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以瑜伽論為本論,其他釋論為支論,總有十論:一、百法論。又名略陳論,數論。二、五蘊論。又名粗釋體義論。依名釋義論。已上二論是天親菩薩所作。三、顯揚論。又名總包集義論。是無著菩薩所造。四、攝大乘論。又名廣包大義論。是無著菩薩造。其釋論為天親及無性造。五、雜集論。又名分別名數論。廣陳體義論。是無著等所作。今盛行者,唯覺師子之釋論及安慧菩薩之糅論也。六、辨中邊論。又名離僻彰中論。本頌是慈氏菩薩造,釋論是天親菩薩造。七、十二唯識論。又名摧破邪論。八、三十唯識論。又名高建法幢論。此二論本頌皆為天親所造,三十唯識之釋,是護法菩薩等十師造。二十唯識為天親菩薩造。九、大莊嚴論。又名莊嚴體義論。此論本頌為慈氏菩薩造。釋為天親菩薩造。十、分別瑜伽論。又名攝散歸觀論。是慈氏菩薩所造。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見惑,與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三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薩婆多部之義,則佛...(一)凡三卷。東晉廬山慧遠(334~416)問,鳩摩羅什(344~413)答。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法問大義、...(術語)三淨肉之一。謂此肉為不疑其為我而殺之淨肉也。...四煩惱六者:一貪、二嗔、三慢、四無明、五疑、六不正見、以其煩燥擾動,惱亂身心,故名煩惱。 一、貪 貪者,...唯識家將轉依之果隨其所得之位,分為六類:(一)損力益能轉,在修道五位中之資糧位、加行位,減現行種子之勢力,增進...【中有生時有衣無衣】 p0363 大毗婆沙論七十卷六頁云:問:中有生時,為有衣不?答:色界中有,一切有衣。以色界中...(術語)攀緣境界,思慮事物之心。即眼耳乃至阿賴耶八種之心識也。又曰慮知心。梵名質多。四種心之一。止觀一之上曰...【取隨好】 p0816 瑜伽二十三卷三頁云:取隨好者:謂卽於眼所識色中,眼識無間俱生分別意識,執取所行境相;或...(名數)分四諦為二種之因果:一、世間因果,苦諦為果,集諦為因。二、出世間因果。滅諦為果,道諦為因。...亦名:三事知毗尼相、知毗尼相 子題:比丘能知五相名解毗尼、解毗尼、毗尼五相、不看他面 行事鈔·序:「十誦雲,比...(物名)又名四方橛,或作四橛。修法時壇上四隅所立之橛也。其形如獨股杵,長六寸,或八寸四分,又有九寸。其頭作蓮...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
佛教裡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體會到的話,一切法都在運用當中。中國古代有多少祖師,一個字不識都成了大祖師啊! 我...
凡事都要隨緣,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論怎樣都很難達成自己的心願。一個萬事皆緣,隨...有一個人撿到一隻小鳥,就將這隻小鳥帶回家裡,給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將小鳥放在家裡與小雞一塊飼養。慢慢地,小鳥長...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個時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莊子講得更徹底,...
《孟子 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世間的孝道思想,是推己及人、澤被大眾的,而...本煥禪師生平 本煥禪師(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張,名鳳珊,學名志山,法名本煥,湖北新洲縣李集人。公元一九零七...
問: 如果我們在沒有達到頓悟,那一剎那間的時候,突然中就往生了,那麼我們帶著能所,夾著意識心,帶業往生,這個...
般若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三包括菩薩的方便行。這個般若思想,是佛為大乘根基宣講的。《...
十支論
【佛學大辭典】
上篇:十四佛國往生 | 下篇:十支居士八城經 |
指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初在五祖之下為行者,故稱之。(參閱「慧能」6040) p4294...
五部合斷
大乘義章
不疑殺
煩惱(二)
六種轉位
中有生時有衣無衣
緣慮心
取隨好
二種因果
比丘有三事決定知毗尼相
金剛橛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念阿彌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禪師

隨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邊
臨終前身體四大的變化

孝行得善報的幾則故事
本煥老和尚簡介

帶業往生這個「業」指的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