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一信解,又曰解信。梵曰阿毗目佉Abhimukh,自明見理,心無疑慮也。二深信,又曰仰信。梵曰舍攞馱Śraddhā,是依人而信其言也。大日經疏三曰:「有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阿毗目佉,謂明見是理。心無疑慮,如鑿井已漸至泥,雖未見水,心知在近,故曰信解也。下言深信者,梵音舍攞馱,是依事依人之信。如聞長者之言,或出常情之表,但以是人未曾欺誑故即便諦受依行,亦名為信。」【又】有初信正信之二種。與貪瞋癡三不善根相應之信為邪信。與無貪等三善根相應之信為正信。【又】有自力他力之二信。自發之信為自力信。依佛之大悲心而發之信為他力信。此中五根中之信根,就正信而言,是佛徒通途之信心也。又淨土真宗之信就他力信而言,是一宗特殊之信心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三觀中,中觀之德名。空假二諦,雙照而離有無二邊之觀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無明者。止觀三曰:二觀為方便,...(雜語)阿者發語辭,如阿誰阿娘之類。師者師匠。碧岩著語曰:多口阿師。...【修超等至】 p0902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四頁云:如上所言淨及無漏皆能上下超至第三行者,如何修超等至?頌曰:二...初期禪宗之別名。以達磨傳授慧可四卷「楞伽經」為禪法心要,故稱楞伽宗。[續高僧傳卷十六僧可傳] p5490...(一)無間道與解脫道。乃斷惑證理之二道。(一)無間道者,謂正斷惑之智慧。其智不為惑所間隔,故稱無間,舊譯為無礙道...(經名)說佛濟度央崛摩羅之事。大乘部攝,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四卷。...宋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西蜀人。出家後,與圓通居訥同行赴蜀,後參謁黃龍慧南,得其心法。歷住洪州(江西)上藍...梵語 divya-?rotra-abhijā。指天耳與識相應之智慧。與「天耳通」同義。(參閱「天耳通」1348) p1348...(經名)一卷,唐阿質達霰譯。如來臨涅槃時,自左心以穢跡金剛化現,說穢跡金剛大圓滿陀羅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位於江蘇南京聚寶山之山腰。晉永嘉年間(307~313)北方遭亂,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羅渡江至此,專修苦行,以其善於咒術...【到彼岸】 p0826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六卷十三頁云:或作是說?諸得極跡,彼一切到彼岸耶?設到彼岸;彼一切,...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心能做福,心能做惡,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獄,心是一切罪福種子!正所謂相由心生,境隨心遷就是這個道理吧!一個人...
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心中,沒有距離。 觀世音大士證得耳根圓通,由此身心微妙週遍法界,一身即是無量身。 問:觀世音...
生存在這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你是什麼宗教信仰,你都應該要盡責、知足、感恩、惜福。 一、盡責 你的本分是什麼...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久後又續絃,也生下一子。繼母為了自己的孩子,不但不疼愛前妻...
佛陀有一段時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他常向弟子們說:「大家要身心俱修,若想修心而失戒則慧不可得;修心是...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是把慈雲尊者的十聲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和數息觀,這兩個把它整合起來,運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講。因此地藏菩薩在教化一切眾生,在《地藏經》地獄的...
世間人入大海采寶,會遇到七種危難:一者,強風從四面同時刮起,會將船隻吹倒翻覆;二者,船隻壞損破漏;三者,人可...
二種信
【佛學大辭典】
上篇:信 | 下篇:十種信 |
(本生)Siṁhala,譯曰執師子。釋迦如來往昔為大商主時之名。亡羅剎國而立僧伽羅國。西域記十一曰:昔有大商主雲僧...
中道第一義觀
阿師
修超等至
楞伽宗
二道
央崛摩羅經
上藍順
天耳智
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文經
高座寺
到彼岸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人是自己觀念的奴隸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他什麼時候在,是什麼形象

盡責、知足、感恩、惜福
孝順的哥哥

守戒就是為了護好我們的心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