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凡禪定淺深次第為四禪四無色及滅盡定,出入皆以順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無色定,必先入初禪定,順次而入第四禪,後入四無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聲聞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薩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滅盡定,得由滅盡定直出散心,謂之超越三昧。智度論八十一曰:「問曰:超越三昧不得超二。又不從散心而入滅盡定。答曰:大小乘法異,不超二者。小乘法中說,菩薩無量福德,智慧深入禪定力故,能隨意超越。」但依小乘有部之說,則許超前二果。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據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一載,一切眾生皆由色、受、想、行、識五法積聚而成身,此五蘊即為真如實相之理,故稱五蘊實相...(真名)愛染明王又金剛薩埵之一字真言也。瑜祇經一切如來大勝金剛瑜伽成就品曰:爾時金剛手,復說成就金剛薩埵一字...梵語 pramukha,巴利語 pamukha。(一)即大眾之中位居最上者。於佛世時即有此稱,上首一詞散見於各漢譯經典中。後於...分辨事物之好壞、優劣,而汰劣存優之意。據日僧源空之選擇集載,「念佛」是阿彌陀佛所選易修之殊勝行,為闡明其故,...【未吐】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頁云:言未吐者:由彼隨眠,未永拔故。...梵語 dvitīya-dhyāna,巴利語 dutiya-jhāna。新譯作第二靜慮。為四禪之第二。具有內等淨、喜、樂、心一境性等四...又作累七、累七齋。即人死後至七七(四十九)日間,每隔七日營齋供養追悼。釋氏要覽卷下(大五四·三○五中):「人...梵名 ācāra。意譯所行。西印度人。為報答母育之恩,嘗建伽藍。據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摩訶剌侘國條所載,該國東境有大...(術語)全體一般等之意。碧岩第一則評唱曰:脫體現成。同九則評唱曰:脫體不是。...即指隨侍諸佛、菩薩、明王等之使者成辦諸事之三昧。如文殊菩薩之八大童子、五奉教者及不動明王之三十六童子等。諸尊...【此岸彼岸】 p0616 大毗婆沙論七十四卷四頁云:如契經說:六內處、名此岸,六外處、名彼岸。問:六內外處、與...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過去在印度的舍衛城裡,有位大富長者的夫人生了一個兒子,不僅相貌端正,且出生數日後便能開口說話。長者子問父母:...
一、承遠大師的生平 承遠大師(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謝,四川綿竹縣人,出家前學道於成都唐禪師(處寂禪師...
大約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有一戶大宅,那是一座古色古香、很典雅的住宅。這座大宅院的四...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對我們修行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我們要先知道一個事情,流轉...
你也許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變自己所處位置的態度和方式。 1939年,德國軍隊佔領了波...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要過河,河的彼岸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我們要到達彼岸一定要假借...
圓瑛老法師在十習因這段文,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大家要注意── 他說:十習因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的,但是站...世間低廉的東西人人都買得起,欲取之得之比較容易。高貴的東西價錢高,取之得之也較不容易,人有富貴貧賤,與貧賤的...
超越三昧
【佛學大辭典】
上篇:超越證 | 下篇:超越心地 |
【具分修作意】 p0825 瑜伽十一卷十六頁云:具分修作意者:謂由此故;二分雙修。...
五蘊實相
大勝金剛心真言
上首
選擇
未吐
第二禪
齋七
阿折羅
脫體
奴僕三昧
此岸彼岸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長者子的供養

承遠大師生平及淨土思想

以愛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良好的心態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