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觀眾生本具之佛性。自性者,自己之心性,即如來藏。眾生本有之佛性,其體清淨而無妄染。於佛性論卷二,則稱為自性住佛性。據起信論義記卷中載,自性清淨心因無明之風而動;若以觀法觀得己心之清淨佛性,即為自性清淨佛性觀。唐代淨土宗大德善導於觀經疏定善義中,就自性清淨佛性觀解釋(大一二·三四三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系觀自己之心性即阿彌陀佛;又謂唯識法身觀,係以彌陀之法身為唯識,亦即與如來藏心同體。 p2526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人名)日本人。曾入唐,禮五台山。逢志遠法師,寫得台家諸書。又就元政阿闍梨,義真阿闍梨,玄法寺法全阿闍梨等傳...(術語)觀經所說十六觀之一。觀想極樂淨土土地之相也。...又作分段生死。為「無為生死」(變易生死)之對稱。系三界內之生死。六道眾生由於果報之不同,而於身形、壽命上各有...【七種難識了別】 p0062 雜集論三卷四頁云:七種難識了別者:一、不可知了別器了別。謂一切時無分別行相故。二...東晉僧。敦煌人,俗姓孟。少懷隱遁之志,誦經四十餘萬言。山居行道,不食穀物,僅食柏實、松脂、細石子等物,不畏寒...說騙話有十種的罪報,即:口氣臭、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雖有實語人不信受、智人謀議常不參預、常被誹謗丑惡之聲周聞天...【非聖諦所攝法】 p0717 品類足論六卷十二頁云:非聖諦所攝法云何?謂虛空非擇滅。...(故事)沓婆羅漢回小乘心而發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律之大乘,五證之一也。...梵語 abhi-samayāntika。指於見道現觀之後邊所得之世俗智。據小乘說一切有部十六現觀中,唯於苦集滅三類智之後邊所...修五停心觀之階位。為七方便之第一位。於此階位修不淨、慈悲、緣起、界分別、數息等觀,調和多貪、多散等心,次第進...【舍壽】 p0972 如死差別中說。 二解 發智論十二巻十四頁云:云何苾芻舍多壽行?答: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去勉強的隨順,完全就耽誤了自己的道業。這個常攝居士在八百年...淨土法門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這跟之前講的念佛往生,逕中徑又徑有相似的地方,但角度不一樣,一...《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發心不正的話,你的發心不是為了要了生脫死,如果沒有徹徹底底...問: 為什麼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師答: 凡夫修行的過程,不是執理廢事,就是執事廢理,不能行中道法門,因此...我今天把《淨土》雜誌去年的第五期找出來,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們本寺助念團助念的一個小女孩往生的公案。 這篇文章題...我國是胃病大國,在13億人口中,腸胃病患者約有1.2億,其中中老年人佔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較為常見,發...我們在修行中經常會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會引發嗔恨的煩惱習氣現前,面對瞋恨心你不能去對立,你不能跟他站在對立...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
自性清淨佛性觀
【佛光大辭典】
上篇:自性清淨心 | 下篇:自性無自性 |
禪林用語。原指司燈火之童子。丙丁,即天干中之「丙、丁」,與五行相配則屬「火」,故以丙丁比喻火。禪林中每以「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