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卷四十七以束蘆來比喻六根、六塵間之關係,即:(一)互相依,束蘆互相依倚,以此比喻六根、六塵更相由藉,而成染惑。根依塵而發妄知,塵依根而有幻相,稱為互相依。(二)取中空,蘆葦中本空虛,自性不實,以此比喻根塵中間,各無自性,一切皆空,稱為取中空。[成唯識論卷三] p2954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譬喻)譬無明之堅厚也。碧岩第一則評唱引五祖禪師之語曰:與他打破漆桶。種電鈔一曰:棱伽云:人曠劫無明,結習膠...(名數)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二身在家心出家,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子題:梵福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增一阿含雲,初起偷婆,補治故寺,並受 梵福 。云何梵福?如閻浮一洲人功德,不...(術語)又名傳法灌頂,受職灌頂。傳受秘密之事法,而紹阿闍梨位之灌頂也。演密鈔四曰:灌頂之言有二種別:一傳教灌...(動物)迦羅求羅之略,蟲名。止觀五上曰:如豬楷金山,眾流入海,薪熾於火,風益求羅耳。...【有虛誑語者】 p0550 法蘊足論一卷十四頁云:何等名為有虛誑語者?謂於虛誑語,不深厭患,不遠不離,安住成就...資持記·釋懺法篇:「化行二教罪懺相須。若唯依化懺,則制罪不亡;若專據制科,則業道全在。故當化行齊用,則使業制...【無垢識】 阿賴耶識異名之一。此識有染淨二分,從有漏種而生者,是染第八識;從無漏種而生者,是淨第八識,阿賴耶...(術語)緣中乃指心之所緣之境中也。故大智度論二十一曰:初學繫心緣中,若眉間,若額上,若鼻端。此是所緣之境。非...【真現觀】 p0919 雜集論十三卷十四頁云:真現觀者:謂已得見道十六心剎那位所有聖道。又於見道中得現觀邊安立...(術語)專念彌陀如來往生淨土之法門也。往生要集上本曰:依念佛一門聊集經論要文。同下本曰:四十八願中,於念佛門...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
問: 法師講過,把觀世音菩薩看作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知道是否在佛經中有根據?印祖講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是阿...
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印可,月船就對他說道:你是大器,至今終能成就,從今以後,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
障就是障礙我們修行的東西。這個障有外面的障礙,有裡面的障礙。外面的障礙有兩種。一種是生存的壓力,一天不幹活,...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寶懺》的緣起,這個懺本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的。事沿皇后郗氏在往生後的數月,有一天...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聖各所同具。生則全體迷背,雖有若無。佛則徹悟徹證,親得受用。又復興大...
一、母夢玉女,授青蓮華 少康大師(?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縉雲縣人。母親羅氏夢遊鼎湖峰,有玉女授給她一枝青蓮...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裡觀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情左顧右盼,眼珠時時都在轉動,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
束蘆二義
【佛光大辭典】
上篇:更鼓 | 下篇:李元琮 |
梵語 trīni cīvarāni,巴利語 tīni cīvarāni。乃指印度僧團所准許個人擁有之三種衣服,即:(一)僧伽梨(梵 S...
黑漆桶
四類出家
造立塔寺福報
傳教灌頂
求羅
有虛誑語者
化行二教罪懺相須
無垢識
緣中
真現觀
念佛門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把觀音菩薩看作彌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經根據

處理雜務也是修行

末法眾生的障深慧淺

慾望永遠都不能滿足

禮拜《梁皇寶懺》的意義與功德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