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疑耀二曰:「世但知佛書,自漢明帝時,始入中國。不知秦之先,中國已有其書。隋經藉志曰:其書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滅。又劉向列仙傳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經。又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口傳浮屠經。此皆白馬未入中國之前也。況明帝時,傅毅對帝所言,皆是佛書。使先此未有佛書,毅何從而得之。是明帝前,雖有其書,尚未盛行。自白馬既來之後,其說乃盛耳。」宋朝類苑曰:「佛經之入中國,自竺法蘭摩騰二師,以後漢明帝時暨至白馬寺,首譯四十二章經。歷晉及十六國南北朝暨唐,皆有梵僧自五天竺來,及華人之善竺音者,迭相翻譯。訖開元錄,凡大小乘經律論聖賢集共五千四十八卷。至正元又別錄新經二百餘卷。元和之後,譯經遂廢。太宗太平興國初,有梵僧法賢法天施護三人自西域來,雅善華音,太宗宿受佛記,遂建譯經院於太平興國寺,訪得鳳翔釋清照,深識西竺文字,因盡取國庫新貯西來梵夾,首令三梵僧詮擇未經翻者,各譯一卷,集兩街義學僧評議,論難鋒起。三梵僧以梵經華言對席讀,眾僧無以屈,譯事遂興。後募童子五十人,令習梵學,獨得惟淨者,乃江南李王之子,慧悟絕異,盡能通天竺文字。今上即位初,陳恕建議,以為費國家供億,願罷之,上以先朝所留意,不許。訖今所譯新經論學,凡五百餘卷。自至道以後,多惟淨所翻也。大中祥符四年,譯眾上言,請如元正造錄,詔令潤文官參知政事趙安仁與翰林學士楊億同編修,凡為二十卷。乃降賜太宗所作釋門文字,令編其名題入錄。安仁等及釋眾再上表請御制釋門文章,許之。六年三月,賜御製法音前集七卷,共論次其文理,以附於先皇之次,而冠於東土聖賢集之首。譯經院置潤文官。嘗以南北省官學士充,中使一人監院事,譯經常以梵僧,後令惟淨同譯經。梵學筆受二人,譯綴文二人,評議二人,皆選名德有義學僧為之。」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名數)對於唯識論所說之三佛身,定三佛所居之國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與體雖無差別,...表示時間長久之譬喻。大智度論卷五載,譬如有座四十里之石山,有長壽人,每百年持細軟衣一拂拭,至石山盡淨,而劫猶...(術語)五字文殊之陀羅尼。阿囉跛者娜之五字。見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五字陀羅尼頌。...(一)指勸門與誡門。教人行善,謂勸;制止惡行,謂誡。佛教教理兼具此雙重意義,稱勸門與誡門,或合稱勸誡二門。七佛...【假法】 與『實法』相對而言。由因緣和合而存在者稱假法,即有為法;非因緣和合之法為實法,即無為法。唯識學上有...真實的邊際,也就是至極的意思。...【伺察分別】 p0709 瑜伽一卷十一頁云:伺察分別者:謂於已所尋求,已所觀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別。...【非我行相與空行相差別】 p0720 大毗婆沙論九卷十六頁云:有說:非我行相,其義決定,是故遍說。謂空行相,義...(術語)果上之功德圓滿也。心地觀經一曰:因圓果滿成正覺。...【毗摩質多】 文句:此雲淨心,亦云種種疑,即舍脂父也。...(術語)愚人之心,常暗於理,蔽於欲。法華經譬喻品曰:愚癡闇蔽,三毒之火。...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我們現代人在身體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裡面對身體下的功夫最多,一打開電視,那些營養品、養顏液等針對身體的廣告也...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他就很難相信你為什麼沒有這麼一個次第。談這個圓頓,就是超越次第的。但一般人就喜...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人生世間,父母,壽命,相貌,學問,夫妻,兒女,皆是前生所作之業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則會過於前生所培。若有大...覺明妙行菩薩對常攝說: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這個點示確實具有深切的因緣,內涵很深廣。這個...沒有得念佛三昧的眾生,帶業往生的眾生,他臨終感應道交,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臨終現前佛光注照,佛光注照...一、心中無事,不受干擾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與你有關係,所以任何現象不會干擾到你,這就是「放舍諸相」。...難陀王是一位見識廣博的聰明人,沒有任何事能夠難倒他。由於自恃甚高,自認無人能敵,便對群臣說:世間上有智慧聰辯...
佛經入中國
【佛學大辭典】
上篇:佛經 | 下篇:佛殿 |
梵名 Buddhamitra。資料上載為付法藏第八祖或九祖,後世定為第九祖。又作伏馱蜜多、佛陀蜜多羅、佛陀蜜。意譯覺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