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譯。又稱僧伽羅剎所集佛行經、僧伽羅剎集經、僧伽羅剎集。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冊。記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後之行化事蹟。其中,有關佛成道以後四十五年間安居處所之記事,為他書所無,於諸佛傳中堪稱為最珍貴之史料。據卷首之序載,本書為佛陀入滅後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羅剎所編譔。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賓沙門僧伽跋澄攜至長安,因武威太守趙文業之請,與竺佛念共譯出,慧嵩筆受,道安、法和共為對檢。然現存版本中,高麗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經錄卷六載,本書為前秦曇摩難提所譯;開元釋教錄卷十五則依此而說本書有二譯,難提之譯為第二譯。[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十、開元釋教錄卷三] p572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不遍一切言論】 p0335 瑜伽十六卷四頁云:不遍一切言論者:謂諸言論、有處隨轉,有處旋還。如於舍宅、舍宅言論,...(雜語)極樂八功德池之波聲,說空無我之妙法。無量壽經上曰:波揚無量自然妙聲,(中略)或寂靜聲,空無我聲。...《景德傳燈錄》,三十卷,宋釋道原撰。本書敘述天竺佛、祖以迄中國禪宗的傳承世系,記載佛祖付法因緣和著名禪師機緣...(術語)對物之欲也。資持記上一之五曰:欲法有三:在屏對首,能對名與欲,所對名受欲,對眾正陳名說欲。...指唯識家。在唯識教理中,對於心之認識作用立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等四分,其代表者,有唯識十大論師中之護...十使之一。慢惑能驅使人之身心,故稱慢使。在十使中,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者,動念即生,為惑性...梵語 pāpa-mitra。為「善知識」之對稱。又作惡友、惡師、惡師友。即說惡法與邪法,使人陷於魔道之惡德者。法華經卷...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煩惱,即 一、貪,貪愛五欲; 二、嗔,瞋恚無忍; 三、癡,愚癡無明; 四、慢,憍慢自大; 五、...(術語)與五識共起之意識也。為四種意識之一。【又】隨前五識而所起之識,即為第六之意識也。...亦名:淨地制意 行事鈔·四藥受淨篇:「置藥處所,即結淨也。略分四門。一、制意者,良由眾生報力不同,上中下別。...【行瑜伽】 p0608 瑜伽釋五頁云:行瑜伽者:謂一切行、更相順故,稱正理故,順正教故,趣正果故;說名瑜伽。此...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諸...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
幹了虧心事,即使別人不知道,但天知、地知、鬼神知,總有報應的時候,就差早報或遲報了。 明朝時期,南直隸省古沛...
人人都會生兒女,但不見得人人都知道教兒女;生兒女易,教兒女難,天下大亂及地獄充塞的因素雖多,兒童時代未受家教...宋朝徽宗皇帝的時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長老都請來,開一個無遮大會。就是一點兒沒有遮蓋,各述己見,直接痛快...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並不高明,心裡罵他豬頭,對他的意見卻還點頭稱是,那不是很虛...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比丘尼,其中有位年輕的比丘尼,他也是發好心、立好願,跟隨佛陀出家。但是他有一種習氣尚未去除...
大家看我們師父們,從早晨念經幹什麼?報四重恩、報父母恩。父母生我們、養我們,然後我們出家了,對他們一點貢獻沒...在人間,父母、子女親情難以割舍,面臨生離死別之時更是苦痛難言。人生在世,首先要體悟的道理,就是「苦諦」: 在...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試逃離痛苦;第三,它忽視追求愉悅的危險。一味追逐感官享受會...
僧伽羅剎所集經
【佛光大辭典】
上篇:僧伽羅剎 | 下篇:僧伽難提 |
(本生)雜寶藏經一曰:過去久遠時,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羅門種。婆羅門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羅門常於...
不遍一切言論
空無我聲
景德傳燈錄
受欲
四分家
慢使
惡知識
十使
五俱意識
攝食界制意
行瑜伽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馬無夜草不肥,人有外財不發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來對待兒女
棒喝透出華嚴五教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誆騙同伴的鳥兒

凡是信佛的人,災害面前多數都是安全的
體悟苦諦的小沙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