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因明論理上,自宗因喻三支立量時,由種種配列次第生過誤。陳那數廿九過,天主(商羯羅主)更加四過,為所謂三十三過。即宗九過,因十四過,喻十過也。(甲)宗之九過:一、現量相違,謂於現證之事實立相違之宗也。例如言聲非所聞,雖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誤謬也。二、比量相違,謂於萬人得比知之事柄立相違之過也。例如立瓶等是常住是也。三、自教相違,當欲述自己所屬之教派意見時,卻立與之相違之宗也。例如勝論派之人主張以聲為常住是也。四、世間相違,立與常識反對之宗也。例如印度有一類之行者,以人頂骨為其裝飾,有人難之,則立量曰:人之頂骨,可為清淨(宗),且為眾生之分(因),猶如螺貝(喻)。此雖似一見無過之立量,然立人間頂骨可為清淨之宗義,實反於常識,故定為過誤也。五、自語相違,謂於自己言語有矛盾之宗也。例如言我母可為石女是也。以下四過為天主所附加,非理論門,惟於入正理論說之。六、能別不極成,謂宗之後陳用立敵不共許之語也。例如佛子對於數論師而立聲可壞滅是也。數論師信萬有之發展 Parrmāṇa、還歸Pralaya,而不許壞滅,故宗之能別(即後陳),不極成,故為過失。七、所別不極成,宗之前陳不極成之過失也。例如數論師對於佛教徒立我Puruṣa,可為有時,佛教不許我之存在,因而所別為不極成,宗體不成立。八、俱不極成,勝論師對於佛教徒立以我可為和合因緣時,我與和合因緣為佛教徒不通之語,因而前陳後陳共不極成,亦為過誤也。九、相符極成,宗體以不可極成為規則,反之而立萬人共通之事件時,則無其功,因而為過失,例如立聲為所聞性是也。(乙)因之十四過,其因可大別為不成Asiddha、不定Aniścita,Anaikāntika、相違Viruddha三類。不成因者,因犯立敵共具備遍是宗法性條件之規定,名為不成之過失。不成因有四過:一、兩俱不成,於以聲為無常之宗,欲指眼為所見性(可見的),之故因而述之,其因由立敵兩者見地,不協於遍是宗法性之條件,何則以無論何人皆以聲為不可見者故也。故為兩俱不成之過失。二、隨一不成,此乃一方認為具備遍是宗法性條件,而他方不認之因也。三、猶豫不成,因果為有法之必然的屬性否,尚疑而未確定,乃如已確定者辦之也。例如遙見如雲霧,未確定為霧為煙,而卒然謂彼處有火(宗),以有煙之故(因),而立量是也。四、所依不成,宗有所別不極成之過失時,其因無基礎,不具遍是宗法性之條件也。例如對於不認虛空之實有者而虛空可為實有(宗),以為德之所依故(因),而立量時,一方已不認虛空之存在而一方欲認為德之所依。是名為所依不成。其次不定因及相違因者,關於三相中後二相之誤謬也:一、共不定,即九句因中第一同品有異品有之情狀。以因關係於同異品之全部,故名為共。二、不共不定,即九句因中第五同品非有異品非有之情狀。以因與同喻異喻全無關係,故謂為不共。三、同品一分轉(亦云同分異全),第七同品有非有異品有之情狀也。四、異品一分轉(亦云同品遍轉異分同全),第三同品有異品有非有之情狀也。五、俱品一分轉(亦云俱分轉),第九同品有非有異品有非有之情狀也。六、相違決定,立敵兩者由同一事件相異之處,觀察而立量,兩者各各具三相,難於決定,謂為相違決定。於問題一方不決定之點為過失也。其次相違因。九句因中四六為相違因。此因與立證之宗義矛盾者,適於成立,故得其名。四六非其性質異者,故自九句因之表面觀之,相違因惟宜有一,然陳那於此下緻密之考察,抱懷意內,至表面不顯之誤謬,亦入計算,此乃有四:一、法自相相違因,是為與宗法表面的意義矛盾之因,九句因中四六之表面的情狀也。二、法差別相違因,謂與宗法裡面的意義矛盾之因。如服等必為他所用(宗),以系積聚性故(因),如臥具等(同喻),是也。三、有法自相相違因。此乃由後陳(即法),關係上而生者,雖非關係於有法者,而在譎詐的論法,則有如通例置所證之對像於宗法,卻置有法於主要點者,於立物之存不存時尤然,有法自相相違因,及有法差別相違因者,即此際之誤謬也。此謂與有法表面的意義矛盾之因。例如有性非實非德非業(宗),以有一實故有德業故(因),尚如同異性是也。四、有法差別相違因,陳那此例不出別立量,由前例說明之。(丙)喻之十過。喻之誤謬有十,其中五者屬同喻,他五者,屬異喻。似同喻之五者:一、能立法不成,缺因同品條件之過失也。例如聲可為常住,以無質礙之故(無對觸),尚如極微(同喻),立量時,極微之常住雖具宗同品之條件,然其性為有對觸故缺因同品之條件,以「無質之故」與因不一致。故名之為能立法不成。二、所立法不成。缺宗同品條件之喻也。於前之宗因,謂為如覺(智等),出喻之時,雖以覺為無質礙協於因同品之條件,然以其性無常缺宗同品,與所謂聲之常住不相應。故名之為所立法不成。三、俱不成,缺兩條件之喻。於前之宗因謂為如瓶時,以瓶無常住及無質礙之性質,故全無喻之質格。四、無合,缺喻體之過失也。五、倒合,諸所作者反對謂彼為無常時,以諸無常者與所作性配合。即為倒合。自能遍進於所遍之過失也。其次似異喻之五者異喻之過失,全與同喻之過失並行相應,同有五:一、所立法不遣,缺宗異品條件之喻,例如聲為常住以無質礙故之異喻,諸無常者視彼為質礙,謂尚如極微,以極微為質礙性,具備同異品之條件,然以其性常住缺宗異品之條件,故謂之為所立法不遣。二、能立法不遣,於上之宗因立異喻謂為如業時,以業無質礙,缺同異品之條件,故稱之為能立不遣。三、俱不遣,缺宗同異品兩條件,此過失也。如於上之宗因立異喻謂為如虛空,是其例也。何則以虛空無質礙且為常住故也。四、不離,不施離作法之過失也,觀同喻之無合其例可知。五、倒離,反對先宗後因配合之過失也。以上所述三十三過中除宗之五相違,大體為與宗因喻構成法照應之過失,頗具科學的分類之面目。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緣有所緣法】 p1303 品類足論七卷七頁云:緣有所緣法云何?謂緣心心所法意識,及相應法。...(術語)因位之修行與果上之功德也。六度四攝等,為因位之修行,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為果上之功德。...又作花形壇。系密教所用,四面雕有蓮華之方形大壇。其壇上列輪寶、羯磨、五瓶、鈴、五股杵、香、花、燈、塗等修供養...【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 p063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頁云: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謂卽如是已得趣入補特...【六現觀斷煩惱時】 p0310 瑜伽七十一卷五頁云:問:此諸現觀、能為煩惱斷對治者,為生已作斷對治耶?答:此非未生...為日本第一位比丘尼。大和鞍部村主司馬達等之女,俗名島。敏達天皇十三年(584),師十一歲,從高麗僧惠便得度。大...(術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三十九。...【無常所作眾苦】 p1077 瑜伽九十二卷十四頁云:云何無常所作眾苦?謂順樂處,有背失故;起變壞苦。隨順苦處,現在...【文殊師利】 此雲妙德。大經云: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等。淨名疏云:若見佛性,即具三德,不縱不橫,故名妙德...【記別】 p0935 如十二分教中說。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頁云:記別者:謂廣分別略所標義,及記命過弟子生...【三界安立】 p0191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三卷十頁云:問:所說三界,云何安立?為上下重累?為鄰次傍布?若上下者;...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復難欣...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身為大患之本,眾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識此生死苦因。所謂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是故佛說金剛...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人生觀,本是哲學名詞,是指對於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個人對於處世的態度。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佛說無量壽經》 定位生命的價值是一樁非常嚴肅而重大的事情,...夢東禪師即蓮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大師早年參禪得悟,宗風遠播,名揚四方。偶因諸多病緣,遂發心專志念佛求往生。神...問: 有朋友說某人家中觀音菩薩很顯靈,說是和那家有緣,犯了錯被罰在他家修行度化世人的,常附體於女主人和別人談...小的時候在老家,我們那裡有個順口溜:土地是枷鎖,兒女是冤家。很形像是吧?那麼這樣子講兒女妻子全部成了冤家,等...佛臨涅槃時,阿難請問佛:佛在世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何為師?佛滅度後我等弟子怎麼行呢?那麼佛說:佛滅度後,依波...
三十三過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三十三天 | 下篇:三十三身 |
(術語)三有之一。如色香味觸四事之因緣和合,假名為酪。是酪者其實為色香味觸,無酪之自體,而以假名之故有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