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catur-avga-bala 或 catur-avgin, catur-avginī,巴利語 catur-avginī。又作四軍、四部兵、四兵眾(梵 catur-avga-balāhkāyāh)。為印度古代戰場上之四種軍兵。依據摩訶僧祇律卷十八所舉,即:(一)象軍(梵 hasti-kāya,巴 hatthi-kāya),又作象兵,即每四人組成一隊,共護象足。(二)馬軍(梵 a?va-kāya,巴 assa-kāya),又作馬兵,每八人組成一隊,共護馬足。(三)車軍(梵 ratha-kāya,巴同),又作車兵,每十六人組成一隊,共護軍車。(四)步軍(梵 patti-kāya,巴同),又作步兵,每三十二人組成一隊,執持兵杖。

於諸經典中所常見「轉輪王」之記載,多謂轉輪王具足七寶,其中之一即指此「主兵寶」。於轉輪王之世,必有四部之兵隨之征討東南西北四方,軍力所至,悉皆歸伏,可見四兵威力之強盛。密教所供奉之忿怒尊中,形像多為身披甲冑,手持刀杖,足踏鬼形,呈現陣戰臨敵而降伏之狀;考其源流,應與印度古代四兵之制及四兵形像有密切之關係。

於大唐西域記所載犍陀羅國之制度,其中詳細敘述該國軍隊組織、兵士臨戰禦敵之情形,可知於玄奘西遊之時,印度尚保存此一兵制。此外,我國自古雅俗之間所共同風行之象棋遊戲,即是傳自印度四兵之制,其後又傳至日本。此一包含象、馬、車、步(兵)四軍之特殊棋戲亦曾自印度傳入波斯、歐洲等諸國,成為普及全世界各階層的共通文化之一。[中阿含卷十三烏鳥喻經、長阿含卷四遊行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七、大唐西域記卷二] p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