的短處.或揭發別人的隱私,不僅有礙別人的聲望,且足以表示你為人的卑鄙。 ...
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有人愛拿自己的長處去揭別人的短處,心內意外,優越感不請自來,癡慢孳生不輟,好一個自陷局域...
念佛何以能具定學?《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前言】 本光碟所提建言絕非針對任何道場或個人,純係依據修行三十載所見所聞,就一般常見弊病,至誠懇切,慨陳管...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體本真,無欠無餘,清淨光明,不從他得,皆自本有。惟在你們不...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學生出遊,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好煩啊!似乎心裡頭積滿了無數的委屈,心裡頭承受了一大堆的不...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這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 他在未出家前是個獵人,專門捕捉海獺。有一次,他一出門就抓到...
二道
【三藏法數】
[出婆娑論並淨土十疑論] 一難行道論雲。於五濁惡世無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蓋言娑婆世界。塵境粗強。五慾障蔽。難入於道。故名難行道。(五濁者。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也梵語阿鞞跋致。華言不退轉。梵語娑婆。華言能忍。謂於此世界能忍受諸惡也。五欲者。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二易行道謂憑信佛語。修行念佛三昧。求生淨土。復乘阿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上篇:二觀行 | 下篇:二諦 |
阿那含的簡稱,為小乘的第三果名,華譯為不還,即不再來欲界的意思。...
屈摩羅
曹山
像運
七識住
須涅蜜陀
四主
信等心所何受何應
丁福保
四諦喻
和光同塵
九世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說話的禁忌

凡事推因驗果,皆可論及過去與未來

念佛具足定學之實事
【推薦】祈願正法重現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