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淨業所感得的清淨國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雜語)雖有諸說。而以畢竟究極之義為是。...(雜語)禪堂貼己名單之坐床,謂之單位,又其床前之板謂之單,闊八寸,據周尺故為一尺,謂之單板一尺。而床闊六尺,...(佛名)Śākyamuni,印度迦毗羅城Kapilavastu,主淨飯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誕生於...涅槃經中以河流作六種譬喻。依灌頂之涅槃經疏卷二十七載,六河即生死河、涅槃河、煩惱河、佛性河、善法河、惡法河。...(1296~1370)元代禪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曇曜。九歲出家,十六歲受具足戒,二十二歲為道...(術語)台家釋圓教之圓,有圓妙之一義。空假中三諦圓融而不可思議。謂為圓妙。妙者以不可思議而名。四教儀集註下曰...即由向上之平等處,回入向下差別門之教理法門。於宗門中,第一義門(向上門)多指真實絕對悟境的佛道究極之旨,或不...(629~700)日本法相宗僧。河內(大阪府)人。入住元興寺,以持戒堅固著名。渡海來唐後遇玄奘,與窺基交往密切,研...【有慧有三障】 p0550 辯中邊論上卷十二頁云:有慧者,謂菩薩。於了此性,有三種障。一、闕正行,二、鄙者共住...(名數)又云四惑。於第七末那識常恆相應之四種根本煩惱也。一我癡,即無明,愚於我之相而迷無我之理也。二我見,即...又作五部疏。為日本台密所立五部秘經之註釋。即:(一)大日經義釋,十四卷,唐代善無畏三藏說,一行記。(二)金剛頂大...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問: 如果佛性本俱,是過去本俱,是現在本俱,還是未來本俱?還是本來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間就墮落邊離,而失佛性...1、嗔心是墮落地獄之因。 2、嗔心一起,地獄門開。 3、暴躁傷身、傷心、又傷人。 4、嗔心是人體最大的毒素。 5、嗔...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可作佛。是人人可以為聖賢...
想要來生得聰明智慧,就要多看經、多拜佛、多打坐,沒有事就把腿子盤起來,晚上盤起腿子睡覺也沒問題啊!腿子一盤,...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人會有三種觀想,是哪三種呢?所謂欲想、瞋恚想與殺害想。比丘...當你在做義工時,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讚美,很可能也會聽到批評的聲音,說:這個人做事怎麼笨手笨腳的? 這時候你應當...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
佛陀在前面的經文當中,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同時存在二種的情況:第一種是五蘊所成就五濁的相狀,這個是一種表層的...
清淨土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清淨 | 下篇:清淨心 |
【三種自性】 p0177 瑜伽七十三卷十二頁云:云何名為三種自性?一、遍計所執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
到頭
單前
釋迦牟尼
六河
梵琦
圓妙
第二義門
道昭
有慧有三障
四煩惱
五大疏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大藏經】雜譬喻經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如果佛性本俱,過去現在未來也本俱嗎
嗔心打開地獄門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蘊皆空

心中若存這三種念頭,將會招感三惡道的苦報
聖嚴法師《我正在學習》

人不成熟的四個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