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性者體也。」探玄記十八曰:「性是因義。」大乘義章一曰:「性釋有四義:一者種子因本之義,二體義名性,三不改名性,四性別為性。」智度論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傳心法要上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相,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同下曰:「天真自性,本無迷悟。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禪源諸詮三曰:「良由此宗(禪宗)所說本性,不但空寂,而自然常知,故應目為心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一)即三明與三慧。三明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為三事通達無礙之智明;三慧指聞慧、思慧、修慧,為簡擇事理之三...【鳩槃茶】 亦云槃查,亦云俱槃茶,此雲甕形。舊云冬瓜,此神陰如冬瓜,行置肩上,坐便踞之,即厭魅鬼。梵語烏...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構成宗體(命題)之分子,稱為別宗。又作宗依。別,部分之意。依,所依以構成之意。例如「聲...西藏佛教因明著作。為藏人學習因明之入門書,包括略集、中集、廣集三部分。其辯論學風軌範,係由藏族學者洽巴曲森等...梵語 pramukha,巴利語 pamukha。(一)即大眾之中位居最上者。於佛世時即有此稱,上首一詞散見於各漢譯經典中。後於...(術語)妄惑垢心性,故名垢。煩惱之異名。俱舍論二曰:垢之與漏,名異體同。大乘義章五本曰:流注不絕,其猶瘡漏,...(術語)巴Naiḥsargikapra-cittiya(Naiḥsargik-prāyaścittika),五篇罪之一。尼薩耆為盡舍,波逸提為墮。此罪...【過去界】 p1221 法蘊足論九卷二十三頁云:云何過去界?謂過去五蘊、是名過去界。...即附於拄杖之小枝。據禪林象器箋器物門載,禪僧拄杖下約二尺許,附有一小枝,屈而向下,纏繞於主幹,渡水時必先下杖...凡二十卷,另有目錄一卷。清代臨濟宗僧丈雪通醉(1610~1693)著,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刊。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五冊...又名五重玄談,天台智者大師在講解佛經之時,皆立五重之玄義。 一、釋名,即解釋經題; 二、辨體,即辨別一...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多諸障難者,行人於禪觀中,擊發陰魔,如《楞嚴》開五十種,皆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故知正見...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佛教所說的業病,就是指由宿業而感的疾病,又作業障病。 《灌頂經》卷十云:種惡得其殃,閤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惡業...智者大師在《十疑論》中說:修行淨土念佛法門的人,欲決定生西方者,應當建立二種行門,決定得生彼國。一、厭離行。...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擾,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楞嚴經》云,認悟中迷,晦昧為空,乃至昏擾擾...【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有個失戀的女孩,在公園裡因為不甘而哭泣。一個哲學家笑道:你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製法】用荊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陳皮 桑白皮 甘草 各一兩 均生研極細末 另加生蘿蔔子二兩研 再用枇...
性
【佛學大辭典】
上篇:怛囉麼洗 | 下篇:性火 |
指成文歷史出現以前之宗教。實質上屬於原始宗教,但一般專指從考古發掘與典籍所載遠古傳說中之宗教,為研究宗教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