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掘魔羅的故事,原來見於《增一阿含經》第三十一、《雜阿含經》第三十八及巴利文本《中部》第八十六經,隨著大乘教的發展,也演成了這部大乘經。
經的主要內容,說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了《執劍大方廣經》。當時惡人央掘魔羅受婆羅門邪師摩尼跋陀羅的指示,欲殺掉千人做成指鬘,希望由此得成婆羅門。最後還欲殺害其母和佛,來湊足千人之數。但受佛教化,翻然悔悟,禮佛出家。當時帝釋心喜,施以天衣,央掘魔羅不受,並加以批評,說自己只願行十二頭陀苦行(以上第一卷)。其次梵王、護世四王、魔及樹神等說種種偈來供佛和央掘魔羅,也各受到央掘的批拼;聲聞弟子大目犍連等,亦皆受其責難;並與文殊論不空義,說主張偏空與有我者,二種人都顛覆正法。解脫實在不空,如來也不空,只因離一切煩惱及諸天人障蔽,故說名空。佛為央掘授三歸五戒,央掘說一歸無三,並說殺害煩惱、盜取菩提等義(以上第二卷)。其次,佛又問以一學之義,央掘以偈答,從一增至十法,說明大乘與聲聞乘的差別,得到佛的讚許。央掘示成阿羅漢,隨佛同入祇洹。這時十方菩薩來集。央掘問佛為何住無生際而復住此世間。佛命與文殊同往十方問於十佛,最後仍來問佛。佛為廣說多次舍身來此世間的七十九句原因(以上第三卷)。復次佛告央掘,要成就五(個)八相,即四十功德,方能受持說如來藏的大乘經。最後波斯匿王興兵來至佛所,佛為王說央掘與文殊過去本事。邪師摩尼跋陀羅及其婦、乃至諸天龍神說偈讚佛,皆發無上菩提心(以上第四卷)。
此經的主要思想,首先是發揮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佛性之義。如來藏即指眾生本淨的心性,由於客塵煩惱所染,故未能成佛。本經特別將此一思想,聯繫到"心為法本"的兩個頌(原出《增一阿含經》卷五十一),顯示它的來源。其次說明二乘為方便歸依,如來方是第一義歸依,這樣區別大小乘,與《法華經》的說法一致(卷二)。再次說明一乘的中道離於二邊,是名大乘,這與《寶積經》所說相通(卷四)。再次說明眾生有如來藏故,無始以來無非父母兄弟姊妹,迭為尊卑。因此諸佛戒殺斷肉,這又是上承《涅槃》開啟《楞伽》的說法(卷四)。最後說"女有佛藏,男亦如是"(卷四),說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佛性之義,故在中國佛教學者談佛性時,常引用它。
上篇:金光明經 | 下篇: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