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喬布斯】
1、他童年曾經被遺棄並被收養。2、他婚前有一個私生女。3、他是個佛教徒,所以請不要用基督教信仰來緬懷他。4、缺口的蘋果標誌,是為了紀念咬了一口蘋果被毒死的計算機之父圖靈。5、喬布斯是動畫《玩具總動員》的創造者。6、他是迪斯尼的第一個人股東。7、素食主義者。
喬布斯的傳奇太不可思議了,不得不研究一下,他到底是怎麼成功的?要研究他的成功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和借鑒。喬布斯數十年虔心學佛,參禪打坐也是他一生的最大精神追求,這與他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並且正向地影響了他的事業成功。但從他信佛禪修這個角度較全面且較準確地介紹和探究的文章還不多,鑒於此,本文試從他信佛禪修、禪道商道、修身養性、人生價值等角度為主線,來探究「喬布斯的佛教人生」這一主題,希望拋磚引玉,交流學習。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95歲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像我這樣才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關鍵一點就是對禪的領悟。」當時日本有個禪學家在聆聽松下的言論後,總結了這樣兩句話,「不通禪理,生活乏味;不明禪機,難成大業。」松下電器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國際企業,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同樣,喬布斯對禪也有著極深的研究。
喬布斯簡介
史蒂夫·保羅·喬布斯Steve Jobs(原名:Steven Paul Jobs)男,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國舊金山。蘋果創始人之一,近年來多次被評為全美最佳CEO,有人評論「蘋果就是喬布斯,喬布斯就是蘋果」。在他的努力下,蘋果業績一路飆升,一舉超越微軟成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
喬布斯的佛緣
一、大學時期,喜愛東方哲學
在裡德大學讀書時,喬布斯已找到了思想上的依托——禪。他喜愛研究東方神秘主義哲學,正是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鈴木大拙寫的《禪道》和《禪學入門》。
喬布斯年輕時開始,就醉心禪學,他認為如果一定需要上大學,他願意去上一家禪學院。他認為對於禪學的研習和思考,是他最大的成功「智慧」。
「禪學重視經驗,不重視智慧。我看過很多人都在沉思冥想,但似乎沒什麼功效。所以,我對那些能夠超越有形物質或者形而上的學說極感興趣,也開始注意到比知覺及意識更高的層次——直覺和頓悟,這與禪的基本理念極為相近。」 這是喬布斯1973年在裡德學院修煉禪學時的講話,可見,他對禪當時已有較深的體悟了。
禪是什麼?
若不了解禪,就無法認識喬布斯。
禪宗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禪是生活,是藝術,是開智慧除煩惱的有效方法。目前禪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因為它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們遇到的一切困惑,特別是在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修身養性,消除浮躁,減輕壓力,開拓心量,助人為樂,慈悲包容,生活充實,開顯智慧,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益處。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懂「禪」,智商和情商都能得到提高。學藝術的人懂「禪」,藝術的境界就會超越;管理者懂「禪」,就能提陞決策的準確度;學生懂「禪」,就能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學習效果。
「禪」發源於東方,盛行於東方。但是現在,禪學不再只是東方的專利品,它在西方已引起普遍的重視。譬如美國很多大學裡也設有禪堂,禪堂已不再為寺院所特有。甚至連航天員要登陸月球時,也要用禪的精神來訓練。可見「禪」在現代世界裡,佔有相當的份量。
現在的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但是,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所以,這個能解決生命問題,提高生命境界的禪學,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識分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禪」合乎真善美的條件,不過,禪不好講、不能談,也不易懂。禪是言語道斷、不立文字的;是心行處滅,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為了介紹禪的境界,雖然不容易談,仍然要藉言語來說明。
二、喬布斯的人生事業起步於禪修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之所以被人們稱為「神一般的傳奇」,除了他推出改變世界的唯美產品外,也離不開他的個性所帶來的神秘光環。
據2011年8月的《北京晨報》報道說,勇敢的喬布斯起步於禪修。在喬布斯的人生經歷中有這麼一段,當他從裡德大學輟學返回矽谷後,經常到日本禪師乙川弘文主持的禪宗中心修習。在創辦蘋果之前,喬布斯一度不知道對自己的未來該如何決斷,他很想去日本繼續修習,但是又無法放棄創業的理想,於是向禪師求教。而禪師則對他講出了那則著名的禪宗故事——風吹幡動。「千百年前,有僧人說:‘是風動。’又有僧人說:‘是幡動。’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心動。’」
青年時期的喬布斯在練習打坐
不知道禪宗的修習對喬布斯的個性有著怎樣的影響,但在他接下來的人生歷程中,不管是製定公司產品策略,還是直面人事鬥爭,甚至面對生死挑戰,喬布斯一直都是在追隨他的心。
修禪開智品人生
一、蘋果公司CEO喬布斯心靈被佛教征服,曾一度考慮出家為僧
2009年的《財富時報》報道說,蘋果公司CEO喬布斯心靈被佛教征服,時常面壁參禪。
1972年秋季,曾吸食大麻的喬布斯逐漸告別了大麻,並不是他有多麼超人的意志力,而是因為他的心靈徹底被佛教征服。喬布斯是一個禪宗佛教徒,曾一度考慮出家為僧。喬布斯在進入大學之後的一個學期就選擇了輟學。離開校園之後的他為了尋求精神啟示,1974年8月南亞次大陸最炎熱的時節,他「光著腳、穿著破爛衣服」,來到了萬里之外的印度朝聖,並向當地人討教有關佛教的文化知識。在返回美國後,他已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並剃光了自己的頭髮。
二、初學者的心態
喬布斯說,「佛教中有一句話:初學者的心態;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務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慾、讚歎。
三、喬布斯的禪意人生
喬布斯學禪的入門書籍很多,日本禪師鈴木俊隆用英文寫的《禪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對他啟發很大。追源溯流,鈴木俊隆算是禪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傳人。1959年,鈴木俊隆禪師抵達美國,憑著六祖「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一句話,立志教授全無佛學根基的美國人修習禪道,以弘揚佛法。《禪者的初心》就是鈴木俊隆禪師為那些對佛學一竅不通的美國人寫的英文入門讀物。
教美國人學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鈴木俊隆禪師自有一套通俗易懂的教學法。有一次,一個美國學生問鈴木俊隆禪師,為什麼日本人的茶杯做得這麼纖細精緻,很容易被大咧咧的美國人不小心打碎。鈴木俊隆禪師回答說:「不是它們做得太纖細,而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它。你必須因應情境來調整自己,而不是要環境來配合你。」
因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國人能真正理解禪的奧妙。但毫無疑問,喬布斯屬於極少數的例外。禪宗不看重經文,不講究繁文縟節,不提倡繁瑣思辨,「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講究發自內心的頓悟。這種思維方式正合喬布斯的心性。從《禪者的初心》裡,喬布斯讀到了一個清淨、澄澈、可以任由思維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因為有追求,喬布斯在裡德大學期間,總是根據興趣到教室旁聽對自己有用的課程,例如英文書法課。他後來說:「如果我在大學裡沒有旁聽過英文書法課,Macintosh電腦就不會有那麼多漂亮的,比例勻稱的字體。」
不得不說,喬布斯後來在蘋果體現出的各種天才,包括慧眼獨具的戰略思考、藝術唯美的產品設計,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參禪悟道的影子。正如《禪者的初心》所說:「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展示我們內心的天性。這是我們存在的惟一目的。」也許,喬布斯終其一生,都是在實踐鈴木俊隆禪師的這句話。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或許是喬布斯最著名的一次演講。他談了自己作為一名大學輟學生的一生、他的創業以及與癌癥鬥爭的故事。他引用了最後一期《全球概覽》封底的話作為結尾:「求知若饑,虛心若愚。」是啊,如果能時時保持一顆「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的智慧之心,每個人都會擁有次瑰麗的生命傳奇。
四、與世無爭的喬布斯出現了,剛愎自用的喬布斯不見了
史蒂夫·喬布斯,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蘋果公司掌門人,近年已極少在公共場合現身,就連頂級報刊也無法採訪到他,他的個人生活逐漸籠罩上神秘的光環。
2008年元旦到來這一天,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沒有和家人一起慶賀,也沒有去蘋果公司露面。他做了兩件事——白天敲定了2008年蘋果電腦iMac外殼、鍵盤全部採用金屬鋁,晚上寫了一封新年致辭的電郵,放進預先設計好的電子郵箱,在新年鐘聲敲響的剎那群發給蘋果公司所有高管。而他自己很早就上床休息了,「佛教徒沒有夜生活!」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佛學的研究和禪學的修煉,對於喬布斯的人生啟發很大。隨著年齡、閱歷的豐富,尤其是一個佛教徒的信仰轉變,都使他的CEO角色越發具有智慧的光芒。他嚴禁下屬透露他的生活細節,但是蘋果公司內部那些他的崇拜者,還是用敬畏的語氣對媒體說:「從前那個剛愎自用的喬布斯不見了,現在的喬布斯是一個溫情主義者。」
現在的喬布斯與世無爭,每個週末他都騰出時間免費接待小學生到家裡玩耍。2007年的萬聖節,他早早等在大門口接待這些孩子們,並親自榨胡蘿蔔汁給他們喝。當孩子們表示感謝時,喬布斯指著一個孩子胸前的iPod MP3播放器,微笑著說:「謝謝你購買iPod Touch,我理應為客戶服務。」
五、喬布斯與夫人同為素食者,且舉行了佛化婚禮
1985年,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他賣出了蘋果公司的85萬股股票。在接下來的五年裡, 他創立了一個名叫NeXT的公司, 還有一個叫Pixar的公司, 然後在哈佛大學和一個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優雅女人相識。這個優雅的女人叫勞倫娜·鮑威爾,兩人都是素食主義者。
勞倫娜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拿到文學學士學位,後在沃頓商學院獲得主修經濟學的學士學位,緊接著又在史丹佛大學完成工商管理碩士。在就讀於沃頓商學院期間,勞倫一開始為美林投資管理公司工作,後來又在高盛投資集團作為固定收益投資策略師工作了3年。勞倫娜開辦了一家在加州北部向零售商和群眾出售健康的有機食品的公司,同時她也是achieva的董事會成員之一,Achieva是一家致力於通過網絡軟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和測驗能力的多次獲獎的教育公司。如今她將目光投向了一些非盈利性的企業或組織,對教育,女性權益和文化發展方面特別關注。
喬布斯與夫人同為素食者
1991年3月18日,喬布斯和勞倫娜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舉行了傳統的佛教婚禮。這場婚禮的主持是一位佛教禪宗僧侶,叫乙川弘文。他們在婚後育有三個孩子,Reed Paul,Erin Sienna和Eve。在他住院期間,他的愛妻一直陪伴著他,鼓勵著他。
一、每日坐禪,修煉管理心智
激情比動力重要、磨難比誘惑重要,被功名利祿、物質慾望控制的人,將只有短暫的激情、而不會一直燃燒成為熱情。「喬布斯如何超人一等?」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答案就是禪修與商道,商道與禪修的深度互動關係。即使喬布斯修禪不為追求商道,也自然達到商道的最高境界。
坐禪讓人躲開了塵世喧囂、避開了眾多表面的事務,回歸到問題本質,因此喬布斯能夠具有高度發達的智慧。
喬布斯每天坐禪結束時,都會問對著鏡子問:「如今天是我的最後日子,原計劃今天的事我還願意做嗎?」
其實人皆佛,只是私心雜念遮住了佛光,喬布斯能掃除心靈塵埃,因此就能把握到無上智慧。禪定是喬布斯的本質所在,他們摘掉了私慾的眼鏡,因此洞悉了商業本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喬布斯從不做市調,他只在禪定後從天堂洞察人間。「靠用戶調查來設計產品太難。很多時候,要等到你把產品擺在面前,用戶才知道想要什麼」。在1998年的《商業週刊》中他說道。
今天人們搞企業,從客觀角度來說,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次死亡的經驗,但是希望精英們練習禪定是非常合適的,禪定帶來利他的使命感、帶來更銳利的思想、帶來更有持續性的主流價值觀。
「學習型組織」的提出者,《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的著名理念就是:「三流管理者學習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習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煉管理心智」。禪就是心,通過坐禪,對於心恰當的掌控拿捏,使得喬布斯成為一位修煉管理心智的一流管理大師。
二、定力驚人,直覺和穿透力更驚人
心靜、氣靜、神靜,理亦靜。那束創造驚喜「小物件」的通明心思,讓他平添了幾份「轉物而不被物轉,轉事而不被事轉,轉人而不為人轉」的定力。當然,這種本體、本然、本真的思維視角,不只是體現在喬布斯創造出iPhone這一個事件之中,而是滲透在他技術創新和商業經營的方方面面。
喬布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三、喬布斯每天坐禪,啟發靈感 ,增加決策力
蘋果電腦創始人喬布斯的辦公室,有兩百多平方米,裡面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房中間的一個坐墊,是用來打坐的。喬布斯有每天禪修習慣已經多年,在決策前,會先閉目靜坐,然後叫屬下將相關產品設計一併放到墊子的周圍,來決定選擇哪個放棄哪個。當心定下來的時候,直覺會非常的清晰、敏銳。
三祖僧璨大師曾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現代人處於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裡,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充滿競爭氛圍的生存危機,使得人們疲於奔命,因而忽略了我們那自心本具的長青之樹、不老源泉。因為迷心於外境,長期把心靈和外界對立起來,生活也就變成了一種負荷與累贅,從而使我們難以從日常中去體會那充滿趣味的禪機。喬布斯通過參禪打坐,感悟佛學,品味人生,福至心靈,佛來魔去,禪來纏去,靈感顯現,提陞了管理品質。
喬布斯說過:「創造性是橋樑,是紐帶。」所謂橋樑和紐帶便是要從其他行業尋找靈感。喬布斯曾經從電話簿、坐禪、對印度的訪問、梅西百貨出售的食品處理機或四季酒店那得到靈感,次數之多,數不勝數。他並不是在「竊取」創意,至多算是利用了其他行業的創意來激發自己的創造性。
四、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式的電子設計
禪強調直覺和頓悟,但要達到「頓悟」又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要經歷「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還是山」的三個階段。喬布斯的職業生涯經歷了三個階段:創立蘋果公司,退出蘋果公司,重回蘋果公司。當蘋果還是蘋果的時候,蘋果已不是當初的蘋果,Mac還是Mac又不是當初的Mac,而是iMac。從AppleI到iPod,從「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表明喬布斯已逐漸參透了他的「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在喬布斯那裡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技術和設計思路:NoButton。「按鈕」是電子設備「天然標誌」,但用戶要的不是按鈕,而是「直指人心」的功能、效用和體驗。所以iPod的外型設計極其簡單:使用者「所見即所得」,只看到一個屏幕和一個「唱片」,其實是一個隱形化的按鈕加觸摸操作盤。IPhone把NoButton技術和設計理念貫徹到極致:一部只有屏幕沒有按鈕的手機。
今天,人們看到蘋果手機和電腦,都覺得精美高貴,原來這是喬布斯「禪意手機」的理念。這猶如喜歡喝茶的人,將禪融入在茶道裡,稱為「禪茶一味」;書畫家愛禪,將禪融入在書畫中,稱為禪詩禪畫、「禪意書畫」,這點黃庭堅做的最有名。文學家將禪融入在作品中,稱為「禪意文學」,這點金庸做的很好;武術家喜坐禪,稱為「武術禪」,現在新拍的電影《新少林寺》裡,也融入了很濃的禪味,這些都是一個道理。包括現在好多高級賓館、別墅、飯店、小區,都融入了禪的味道和理念。有次,我到合肥的希爾頓酒店去,看到酒店的西餐廳門口就寫了個「禪」的大牌子,餐廳裡光線柔和,設施高雅簡潔,服務人員彬彬有禮,實有禪的祥和味道。現在國內外有很多人覺得禪和高雅、高貴、高品位劃等號的,總想將禪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只是自己對禪研究太淺,功力不到,無法融入而已。喬布斯,就具備了這個能力,客戶也分享到了他的喜悅。
喬布斯在任何公開場合穿的那件圓領T恤衫,與翻領T恤不同,它沒有一個鈕扣。其實是他隨身攜帶的旗幟,這是一面「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旗幟,但人們都知道上面寫著什麼——NoButton。這就是這位「蘋果教」教主的「禪」。
五、生命奇跡,與死神擦肩而過
「生死流轉,循環不已,是為輪迴,人在輪迴之中,縱不墮入惡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無樂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輪迴,證無生法忍。出家不過是一個手段,習靜也不過是一個手段。」
這段話是梁實秋先生對佛教生死觀的一個總結。在佛教諸宗派中,禪宗更加強調生死如一的超脫境界。
2009年1月5日,喬布斯終於公開了自己的部分病情。肝臟移植!天哪,公眾這才恍然大悟,喬布斯的病情遠不是可治癒的胰腺癌或激素失衡那麼簡單!
生死何歡,死亦何苦。當喬布斯用改變世界的勇氣和萬法無滯的灑脫與死神周旋,當喬布斯一次次在收到死亡通牒後,又重新走上蘋果產品發佈會的講檯,毫無疑問,他正在開創科技史上絕無僅有的生命傳奇。
喬布斯很小的時侯,就開始追問:我是誰?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幹什麼?17歲那年,喬布斯記住了這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過,總有一天你的假設會成為現實。」所以在他還是少年時,他就一直告誡自己:生命是短暫的,不久以後我們都將走到盡頭。
2004年喬布斯被確診患上胰腺癌,醫生宣佈他只有3至6個月的生命,可半年後卻奇跡般生還,他把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視為信奉佛教的結果。
確實如此,他參禪打坐,修生養性,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坐禪的功效與好處是從身心的反應而被發現,根據日本京都大學心理學教授佐藤幸治所著「禪」的報告中說,坐禪有十種心理方面的效果,即:1、忍耐心的增強:2、治療各種過敏性疾患;3、意志力的堅固;4、思考力的增進;5、形成更圓滿的人格;6、迅速的使頭腦冷靜;7、情緒的安定;8、提高行動的興趣和效率;9、使肉體上的種種疾病消失;10、達到開悟的境界。
所以,事業要成功,好的身體是保證。有的成功人士身體本來就很好,他也常參禪打坐,使得身體更加強健,神采奕奕,永無病痛。有的人身體不好時,他坐禪也能治療疾病,強將體魄,能使大病化小,小病化了。總之,凡坐禪者,以上十個功效皆可隨緣獲得。松下辛之助、稻盛和夫、喬布斯他們都有著相同的身體經歷,並且都獲得了坐禪的益處,超越了病魔的纏繞。
喬布斯打幼時起就在禪宗明心見性的教誨中品悟著生與死亡的佛法妙義。由於他對生死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在接到死亡通牒後就能看破放下,淡然面對,心無罣礙,妙悟禪機,笑對生死。這是超越病魔的的最好心態,佛教說:「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常人若沒這個人生現實的生死感悟,當聽到醫生說發現個什麼癌癥,當下就嚇得承受不了而一命嗚呼了,或恐懼的早死了,這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嚇死的。所以,人生不可能一帆風水,無論是遇到生死、事業、愛情、競爭等煩心事,是否有禪定功夫顯得很重要。
2005年,喬布斯應邀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他這樣回憶自己過去的生活:「我總是把一切弄得一團糟,甚至想過逃離矽谷。但是,漸漸地,我開始有了一個想法,我仍然熱愛我過去做的一切,於是,我決定從頭開始。」 病痛是一種磨難,病痛也令喬布斯更加洞明世事,超然物外。他還回憶道,「大約一年前,我被確診患有胰腺癌,醫生告訴我自己將最多活六個月,但後來確定這是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一種腫瘤。疾病像一種人生責難,不由得人不思考。」喬布斯動容地說道,「記住自己隨時都會死掉,是防止你陷入畏首畏尾陷阱的最好方法……你已經一無所有了,沒有理由不去追隨你的心。」從內心上已死過一回的喬布斯,向世人散發出浴火重生後更為卓著的個人魅力。
達觀者有超越常人的生死觀,不介意被拿來調侃,喬布斯在中國被尊稱為「喬不死」。跟死神擦肩而過之後,對於死亡,喬布斯顯然看得很開,他曾這樣說:「現在我可以更加實在地和你們談論死亡,而不是純粹紙上談兵……死亡是我們共同的歸宿,沒人能擺脫。我們注定會死——死亡很可能是人類最好的一項發明,它推進生命的變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