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sattvārtha-kriyā-?ī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饒益有情戒、饒益眾生戒、接生戒、利眾生戒。即饒益眾生之戒法。菩薩地持經卷四舉出十一種,即:(一)眾生所作饒益之事,悉與為伴。(二)眾生已病、未病等諸苦及看病者,悉與為伴。(三)為諸眾生說世間法、出世間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四)知恩報恩。(五)救護眾生種種恐怖,開解諸難,使遠離憂惱。(六)見眾生貧窮睏乏,依其所需悉能布施。(七)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蓄眾。(八)先語安慰,隨時往返,施給飲食、說世之善語等,使眾生安者皆悉隨順,不安者皆悉遠離。(九)對有實德者,稱揚歡悅之。(十)對犯過行惡者應以慈心予以呵責,使其悔改。(十一)以神通力示現惡道,令眾生畏厭眾惡,奉修佛法,歡喜信樂,生希有之心。[瑜伽師地論卷四十、成唯識論卷九、釋門歸敬儀卷上](參閱「三聚淨戒」665) p684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但稱一佛之名號也。通念佛之對。...【順後有愛】 p1107 瑜伽六十七卷十六頁云:順後有愛,復有二種。一、緣後有境。二、是後有因。...(經名)王舍城有一居士曰實瑟居士。詣優曇婆羅林之異學園。告異學以我一論滅瞿曇,如弄空瓶。世尊聞之,至其園說種...(經名)佛說阿難同學經,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掘多比丘欲還俗,阿難啟佛開示之,使之證果入滅。...【有法於法全非四緣】 p0558 俱舍論七卷五頁云:頗有法於法全非四緣不?有。謂自性於自性。於他性亦有。謂有為...指天台圓教十信位之菩薩。階位相當於法華經卷六法師功德品之六根清淨位。此類菩薩了知斷惑之十信,信信皆通,具足十...(衣服)Uttarāsaṅga,又作嗢多羅僧,優多羅僧,郁多羅僧伽,嗢怛羅僧伽等。袈裟名。三衣之一。譯曰上衣。玄應音...(異類)本為彗星之句,其名出漢書,梵語曰憂流迦,正法念經翻為天狗。亦彗星之名也。正法念經十九曰:一切身份光焰...(人名)Girika,人名。譯曰山。見阿育王經一。...【道轉依】 p1237 雜集論十卷十五頁云:道轉依者:謂昔世間道、於現觀時,轉成出世;說名有學。餘有所作故。若永除...(名數)一有門,二空門,三亦有亦空門,四非有非空門也。門者能通之義,依此四者,得入真性實相之記,故曰門也。...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有個父親因長期失業,家庭壓力過大,情緒失控,用滾燙的水,傷及還在念小學的兒子背部,兒子受到嚴重傷害,不想再看...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你要得到人身;第二個,遇到佛法...一個人要想進步,就是要學習佛的三藏十二部講的戒定慧的內容,就是要通過聞思修來獲得,聽聞學習,思惟實踐。衹要一...在佛教史上,有一位號稱菩薩皇帝的這麼一位君主,就是梁武帝。梁武帝曾經除了跟達摩祖師有過法上接觸之外,他還特別...前面講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講到懺悔方法。首先我們看看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後有什麼後果。 ...有個別同修,認為一個人若不報父母恩,是沒有惡報,這種說法是一種明顯的邪見,違背世尊的教理,違背因果緣起的法則...佛教持戒的目標,並不是求死後升天,或是求來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精神集中,當你精神集中就觀察思惟...我們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過去業報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從外邊求的。我們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慢...
攝眾生戒
【佛光大辭典】
上篇:攝淨土願 | 下篇:攝眾生願 |
又作稱性、稱法。謂契合於法界之真性。華嚴宗以華嚴經之所說,無不契合於法界真性,故謂之稱法界。華嚴經傳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