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chenglun

  小乘佛學所屬論書的總稱。又稱小乘阿毗達磨、小乘阿毗曇等。相對大乘論而言。在小乘佛教興起之後,各個部派對原始佛教的基本經典──阿含的教說進行了種種的註釋、整理和組織,進一步發揮了原始佛教的教義,出現很多阿毗達磨(即「法的研究」)的論書。據傳小乘的各個部派都有自己的論藏。但目前流傳下來的只有南傳上座部和北傳說一切有部的論典。

  據覺音所編南傳上座部論書有7種:《法聚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論》和《發趣論》,另有頗多的註疏和復注。這7部論書常被認為是南傳上座部佛學的基本理論著作。以後,還出現闡述上座部教理特別是修持方法的《解脫道論》;覺音又在《解脫道論》的基礎上著《清淨道論》,被譽為小乘佛教三藏典籍和義疏精要。北傳說一切有部的基本論書有所謂「六足」與「一身」。「六足」指《集異門足論》、《法蘊足論》、《施設足論》、《識身足論》、《界身足論》、《品類足論》;「一身」即迦多衍尼子著《發智論》(異譯《八犍度論》),因其論義廣博,故稱為「身」。

  相傳以後又有以脅尊者為首的五百論師在迦濕彌羅費時12年編集的《大毗婆沙論》,為詳細解釋《發智論》及破斥異部所執的著作。稍後,法勝著《阿毗曇心論》,對《大毗婆沙論》進行評釋。把有部複雜多歧的學說組成為一個體系。而法救的《雜阿毗曇心論》又對《阿毗曇心論》作了解釋和補充。《雜阿毗曇心論》之後,又有世親所著《俱舍論》出,它以《雜阿毗曇心論》為基礎,結合當時各種學說,對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作了批判性的總結。隨後有眾賢精心研究《俱舍論》12年,著《順正理論》及《顯宗論》,對世親的《俱舍論》作了批判性的註解。另有訶黎跋摩所著的《成實論》,亦屬小乘論書。因其內容講到我法二空之理,被看作是小乘空宗走向大乘空宗的一部過渡性論書。屬於小乘論書的還有:說一切有部世友所著的《異部宗輪論》(又名《十八部論》、《部執異論》),賢胄部世賢所著的《三法度論》,未詳作者的《三彌底部論》,經量部鳩摩羅多著的《喻鬘論》、《癡鬘論》、《顯了論》等。

  漢譯小乘論較多,《歷代三寶記》卷十五載李廓撰魏世《眾經目錄》列有小乘論6部。《開元釋教錄》卷二十載有小乘論 36部,698卷。《頻伽藏》則列有46部,732卷。這些論書一經譯出,許多佛教學者和僧人競相研習。東晉時,道安、慧遠等提倡毗曇之學,經幾代傳承,逐漸演變成為毗曇學派。後秦時鳩摩羅什譯出《成實論》,宋、齊、梁、陳各代,弘傳頗盛,最後形成成實學派。《俱舍論》在中國兩次翻譯,研習弘揚者尤眾,多家為之作註疏釋,如唐代普光《俱舍論記》,法寶和神泰分別作《俱舍論疏》,世稱「俱舍三大部」。日僧道昭、智通、智達、玄昉也於唐代先後來中國向玄奘和智周學法,將《俱舍論》傳入日本,形成俱舍宗,並著有疏鈔多種。(高振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