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經名)一卷,後魏般若流支譯。有無垢優婆夷,賢優婆夷等,問佛拂佛塔地,乃至四梵行三歸戒之功德差別。佛決之。...位於浙江奉化縣西「四明山」最高峰之雪竇山。又稱資聖寺。相傳晉代有比丘尼於此結廬。唐景福元年(892),宣城常通...為棲止於我國峨眉山之鳥名。相傳此鳥每每鳴叫「佛現」之音,隨其所鳴,則佛像於朦朧中現形,傳為奇譚。[月令廣義]...(經名)一卷,唐玄奘譯,慧沼疏,遁論疏,各有一卷。...(術語)入於禪定,則有輕安寂靜之妙味,適悅身心。所謂禪悅食也。維摩經方便品曰:以禪悅為味。同問疾品曰:貪著禪...(名數)是華嚴經無盡藏品所說十無盡藏中第一信無盡藏之十種信也:一信一切法之空。二信一切法之無相。三信一切法之...(流派)大乘圓頓戒也。...謂如耳根。應說其相。...又作都聞。禪林中,介於都寺、監寺間之職位。今已不存。[禪林備用清規卷三、禪林象器箋職位門] p5289...一切生死之法為世間,不生不滅之涅槃為出世間,如苦集二諦是世間,滅道二諦是出世間。...以箭矢射石,不能貫穿,比喻二者之無法相容。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大四六·二九八中):「矢石者,如箭矢射石,...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
三法印跟實相印,理論上的統一前面講過了,在實踐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統一的,怎麼說呢?三法印即三解脫門,皆能證...佛教的原貌是清淨光明的,是反求諸己的,是絕對平等無私的。然而,由於欠缺教育的緣故,使社會大眾無法認識其本來面...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有一位高僧行腳於各個寺院、去禮拜參訪。有一回,他來到瓦觀寺掛單,在寺中禮拜《法華經》;同時,也在那兒研究法華...
如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是《圓覺》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好,再就是《佛說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法...學會自我剖析虛榮,把我們的短處及時收攏在自我檢驗的驗光鏡下,我們會發現,我們虛榮心有多高,我們背離光明的陰影...
「消災吉祥神咒」消災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經當中藏字,藏之字函《消災吉祥經》,來自於《消災吉祥經》,還有一部經是《...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大聖人呢?為什麼能受千千萬萬人民的...
施從滅定起者必得現果
【法相辭典】
【施從滅定起者必得現果】 p0861 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十四卷二頁云:問:何故施從滅定起者,或得現果,或得大果?答:若有施從此定起者;則為施從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起者。所以者何?諸欲入出滅盡等至,必先起欲界善心,次入初靜慮;如是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從此無間,入滅盡定。從此定出,或起非想非非想處,或起無所有處。如是乃至還起初靜慮,復入欲界善心。彼由如是功德熏相續故;能令施者,或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說:從滅定起者,威儀寂靜,來往語言衣著飲食,皆悉詳審。諸清信長者婆羅門等,見已咸生希有之相。以殷淨心,施諸資具。故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說:得此定者,名稱普聞,過於餘定。諸清信長者婆羅門等、聞已;皆生奇特之想。以殷淨心,施諸資具。故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說:住滅定者,諸食皆斷。若施從此起者;則為施無食者食。謂住有漏有心定者,雖斷段食;而食有漏觸思識食。住無漏定者,雖斷真實四食;而有相似觸思識食。住滅定者,一切皆無。是故施從此起者,則為施於無食者食。由此因緣,或得現果,或得大果。有說:若有施從此定起者,則為施到涅槃還來者食。以此定似涅槃故。謂如入無餘依涅槃界者,滅一切有所緣法,心心所法,不起不滅;住滅定者,亦滅一切有所緣法,心心所法,不起不滅。故似涅槃。是故施從此定起者,則為施到涅槃還來者食。由此因緣,或得現果,或得大果。
上篇:施波羅蜜多十種清淨 | 下篇:施等所餘波羅蜜多何緣但有四數 |
(術語)法身報身應化身,即佛之三身。第三身一名應身,一名化身,又云應化身。...
無垢優婆夷問經
雪竇寺
佛現
十一面神咒心經
禪味
十種信
天台律
耳處
都文
出世間
矢石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無量義經

三解脫門證入無上菩提
慧律法師《舉弊救偏》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

《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會通之處
學會自我剖析虛榮

消災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