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按:沙門,一翻乏道,乏即貧,然則貧道本沙門翻語,而世不省。何也?乃修道斷生死貧窮之義。

《釋氏通鑒·齊世祖武帝紀》云:「僧鐘初見武帝於乾和殿,稱貧道。時暢元暢、 獻法獻見帝,每稱名而不坐。帝因問尚書王儉:『先輩沙門見帝王何所稱?及預坐否?』儉答:『東晉時諸國,僧皆稱貧道而預坐;中代庾冰、桓元欲使僧盡敬,朝議紛紜,事皆休寢;自宋至今,多預坐而稱貧道。』帝曰:『暢、獻二僧道業如此,尚自稱名,況復餘者?挹拜則太甚,稱名亦無嫌。』自是,僧稱名於帝王,自獻、暢始也。」又〈梁武帝紀〉云:「上以寶亮法師德居時望,每延談說。亮每對上,唯稱貧道。」

《僧史略》云:「此方對王者,漢、魏、兩晉或稱名,或曰我,或曰貧道。故法曠上書於晉簡文,稱貧道;支遁上書乞歸剡,亦稱貧道;道安諫苻堅,自稱貧道,呼堅為檀越。於時未為定式。」

《避暑錄話》云:「晉、宋間,佛學初行,其徒猶未有僧稱,通曰道人。貧道亦是當時儀製定以自名之辭,不得不稱者,疑示尊禮,許其不名雲耳。今乃反以名相呼而不諱,蓋自唐已然,而貧道之言廢矣。」

《百論胡吉藏疏》云:「沙門者,雲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斷於貧乏也。」

《翻譯名義集》云:「沙門,或云具名沙門那,此雲乏道。以為良福田故,能斷眾生饉乏;以修八正道故,能斷一切邪道故。」又云:「世言沙門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斷一切乏,斷一切邪道。以是義故,名八正道為沙門那。從是道中獲得果故,名沙門果。」

忠曰:「沙門那,見《寶積》。《寶積經·善住意天子會》云:『大士所言沙門那者,義何謂也?文殊師利言:天子若非沙門,非婆羅門,是則名為真沙門。』」

《世說》云:「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

《釋氏通鑒》云:「唐代宗召忠國師驗太白山人。忠云:『算三七是多少?』曰:『國師玩弟子,三七豈非二十一?』忠云:『卻是山人弄貧道,三七是十,何謂二十一?』」

忠曰:「唐時廢貧道稱者,言對王者耳,如於士庶,則今古何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