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無念無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經曰:「供養三世諸佛,不如供養一無心道人。」聖財集下曰:「三世佛者始覺之佛,如三千佛。以凡聖別執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養,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應身而不通於法身,未達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來之佛,與佛同體,不知此理者愚也。無心道人者,無凡心與佛心,是為無心之形。無凡心,故一切凡夫在此中。無佛心,故一切諸佛在此中。一時成供養一切之凡聖,豈非勝於偏供耶?黃檗云:於佛作清淨光明解脫想。於眾生作垢濁闇昧生死想。不可成佛。肇公云:佛非人非天。故能天能人也。此為真佛。非天非人者,為實體遮情之法門也。能天能人者,為權用表德之法門也。遮表俱時,體用不二,是為法門之大體。無心道人無凡聖之心,無心故為凡聖之物體,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有廣狹二義,廣義乃泛指所有佛教徒,狹義則指僧侶,意謂釋門中之徒侶。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三(大四○·一四一...即教宗與禪宗之合稱。教宗,即根據佛陀所說之法而建立之宗派,如天台,華嚴等;禪宗,直接傳承佛陀之心法,以教外別...【惡魔】 p1157 大毗婆沙論五十二卷十七頁云:問:何故名魔?答:斷慧命故;或常放逸而自害故。問:何故名惡?答:...非假謂之真,不變謂之如,離虛謂之實。真如即一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亦稱為法身、如來藏、法性、佛性等。此真如自性...十境之一。又作魔境。天台宗立十乘觀法,其對境亦有十種,魔事境為其中之第五。指修行人於觀察陰境、煩惱境、病患境...(人名)Muniśrī,沙門名。譯曰寂默,北印度人。見宋高僧傳三。...即佛果四智。謂至佛果轉舍有漏識蘊所依而得之四種無漏智。略稱四智。據成唯識論卷十、佛地經論卷三等載,唯識宗立大...(術語)謂諸法為因緣生,無一定之自性也。唯識論九曰:一切法皆無自性。...燒害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長時數受生死燒惱,故名燒害,由於無始生死流轉因貪瞋癡數被生死苦燒害故...指於刺林間懲治罪人之地獄。乃惡口、兩舌、綺語、不義語、說經典之過、毀論議師等罪人所墮之處。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五...(雜名)真諦譯之俱舍論,謂之舊俱舍或曰舊論。性相學者之稱。...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佛陀轉法輪以後,既然示現是一個凡夫,就必須要示現老病死,這個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們看看...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有人愛拿自己的長處去揭別人的短處,心內意外,優越感不請自來,癡慢孳生不輟,好一個自陷局域...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的生活中有大成就,一定不能忽視懺悔這一殊勝法門。本文正是想...曇翼法師是浙江餘杭人,最初依廬山慧遠出家,後往關中求學於鳩摩羅什。幾年之後,他又東還會稽,入秦望山結廬而居,...看得見的,我們比較容易在意,比如金錢;看不見的,我們比較容易忽略,比如時間。雖然我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效益,...有一次,有人問隆波田禪師,怎麼解釋苦。隆波田禪師拿了一個東西放到手中,緊握拳頭,接著,翻手,手心向下,然後松...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難悟入一心三觀。一心三觀的特點,還不在於...問: 東林寺是淨土祖庭,很想了解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師答: 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宗初祖的祖庭,由慧遠大...
無心道人
【佛學大辭典】
上篇:無心三昧 | 下篇:無孔笛 |
(術語)三止之一。不執有無迷悟等之二邊而離於差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