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授受戒法之後,受者體中,得到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謂之戒體,此戒體雖屬色法,但外表無相,故又名無表色。...【五種行】 p0256 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頁云:復次有五種行。一、身行。二、語行。三、意行。四、業行。五、壽行。...全一卷。後漢安世高譯。又作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地獄報應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本經系佛應信相菩薩之請,宣說地...(術語)月輪三昧之相也。月輪三昧即月輪觀也。佛菩薩之背光為此月輪觀成就之標幟也。...(術語)冥者離諸相而冥寂,通者通融一切而無礙。是嘆真理之語也。戒本疏一上曰:理在冥通。同行宗記一上曰:體離言...子題:如乳合乳如水合水 戒本疏·十三僧殘法:「如水乳合者,師乖見異,義則有殊;師同見合,理則無別。 如乳合乳 ...(地名)宋滁州琅玡山廣照禪師,名慧覺,得法於汾陽照禪師,應緣於滁州,與明州雪竇山顯禪師同時唱道。四方謂之二甘...梵名 Balimani 或 Valimani。意譯珠力。又作婆雉末你。守護眾生之大夜叉。此大夜叉總領諸軍,有神通力,以光明見稱...又作千僧齋、千僧會。即同時供養一千名僧侶之法會。據大智度論卷二、卷三載,釋尊之時,頻婆娑羅王曾供養千位比丘。...(地名)舊稱罽賓。...屬日本真言宗御室派。位於京都市。又作梅尾。曾為華嚴宗道場,應仁之亂,遭戰火燒燬,其後,豐臣秀吉加以重建,移自...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問: 許多理財專家說,要準備幾千萬元才夠養老;又說,年輕人立志要過「一億人生」。但是這些標準,讓人壓力很大,...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中就有許多這樣的公案。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要真正做到去留...
關於吃素有違緣的問題,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恆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
我們已經知道了拜佛菩薩與拜神的區別。佛菩薩沒有分別心,但是神是有分別心的。所以,我們在佛菩薩前面和神前面是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跟福報大的人一起出行會異常順利。 比如某個堵車的時間段,因為車上有福報大的人...當我們用心用到心與事合而為一時,已經是心外無事,事外無心,這種情況才是真正修行得力的開始。通常,人們都是處在...問: 按照農村習俗,婚葬要置辦酒席,會殺害許多生命。那學佛人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是有這個習俗,不僅是農村...院子裡水泥花磚的縫隙里長著雜草,使院子顯得有些荒涼。一天傍晚,我用工具剷除這些雜草。因為方磚的縫隙很窄,加上...
俱有依
【法相辭典】
【俱有依】 p0925 如成唯識論四卷九頁至十三頁廣說其相。今取護法義云:有義、前說皆不應理。未了所依與依別故。依、謂一切有生滅法,仗因托緣而得生住。諸所仗托,皆說為依。如王與臣,互相依等。若法、決定,有境,為主,令心心所,取自所緣,乃是所依。即內六處。餘非有境、定、為主故。此但如王,非如臣等。故諸聖教、唯心心所、名有所依。非色等法。無所緣故。但說心所、心為所依;不說心所、為心所依。彼非主故。然有處說依為所依,或所依為依;皆隨宜假說。由此五識俱有所依定有四種。謂五色根、六七八識。隨闕一種,必不轉故。同境、分別、染淨、根本、所依別故。聖教唯說依五根者;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順故。第六意識俱有所依唯有二種。謂七八識。隨闕一種,必不轉故。雖五識俱取境明瞭;而不定有。故非所依。聖教唯說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轉識攝,近相順故。第七意識俱有所依但有一種。謂第八識。藏識若無;定不轉故。如伽他說:阿賴耶為依,故有末那轉。依止心及意,餘轉識得生。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識若無;定不轉故。論說藏識恆與末那俱時轉故。又說藏識恆依染污。此即末那。而說三位無末那者;依有覆說。如言四位無阿賴耶識;非無第八。此亦應爾。雖有色界,亦依五根;而不定有。非所依攝。識種不能現取自境,可有依義,而無所依。心所所依,隨識應說。復各加自相應之心。若作是說;妙符理教。
上篇:俱有法 | 下篇:俱盧舍 |
【為斷故受受諸飲食】 p1177 瑜伽二十三卷十六頁云:云何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謂如有一、由過去世、食不知量,食...
戒體
五種行
教化地獄經
三昧月輪相
冥通
如水乳合
琅玡
婆利摩尼
千僧供養
劫比舍也
高山寺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聖嚴法師:人要賺多少錢才算足夠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不要錯解「恆順眾生」

精進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