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hen
佛教術語。原指釋迦牟尼之生身。釋迦入滅後,其弟子們認為佛陀的特質不止在於「覺悟」,還應具備多種理想的品質,遂以佛陀能證能顯諸法實相之智和所顯所證的法理及其所修福德等為佛身;亦有以佛陀所說教法和所制律儀稱為佛身。
佛身理論的實質是如何評價成佛的意義。歷史上的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同樣要入滅,其成佛的意義何在?在小乘佛典中提出肉身滅、法身不滅的說法。所謂法身,指緣起的法則。《中阿含經》卷七稱:「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緣起的法則,是法爾道理,不生不滅。釋迦成佛,即契證此緣起法,不再迷惑,故說法身不滅。又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法是佛陀因地修持和成佛後教導弟子的法門大綱,此五法在果位上即轉成五分法身。五分法身是佛陀積聚的智慧和功德,不會消失,故法身不滅。
大乘佛教對佛身理論作進一步發揮,指出當年成佛的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從本垂跡」倒駕慈航的應化之身,他在無量劫前早已成佛,這帶有否定人間佛陀現實性的趨向。在大乘經典中,有時說為一法身;有時說有二身,即常住身與方便應化身,或生身與法身。一般皆說三身,但名稱各有不同。《佛地經》等為法身、受用身、變化身;《勝鬘經》等為法佛、受用佛、化佛;《成唯識論》等為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法華論》為法身、報身、應身。以最後一說比較通行。法身指我空真如、法空真如所顯之法性。報身指佛陀的智慧和悲願以及福德莊嚴所成之身。此又分為兩種:以如如智證如如理,是唯佛與佛所自證的境界,稱自受用報身;為初地以上菩薩現起相好莊嚴之身而轉無上法輪,稱他受用報身。應身,即應物現身。指佛為普度眾生隨三界六道之不同狀況和需要而顯現之身,也指2500年前誕生印度、化導人間、80歲入滅的釋迦牟尼。《華嚴經》、《心地觀經》等更有六身、十身等說法。(淨慧)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舉出等覺菩薩之三種修學,即:(一)百劫頂寂定中修諸三昧,謂等覺菩薩住於頂寂定(即...(書名)頌數六百,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俱舍,譯曰藏。包藏之義。包藏根本阿毗達磨論要義,故謂之俱舍論。...戒律於作持門之分類。犍度,篇章、分類編集之義,梵語為 skandha。戒律於作持門區別為二十類,四分律集為二十篇,即...(雜語)意謂絕滅一切妄念妄想,至大死一番處,更甦生還來,而得大自在也。碧岩二則頌評曰:僧問香嚴如何是道?嚴雲...【頞部陀】 俱舍雲疱,寒觸身份,皆悉生疱。...菩薩沒有完全把無明破盡,就沒有完全證得佛,只有一部分證到了佛,所以叫做分證佛。...(術語)異之原因。別途之原因。遺教經曰:集實是因,更無異因。...【廣義】 p132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頁云:廣義者:謂宣說諸法異類相應。又云:說了義經故。...【五相建立極微】 p0280 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頁云:問:諸極微色,由幾種相,建立應知?答:略說由五種相。若廣建立;...一、袈裟; 二、道服,修道者的衣服; 三、出世服,出離世俗者的衣服; 四、法衣,如法的衣服; 五...(術語)善巧之權謀。猶言方便。自誓三昧經曰:善權隨時,三十七品,具足佛事。法華玄義二曰:夫經論異說,悉是如來...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問: 請開示念阿彌陀佛名號與菩提心的相互關係。 大安法師答: 能深信切願執持彌陀名號即無上菩提。何以故?以信願...
人不會養孩子時,就會溺愛。什麼苦都不讓孩子受,乃至家務活也不讓孩子幹,感覺是對孩子好。其實這樣子是害苦了孩子...
周公有一首詩,叫做《鴟鴞》,出在《詩經?豳風》,《豳風》有七篇,這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要學國學,《詩經》不得...
冬至很多地區都有祭拜祖先的傳統,但在美德之中也存在許多以殺生來祭拜的陋習。佛在《地藏經》上就告誡眾生:爾所殺...
踏實修行 精進念佛 簡單介紹: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當今峨眉山德高望重、可謂現在峨眉山鎮山之寶級別的高僧。解放前...
現在很多人沒有自知之明,他覺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修行怎麼怎麼樣,我馬上就能開悟,我馬上...有智慧的人生活過得很快樂,缺少智慧的人生活過得很不快樂,因為沒有智慧的人,生活上有一點壓力就想不開,有些人總是...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般若出,般若即法,是諸佛之母。 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如...
佛身(buddhakaya)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法印(dharmamudra) | 下篇:佛性(buddhata, buddhatva) |
【無餘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一切無別】 p1100 瑜伽八十卷二十一頁云:問:於無餘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為有少分差別意...
菩薩三修學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二十犍度
枯木龍吟
頞部陀
分證佛
異因
廣義
五相建立極微
袈裟十二名
善權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佛號與菩提心之間有何關係

不讓孩子受苦,以後他就很苦

風雨飄搖的人生

千萬不要殺生增惡緣

峨眉山鎮山之寶通永老和尚精進念佛開示

淨土法門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讓自己成為快樂又智慧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