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即指密教五大明王中之不動明王。蓋不動明王系以宣布如來之教令為本誓,故稱之為如來使者。又稱不動如來使。據大日經...(名數)大薩遮尼犍子所說經四曰:有五種罪名為根本。何等為五?一者破壞塔寺焚燒經像,或取佛物法僧物,若教人作見...【緣起】 緣起 梵文 Pratityasamutpady 、意思是『由彼此關涉而生起』。這是佛教的基本理論,是佛陀對於生命、存在...入宮為皇帝或太子、后妃等講經。我國古代及日本多有此風。如虔信佛法之昭明太子於宮內別立慧義殿,經常禮請名僧講論...(術語)言智之堅利如金剛也。即佛智是。仁王經上曰:金剛智釋迦牟尼佛。【又】(人名)中天竺人。姓剎帝剎(一作南...指最佳味。往生要集卷中載,阿彌陀佛以飲食施與眾生之故,遂得上味相;其舌下有二寶珠,流注甘露,滴舌根上,諸天世...(Sanskrit)古印度之標準語文。又稱天竺語。即吠陀、梵書、森林書、奧義書及北傳佛教聖典所用之語文。屬印歐語族。...【四喜足】 p0405 瑜伽八十六卷十四頁云:復次愚夫異生於有漏事有四憙足。當知多分,是諸外道。何等為四?一於人身...(公案)溈山問仰山:忽有人問一切眾生但有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子作麼生驗?仰云:若有僧來,即召云:某甲。僧回頭...【增上慢】 七慢之一。修行之人『未得言得,未證言證。』叫做增上慢。參閱『七慢』條。...【實叉難陀】 唐言學喜。于闐國人。智度弘曠,利物為心。善大小乘,兼異學論。天後明揚佛日,敬重大乘,以華嚴...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一、心中無事,不受干擾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與你有關係,所以任何現象不會干擾到你,這就是「放舍諸相」。...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念佛求生西方也。 古人如圓觀,知...明眾生迷真成妄,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明妄是怎麼生起,這個地方是從諸佛的角度。他覺悟了妄,這個妄就是現前一念無明...在《法華經》裡面佛陀告訴我們,釋迦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他來到這個世間,是為了一件大事情。那這件大事情...人有種種煩惱,煩就是煩悶、煩擾;惱是惱亂、熱惱。煩惱就是感到煩悶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煩惱不去除,人無法...慈悲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貴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別人、包容別人,更懂得如何去愛惜別...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對比丘們說: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聽過的事,可以獲得了解,使名聲遠揚,受到有智慧的人...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選擇的聲聞道就覺得非常的吃虧,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二決定義
【三藏法數】
[出楞嚴經] 決定者。斷然不易之謂。如來令阿難甄別真妄。一以審因心果覺之異同。一以審煩惱根本之生起。故有二種決定義也。一審因心果覺佛語阿難。若欲捐舍小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者。蓋為阿難不知眾生本具之因心。即如來所證之果覺。如來所證之果覺。即眾生本具之因心。故令其諦審觀察。決定知因心果覺。本來不異也。若能即此不異之心。而為立行進修之本。則無上菩提。決定成就矣。(梵語菩提。華言道。)二審煩惱根本佛令阿難審詳煩惱根本。發
上篇:二義 | 下篇:二請 |
(物名)小板一頭圓形,加漆,清缽門粘粒之器也。見象器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