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諸經一般的說法,法身是無相的,但依天台圓教的極意,則說法身決非無相,而是法性的理體具有依正色心,相相宛然。一個人若三惑究竟清淨了,則本性常住之色心便會顯現,而依正二法亦會究竟清淨。法華經方便品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同提婆品說:「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阿素洛】 p0774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二卷十四頁云:已說五趣一一差別;於彼中有阿素洛今當說。謂有餘部、立阿...(衣服)梵語曰迦絺那。譯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受之袈裟,受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四分律四十三曰:安居...【唯名無色過及唯色無名過】 p1010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七頁云:復言世尊!若唯名生,都無其色;斯有何過?世尊告曰...天魔,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名為波旬,常嬈亂釋尊之修行。蓋諸佛出世,常有與其同世之魔障難其修行成...【隨眠及纏差別】 p1369 俱以論十九卷二頁云:然隨眠體,非心相應,非不相應。無別物故。煩惱睡位,說名隨眠。於覺...(修法)內作業灌頂品所說。經疏三曰:遜婆明王五部吽迦羅具三十七尊,內外火法之護磨也。經說遜婆明王之根本真言曰...諸大乘經典每以幻、炎、水中月、虛空、響、犍闥婆城、夢、影、鏡中像、化等十種譬喻,襯托出「空」之道理,以助學人...全一卷。又作虎丘隆和尚語錄。宋代臨濟宗僧虎丘紹隆(1077?~1136)撰,嗣端等編。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刊行。...(名數)於三量加譬喻量也。人生之無常,如水泡之無常,以喻而顯者。...【貪慾業道】 p0977 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頁云:貪慾業道事者:謂屬他財產。想者:謂於彼彼想。欲樂者:謂卽如是愛慾。...(術語)總稱密教之法。三摩耶者平等之義,密教以明三密平等之音為本故也。大日經疏一曰:如此時中佛說何法,即是身...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
怎麼樣能夠戰勝自己呢?當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強忍,有三道智慧,經云:謂一切逆境惡緣現前,菩薩皆悉觀察,此等逆...
這裡我舉一個公案,大家看看。把這位法師求到上品上生的這種行業跟我們自己做個對比。 唐代有一位懷玉禪師,懷玉法...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觀像觀想,唯心地法門明白之人...
明朝顧源居士,又稱寶幢居士。少年時性格豪放,善於寫詩、書法和繪畫。40歲時,把以前所習的世間法盡情拋棄,斷除酒...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時時處處感到最幸福。 看到別人因為你的幫助而解決了困難,你...何謂戒律?戒是有所不為,用來防非止惡:律是有所當為,是我們行為之法則。今期要討論的是二千多年前,佛教從印度萌...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講淨土宗的祖師,已經講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師。在佛門裡邊很多的大祖師爺來的時候都是...
我們看第三段的歷事練心,轉逆緣成菩提道。我們先念一遍。【因緣觀:一、當隨緣消舊業想,二、當善知識想;真如觀:...
法身有相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法身本有 | 下篇:法處所攝色 |
由煩惱心所衍生出來的心理狀態。隨即衍生、滋生的意思。在大乘百法中說有二十種,這二十種煩惱,隨逐於心,隨心而起...
阿素洛
功德衣
唯名無色過及唯色無名過
天魔波旬
隨眠及纏差別
遜婆明王法
大乘十喻
虎丘紹隆禪師語錄
四量
貪慾業道
三摩耶道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大藏經】六度集經

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懷玉禪師上品上生的故事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顧源居士往生紀
聖嚴法師:行善的人快樂
佛教的戒律在當今時代

清代高僧省庵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