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499)南齊僧。安徽壽縣人,俗姓朱。少而神思沉審,安苦務學。初從彭城曇度學三論,後隨廬山慧龍研習法華,對法華宗旨獨表新異,後棲止於建康中興寺,研究涅槃及其他經典。劉宋大明年間(457~464),徵君何點招僧大集,請師開堂說法,聽者達七百餘人,此外又常應竟陵文宣王、東海徐孝嗣之請而講說。師戒行清嚴,稟性和穆,含恕安忍,喜慍不彰,問論中有加以嘲謔者亦不以為忤。博覽眾典,但以法華經著稱,一生講說多達二五二遍。南齊永元元年示寂,世壽六十六。有關師對法華經之所見,散見於法華經玄義卷九下、法華經文句卷一上、卷二下、卷三下、卷六上、法華玄論卷二、卷八、卷九、法華義疏卷一、卷二、卷九、法華經統略卷一等。[梁高僧傳卷八、六學僧傳卷二十一、釋氏六帖卷十] p571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見到真理。聲聞乘要在預流果以上才能見諦,菩薩則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見諦。...(譬喻)毀破戒僧之譬也。佛藏經指鳥鼠僧之譬喻。釋門歸敬儀曰:捕鼠之證,頻繁於胸臆。...止息生死輪迴之苦。「一切皆苦」,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若能脫離身心諸苦,即能了生死、至涅槃。如老、病、死等三種...【第二靜慮有四支】 p0969 瑜伽六十三卷四頁云:問:第二靜慮有幾支?答:有四支。何等為四?一、內等淨,二、喜,...真實之異熟果。為唯識宗所說第八識總報之果體。又稱異熟。若對真異熟而言前六識別報之果,則稱異熟生。唯識論樞要卷...普遍遊行的煩惱,亦即一切煩惱起因之根本煩惱。...【麤重相】 p1472 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頁云:云何麁重相?謂若略說、無所堪能,不調柔相;是麁重相。此無堪能不調柔相...(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之略名。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術語)本地與垂跡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薩及佛,由自己之實身,變作許多之應化,以化眾生。其實身為本地,分身為垂...【中有有五名】 p0362 俱舍論十卷十三頁云:諸趣生已,皆謂已生。復說求生,為何所目?此目中有。由佛世尊、以五種...指真實不二之觀法。大寶積經卷一一二(大一一·六三四中):「百千萬劫,久習結業,以一實觀,即皆消滅。」 p76...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近來經常有女居士問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夠放下俗緣,出家修行,是非常值得讚歎的,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 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路途識得了,生死一起休。所以我們想學佛...供養是積累福報資糧的最主要方法,須知福報皆從供養布施而來。只有供養才能顯示出修行的決心、不退心和信心。應將自...在佛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位土財主,雖然非常富有,但是內心卻十分空虛,總覺得家裡還少了什麼似的。 有一...今天在禪堂裡面種的是般若因,所以禪堂裡面稱智慧堂,稱選佛場。這是種的是金剛種子,如是因如是果,因地不真,果招...以前我去買小魚小鳥,總是對賣主不屑一顧,有一種高傲的心態在作祟:你們這些不懂因果的可憐人,做這種撈魚打鳥的惡...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
僧印
【佛光大辭典】
上篇:僧正 | 下篇:僧次 |
【八言說句】 p0078 瑜伽四十九卷二十頁云:何等名為八言說句?謂如是名、如是生類、如是種姓、如是飲食、如是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