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duhkha-vedanā。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領納外境之義。境有順、違、俱非三境,故受有苦、樂、舍三受。逼迫身心,領納違情之境而起苦惱之感者,稱為苦受。其為三受之一者,係指於身心所領納的逼迫不悅之感受;其為五受之一者,僅指於身所領納的逼迫不悅之感受。[成唯識論卷九、四念處卷一](參閱「三受」559、「五受」1103) p394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名數)有五種(一)金光明經所說。一理法身,本覺之理性,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眾生,為無明隱沒,...【四種補特伽羅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 p0472 瑜伽三十三卷一頁云:問:此中幾種補特伽羅,卽於現法,樂往世間道,發...Deqing 明末僧人。字澄印,別號憨山。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少年信佛,19歲禮雲谷出家,專心念佛,當年入冬受具...指高度約達百丈之佛塔。據北史西域傳載,小月氏國城東十里,有佛塔,周圍長三百五十步,高度有八十丈,此即所謂之百...【無記心死】 p1060 瑜伽一卷十四頁云:云何無記心死?謂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將命終時,自不能憶;無他令憶。爾...(術語)香光莊嚴之略。【又】(菩薩)維摩詰經曰: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楞嚴經曰:香嚴童子白佛言:見諸比丘,燒沈...(名數)一、在家戒,八戒也。二、出家戒,十戒具足戒也。三、道俗共戒,五戒也。見釋氏要覽上。...【論處所】 p1329 瑜伽十五卷六頁云:云何論處所?當知亦有六種。一、於王家,二、於執理家,三、於大眾中,四、於...見道所斷惑(梵 dar?ana-mārga-prahātavyānu?aya)之略稱。又作見煩惱、見障、見一處住地。指在見道時所斷滅之惑...華嚴宗所談法界緣起之法,若以此為主,則以彼為伴,以彼為主,則以此為伴,如此主伴具足而攝德無盡也。十玄門中之第...亦名:染心 戒本疏·十三僧殘法:「愛染心者,心本性淨,由愛染之,故曰也。然愛有二相,如子之愛二親,如父之愛一...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生活就像遊戲如走鋼絲繩,關鍵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則不是掉在左邊,就是掉在右邊,能走到終點的,都是適度平衡的優...
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 這個忍分為兩種:一種是眾生忍...現在有很多人帶佛珠,說起來並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不少演藝界的明星帶,覺得這是一種時尚,所以自己就跟風。當然...
六妙門之第四是「觀」。行者若修習觀門,則能生起九種不淨的觀想。 眾生從無始來,貪著世間色聲香味觸的五欲,以為...問: 請問法師,弟子的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弟子卻對此非常厭惡,所以經常吵架。弟子的瞋恨心這樣重,會火燒功德林...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隋開皇中,觀化京師,受持戒律,日以禮懺為務,常誦萬五千...
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 這段經文在《無量壽...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須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觀。一念中止觀具足,非別有止...
苦受
【佛光大辭典】
上篇:苦具 | 下篇:苦果 |
(界名)閻婆度也。與閻婆度處項同。正法念經十三曰:閻婆叵度。...
二法身
四種補特伽羅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
德清(1546~1623)
百丈佛圖
無記心死
香嚴
三戒
論處所
見惑
主伴具足
愛染心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人生應把握的十個度

魔軍的這十支隊伍
心律法師:佛珠的意義

九種不淨觀法
瞋恨心重,會火燒功德林嗎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娑婆眾生吃飽不是奔走塵務,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輪迴的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