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梵語曰素佉Sukha,又曰蘇吉施羅。遇好緣好境而身心適悅也。佛地論五曰:「適悅身心名樂。」梵語雜名曰:「素佉。」又曰:「蘇吉施羅。」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manusya。音譯摩[少/兔]沙、末奴沙、摩奴闍、摩[少/兔]史。指人所住之界域。乃六道、五趣、十界之一,又稱人間...Sanlunxuanyi 佛教著作。隋吉藏撰。1卷(一作2卷)。論述三論宗所依據的主要論書《中論》、《百論》、《十二門...(雜語)設食以供僧眾也。唐六典曰:凡國忌日,兩京定大寺觀各二,散齋。諸道士僧尼,皆集於齋所。五代會要曰:晉天...(術語)空法十喻之一。如幻術師於無實體者能變化而見是也。智度論五十五曰:眾生如幻,聽法者亦如幻。演密鈔四曰:...【七顛倒】 p0055 瑜伽八卷五頁云:煩惱顛倒攝者:謂七顛倒。一、想倒;二、見倒;三、心倒;四、於無常常倒;...指庚申會所祭之神靈。我國古來即以十幹十二支記日,自甲子至癸亥,凡六十日為一循環,民間每逢庚申日所祭之神,即稱...【五作業根】 p0263 此數論師義。唯識述記四卷二十二頁云:五作業根者:一、語具,二、手,三、足,四、小便處,五...為禪林用來通知大眾入浴、齋食等之鳴器。又作飯梆、木魚、魚鼓、魚板、魚梆、鳴魚。在古代禪林中,常掛於浴室,供作...(本生)昔毗婆尸佛時,波羅捺國王有太子,名忍辱。太子之父母病重,醫云:應以不瞋人肉為藥。太子自念我生來不瞋,...【第四靜慮有四支】 p0969 瑜伽十一卷八頁云:第四靜慮有四支。一、舍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不樂受,四、心一...(一)北魏僧。生卒年不詳。初隨從長安鳩摩羅什學諸經論,尤擅長成實論、毗曇、涅槃經等。曾參與羅什之譯經。於羅什示...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
我們的身體經常在不斷地變化,其實我們的念頭也一樣,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川流不息、變遷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就是有些東西在臨終的時候會讓你起顛倒的,有些東西會在...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觀。在日常生活的操作當中,我們遇到一件事情要抉擇...有病就有苦,沒有病也有苦,整個人生被種種痛苦所煎熬。一期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四個階段本身就是苦,在整個生命...
《百緣經》中的故事──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位婆羅門長者,他的妻子產下一個男兒,這個孩子肚子餓了要吃奶,但是...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捕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裡的槍聲仍...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過的,他曾經就告訴過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相互激發的問題。接下來,講果報的種類。 果報的種類有三種...
樂
【佛學大辭典】
上篇:黎耶 | 下篇:三樂 |
【有受盡相種及無受盡相種】 p0562 攝論一卷十八頁云:復有有受盡相,無受盡相。有受盡相者:謂已成熟異熟果善...
人間
三論玄義
齋僧
幻
七顛倒
庚申
五作業根
梆
忍辱太子
第四靜慮有四支
僧嵩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衹要改變觀念,前程就會跟著轉變

【推薦】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把握生命的當下

吃沙而亡的比丘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